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解读
- 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607字
- 2020-08-28 06:43:07
1.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化死亡率
标准化死亡率是常见的年龄调整标准化率指标之一。年龄调整标准化率是把两个或几个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年龄结构调整在相同的结构上进行比较,目的是排除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时年龄构成对人群患、发病率和(或)死亡率的影响,使得比较结果更为客观。这是因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或)死亡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和(或)死亡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标准化死亡率是指按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的死亡率。人口总死亡率不仅受到各年龄组死亡率水平的影响,也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别很大,尤其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死亡率远高于青壮年死亡率。因此,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死亡率就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对同一地区而言,即使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变,也可能因老年人比重上升而使总死亡率升高。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的总死亡率时,为消除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可以按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准化死亡率。
以北京市为例,201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总死亡率为6.84‰,标准化死亡率为3.54‰,与2016年相比,死亡率上升了3.3%,标准化死亡率上升了2.9%。提示北京市人群死亡率受老龄化影响较大。但值得提出的是,标准化死亡率并不是被标准化组本身的某一种“真值”,而是用标准人员作为平台,对各标准化组进行的调整,其取值具有相对性。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算得的标准化死亡率也不同。因此,在比较几个标准化死亡率时,应采用同一标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