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护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 范玲 沙丽艳
- 2265字
- 2020-08-28 13:20:46
第三节 儿童计划免疫
学习目标
掌握 儿童预防接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处理。
熟悉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了解 儿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及其常用制剂。
儿童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preventive vaccination)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一、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
(一)主动免疫及常用制剂
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这是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但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产生的抗体,在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故还要适时地安排加强免疫,以巩固免疫效果。
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vaccine)。按其生物性质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组分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
相关链接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将病原体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其成为具有毒力的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
(二)被动免疫及常用制剂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zation)。由于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约3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例如,给未注射麻疹疫苗的麻疹易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预防麻疹;受伤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
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血清。此类制剂来源于动物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型蛋白,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特别是重复使用时,更应注意。
二、免疫程序
2008年卫生部颁布了扩大免疫规划,要求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通过上述疫苗的接种,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15种传染病(表3-1)。
三、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环境准备
接种场所光线明亮,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接种及急救物品摆放有序。
表3-1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2.心理准备
作好解释、宣传工作,消除家长和儿童的紧张、恐惧心理;接种不宜空腹进行。
3.严格掌握禁忌证
通过问诊及查体,了解儿童有无接种禁忌证,如有过敏史、急性传染病接触史(未过检疫期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者,不宜进行免疫接种;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较重的心脏病、肝肾疾病、严重的湿疹或化脓性皮肤病者不宜接种卡介苗;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放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和细胞毒药物)期间,应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发热或腹泻的儿童,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有癫痫或惊厥史的儿童,禁用百日咳菌苗;近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有过敏史者慎用动物血清制品;各种制品的特殊禁忌证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执行。
4.生物制品的准备
检查制品标签,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单位,并做登记;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捣匀后使用。
5.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掌握接种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和不同疫苗的联合免疫方案,及时记录及预约,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仔细核对儿童年龄和姓名;认真询问儿童的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严格掌握禁忌证;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剂量接种;注意预防接种的次数,按使用说明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按各种制品要求的间隔时间接种,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或死疫苗。严格遵守消毒制度,用75%乙醇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以免交叉感染。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口,但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接种后剩余活菌苗应烧毁。
7.其他
①2个月以上婴儿接种卡介苗前应做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阴性者才能接种;②脊髓灰质炎疫苗冷开水送服,且服用后1小时内禁热饮;③接种麻疹疫苗前1个月及接种后2周避免使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制剂。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疫苗相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疫苗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疾病产生保护力的同时,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如免疫功能、过敏体质、健康状况、精神因素等)可能致使少数个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是指由疫苗本身所引起的反应。大多为一过性,在24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儿童发热和局部红肿、疼痛,可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乏力等。儿童的普遍反应是较轻微的,一般持续2~3天即可自行消退,不需特别处理,多饮水,适当休息即可。反应较重者,可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局部热敷等;若反应严重,如红肿范围不断扩大,持续高热,应到医院就诊。
2.异常反应
极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晕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一旦出现,应立即抢救或治疗。
3.偶合症
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基础疾病,但尚未发现,在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接种无关,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如夏季偶合腹泻,冬季偶合流感等。
(沙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