- 燕京韦氏眼科学术传承与临床实践
- 韦企平 孙艳红
- 3278字
- 2020-08-29 01:49:07
第三部分 专病论治
睑缘炎
一、概述
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通常双眼发病,呈慢性复发性临床过程。病因主要包括睑缘微生物感染、睑板腺脂质分泌异常及免疫反应等。常见症状包括:异物感、流泪、眼痒、眼干、睑缘有鳞屑、睫毛黏结或有脱落、畏光、瞬目增多及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等。既往根据病变形态和发病位置分三型,即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近年比较公认的分类法是按解剖部位分类与病因分类。
病因分类包括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和非感染性(脂溢性、睑板腺功能障碍、过敏或皮肤病相关如酒渣鼻)睑腺炎。
目前推荐的按解剖部位所分的临床诊断标准是:
(1)前睑缘炎(炎症主要累及睫毛根部和毛囊):
①双眼发病,反复发作或迁延性病史。②睑缘充血或毛细血管扩张和睫毛根部鳞屑、结痂或溃疡等。
(2)后睑缘炎(炎症主要累及睑板腺及其腺口,最常见原因是睑板腺功能障碍):
①双眼发病,反复发作或迁延性病史。②睑缘充血或毛细血管扩张和睑缘形态(包括睑板腺开口)改变,或睑脂质和量改变。
(3)混合性睑缘炎:
符合前睑缘炎和后睑缘炎诊断标准。病史中若有睑板腺炎或睑板腺囊肿、眼部带状疱疹、系统性病史(如过敏性疾病、脂溢性皮炎等),以及促使病变加重的诱因(如抽烟、饮酒、戴接触镜、刺激性食物和眼部化妆等),有助于诊断本病。
另有近年报告的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BKC),是指继发于睑缘炎(尤其是反复发作的后部和混合型睑缘炎)的一系列结膜和角膜病变。常双眼发病,成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与睑缘炎的病程、病情、治疗是否合理等有关。除有睑缘炎相关症状外,还会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检查可见结膜充血、结膜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泡性角结膜炎、丝状角膜炎、点状角膜上皮糜烂、角膜溃疡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因治疗原则和用药不同,该病应注意和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及细菌/真菌性角膜溃疡等鉴别。
睑缘炎治疗原则包括去除诱因和避免刺激因素、抑制细菌繁殖、眼局部抗炎治疗、改善睑板腺脂质代谢与分泌以及积极处理并发症。具体治疗以局部物理疗法和局部用药为主,对中重度睑缘炎和伴有脂溢性皮炎、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疾病的可能需要增加全身药物治疗。
中医称睑缘炎为“睑弦赤烂”“风弦赤烂”及“胎风赤烂”等。其病因病机多为风热合邪结于睑弦,伤津化燥;或风湿热邪相搏上攻睑弦;或心火上炎,灼伤睑眦。睑缘炎多因脾胃湿热,外受风邪,风湿热三邪攻于睑弦而致。风盛则痒,湿胜则烂,热盛则赤,总由风、湿、热三邪为病。虽然皆由外风引动,但由于内邪不同而病机各异。内有脾胃蕴热,受风则易化燥;内有湿热,受风后湿热更盛而致溃疡;内有心火,受风邪后循经灼伤睑眦而眼眦红赤糜烂。鳞屑型:睑弦潮红刺痒,睫毛根部有糠皮样白屑,频喜揉擦。溃疡型:睑弦溃烂,生脓结痂,睫毛乱生或脱落,痛痒并作,羞明流泪,眵泪胶黏者。眦部型:两眦红赤糜烂,且灼热奇痒。
二、验案
例1 韦玉英验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韦文贵韦玉英》)
乔某,女,34岁。初诊日期:1991年3月21日。
主诉:
双眼皮刺痒灼热,皮屑脱落已3个月。
病史:
3个月来双眼皮先后发痒发热,并有灰白痂皮脱落,曾在某医院按眼睑皮肤过敏、睑缘炎治疗,用过抗过敏药口服及硫酸锌眼药水、黄降汞眼膏,但病情时缓时发,近两周因加班后更觉眼皮痒热难忍,故转我院治疗。患者在某机关从事食堂炊事工作。现感焦虑不安,眼干口干。
检查:
视力双眼均1.2,双上眼睑皮肤潮红粗糙,双上下睑缘红赤干烂,睫毛根部有白色糠皮状脱屑,内眦角有干黏分泌物,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清,眼底正常。舌质偏红少津,舌苔薄白,脉浮弦。
诊断:
双睑弦赤烂(双鳞屑性睑缘炎)。
辨证:
风热搏结,化燥伤阴,血虚津亏。
治法:
祛风清热,养阴润燥。
方药:
加减柴胡散:柴胡10g,防风10g,荆芥10g,羌活6g,赤芍10g,生地15g,当归10g,玄参10g,天花粉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2次。暂停外用眼药。
二诊:
1991年3月28日。自觉刺痒症状好转,仍感眼干、口干。检查双眼睑缘赤红减轻,屑片稀少。以原方去羌活,加麦冬10g,加强养阴增液之效,再7剂,水煎服,每日2次。
三诊:
1991年4月6日。自诉痒涩症状明显减轻,口已不干,揉眼时仍有屑皮脱落。检查:双睑缘稍红,睫毛根部稀疏鳞屑附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风热已减,阴虚燥热尚待渐消。治以滋阴润燥为主,辅以清热凉血。方药:生地15g,玄参10g,麦冬10g,天花粉10g,石斛10g,防风10g,荆芥10g,丹皮10g,赤芍10g,陈皮10g,10剂,水煎服,隔日1剂,并嘱每晚用淡盐水轻洗双眼睑缘。
末诊:
因工作脱不开,1个月后复诊见双眼睑皮已不红,偶见鳞屑,患者无自觉不适,嘱每周守方服药2剂,连服2~3周,以巩固疗效。
例2 韦企平验案
谢某,男,45岁。初诊日期:2013年9月16日。
主诉:
双眼皮边缘灼痒、涩痛4个半月。
病史:
近4个半月开始双眼交替涩痛发痒,时轻时重,并有分泌物在眼边,曾在北京朝阳区某医院先后按结膜炎、睑缘炎给予抗生素眼液及眼膏治疗。因经常在外出差,未坚持复诊和治疗。近两周上述症状加重,并在擦眼时偶有睫毛脱落。看电脑稍久即感眼干、灼痛,口苦发黏,纳眠可,二便调。
检查:
视力(戴自配眼镜均为-4.50S)右1.0,左0.8;眼压右15.6mmHg,左14.8mmHg。双眼睑缘潮红稍肿,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睑缘处红赤,有轻度溃烂和切迹形成,睑板腺开口有脂栓和结痂,上睑缘睫毛有少数成束状,角膜清。眼底(-)。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
双睑弦赤烂(双溃疡型睑缘炎)。
辨证:
脾胃湿热蕴久,复受风邪,风湿热毒循经上攻睑缘。
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方药:
加味三黄汤:黄芩10g,黄连6g,大黄6g,黄柏10g,银花10g,连翘10g,炒苍白术各10g,焦栀子10g,紫花地丁10g,炙甘草6g,荆芥10g,防风10g,7剂,水煎服,每日2次。并点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日4次;每晚涂抗生素眼膏1次。嘱每日用稍温的淡盐水轻洗双眼睑缘两遍,忌食辛辣、生葱蒜。
二诊:
2013年9月23日。前述症状稍缓解,但感眼痒明显,大便较稀。舌脉如前。前方去大黄、焦栀子,加地肤子10g,白鲜皮10g,继续服21剂。余外治法如前。因有睑板腺功能障碍,安排每周睑板腺按摩2次。
三诊:
2013年10月21日。因期间出差5天停药未服,来诊前1天才服完药,但一直坚持用温水洗双眼睑。自觉眼睑不适症状明显好转。检查双眼睑仍轻度潮红,睑板腺开口脂栓和痂皮已清除。纳眠可,二便调。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弦偏数。治法改为健脾利湿,清热祛风。方药: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黄芩10g,银花10g,连翘10g,紫花地丁10g,荆芥10g,防风10g,炙甘草6g,21剂,水煎服,每日2次,先连服7日后,再隔日1剂。外用药继续用。
四诊:
2013年11月28日。自觉症状和眼睑检查均比初诊明显改善。嘱三诊所开处方坚持每周服两剂,出差应生活规律,少食辛辣、烧烤、火锅食品和尽量避免烟酒。
三、评析
例1鳞屑性睑缘炎常因风沙、烟尘等理化因素长期刺激,导致睑缘轻度感染而发病,如本例患者从事炊事工作,经常烟熏蒸烤诱发本病。中医属风燥型睑弦赤烂,韦氏选《审视瑶函》中的柴胡散为主治疗,并随证守方化裁。另有热毒型(溃疡性睑缘炎),可用加味三黄汤(黄芩10g,黄连6g,大黄3g,黄柏10g,银花10g,连翘10g,炒苍白术各10g,焦栀子6g,紫花地丁6g,炙甘草6g),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风火型(眦部睑缘炎)宜疏风清热,泻心导赤。宜用退眼角红方合导赤散化裁加减。对风湿型(湿疹性睑缘炎)则以祛风利湿为主,选《眼科篡要》中的除湿汤。
韦氏强调,本病施治应养护结合,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揉眼睛,注意不熬夜,戒烟酒,勿过食辛温香燥之品,以免湿热内生,同时要戒烟酒。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增强体质。避免风沙、烟尘刺激。
例2患者因经常出差,应酬多,起居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失调,湿热蕴积,复感外风发病后又不能及时就诊或坚持遵医治疗,故风湿热互结,热毒偏重,非黄芩、黄连、大黄、黄柏及栀子等泻火解毒重剂不能除其毒热,无首方所列清热燥湿药合用不能消其湿热留滞顽症。但多味苦寒清泻之品不可久用,故病情有缓解后适当减去部分苦寒药,再随证变化加地肤子、白鲜皮,既清热燥湿,又祛风止痒,该两药尚可单独水煎后清洗眼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