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湿温

田秉祥,男,19岁,钳工。
病史:湿滞内停,复感温邪,发热恶寒,湿热蕴积,用解热发汗药,热反不退。诊见:头痛恶寒,午后高热,身重疼痛,胸闷不饥,乏力,厌食,渴不思饮。脉细稍数,舌苔白腻。
治法:以三仁汤化裁轻开上焦肺气,佐以苦寒清热。
方药:三仁汤化裁:杏仁10克、薏苡仁20克、白豆蔻7.5克、竹叶10克、桑白皮15克、滑石粉20克、连翘15克、炒栀子10克、黄芩10克,三副。
二诊:已知饥思食,胸闷大减,惟午后尚有发热,口干思饮,脉仍细数。此湿郁化热,予辛凉疏解之剂。方用:连翘20克、金银花15克、薄荷7.5克、竹叶10克、生石膏30克、枇杷叶10克、桑叶15克、知母15克、杏仁10克、芦根20克、黄芩10克,六副。
三诊:服药后,湿气化,热渐清,再予前方进退。方用:桑叶15克、菊花15克、芦根20克、生石膏20克、杏仁7.5克、牛蒡子15克、连翘15克、天花粉15克、枇杷叶10克,五副。
附注:住院治疗15天,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脉细稍数,舌苔白腻者,湿郁化热之征。吴鞠通谓:“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且湿热交迫,蒸腾上逆,冲肺则喘,入胃则满,阴邪自旺于阴分,故午后身热也。处予三仁汤之剂则湿去大半,知饥而思食,脾阳得伸;遗有发热,因湿邪缠绵,郁郁化热使然,再投以辛凉疏解清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