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祖父的学问

第12章祖父的学问

1.

写完了前面两章回头看了看,觉得自己有点厚此薄彼,前两章写的都是祖母的手艺和厨艺,似乎忽略了祖父这一面,所以决定拿出两章也专门写写我的祖父。说道祖父的长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祖父的学问。

祖父是那个年代典型的知识分子,正经的大学学历,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大学,含金量可是非常高的,也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和条件供子女读书读到大学的。从这一点来看,我的太爷爷不仅仅十分注重教育,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相当不错的。祖父兄弟两人,还有一位兄长,也就是我的大爷爷了。每每我们赞美祖父的学问和书法,祖父总是摇摇头,我不行,还是我哥哥那笔字儿更好些。我和大爷爷素未谋面,但是听到爷爷这样说,我便对大爷爷生出很多好奇,不知道连祖父都大加赞赏的这位兄长,又是怎样的神仙人物。

祖父那个年代的人,倘若家里的管教严格一些,都是读私塾的,祖父也不例外。他和大爷爷都是读了私塾,又进了学堂的,因而写的一笔好字,称得上满腹经纶。私塾教育都是从背四书五经和写大字开始的,因而祖父的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都极好,可惜了这笔好字,父亲那一辈却无人传承。我这一辈,我的字儿还算凑合吧,但是也就是硬笔的功夫,毛笔的笔杆子是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了,长大之后我曾想过把软笔书法练一练,但是总不持久,慢慢的也就放弃了。

祖父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他有一个书架,向来是我极其向往的存在。这个书架分为三层,最上层是推拉玻璃门的柜子,里面放满了书籍,中间一层,平时看起来是一个挡板,但是当你把挡板从上自下拉下来,它就变成了一个书桌,肚堂里仍旧是两排书架,堆满了书籍,最下面一层,是一个对开门的柜子,打开之后,仍旧放满了书。祖父的书又多又杂,有的崭新,有的却已经翻烂了,家里最多的书就是祖父的专业书,都是塑料轻工化工一类的资料和讲义,全是大厚本子,上面还有很多标着洋文。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经试图整理一下祖父的书架,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有些书我跟不知道是什么分类的,完全没有方向,只能作罢。

祖父身体硬朗的时候,每一天都会抽出一小段时间,把书桌打开,端正的坐在书桌前,拿出日记本,在上面仔细的做着记录。这个过程非常有仪式感,也让我十分惦记,总是巴不得能够使用一次这张神圣的书桌。大约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我寒暑假回去祖母家,祖父会每天上午在我做作业之前把这张书桌给我布置好,让我坐过去。我于是心里抑制不住的喜悦,能够使用这张书桌,证明在祖父看来,我长大了,知识学问进益了,也终于配得上使用这架书桌了。

祖父过世之后,父亲把祖父的几本日记收了起来,我们偶尔还会拿出来翻看翻看,十分好奇,祖父的日记都记了一些什么。祖父的日记在我看来,是真正称得上是日记的,里面的信息包罗万象,各种生活的琐事,还有对于很多事情的见解,都被祖父写在了日记之中。有读书笔记,有自己偶有感悟写的随笔,有柴米油盐的日常记账,也有子女上学工作需要准备哪些证件,做个草草记录避免遗漏。我是很钦佩祖父那一代人的,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韧性,往往做一件事儿,一坚持就是很多年。

2.

祖父的日记具有看点,除了内容,更吸引我的还是上面隽秀的字迹,字体书写排列整齐,有的重点之处还会做出特别的标注,写了读书笔记和随笔,还会把标题仔细的做上花边,聊作装饰。从前上学的时候,每逢假期必有一项作业叫做读书笔记,看了祖父的读书笔记,我实在自叹不如。无人要求,无人观赏,仅凭着自己的喜好去坚持,就能把读书笔记做的这样精致,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事情。祖父的硬笔书法,还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体现。祖父很喜欢看古书,家中有一本白话的《水浒传》,因为年代久远,封皮掉了。祖父自己包了一层书皮,然后自己在封皮上写了《水浒传》三个字,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那书名是祖父自己写上去的,我一直以为,那就是这本书原本的封皮,因而祖父的书法造诣可见一斑。

除开硬笔书法,毛笔字才是祖父最拿手的,一到了春节之际,祖父必会买来红纸,自己裁剪,然后书写对联和福字,时间久了,一传十,十传百,住在附近的邻里都会在春节前拎着红纸上门求字,家中迎来送往,络绎不绝。

我开始学写字的时候,母亲曾嚷求祖父教我写毛笔字,被祖父婉言拒绝了,祖父说,小姑娘,手腕子没有力气,练大字太苦了,我教她好好写硬笔吧,大字不必非得练的。祖父倒并不是想要藏私,只是回想起自己学写大字的过程,过于艰苦,不忍心让我也吃那样的苦头,是对自己小孙女的心疼和爱护。我对自己的硬笔字还是颇为得意的,虽然不说能写出什么大家的字体吧,总还有些行楷的样子,也算是没有辜负了祖父的一番栽培。祖父生病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卧病在床,他曾有些后悔的说,当初若是我教孙女写大字,现在只怕也练成了。于是不管是我和弟弟,还是爸爸姑姑和叔叔,我们一家子没有谁继承了祖父的那笔书法,如今惦念起来,也只能把祖父从前的笔迹拿出来看看,聊表慰藉。

只不过有一点十分的可惜,祖父过世之后我们寻遍了家里的各个角落,也没能找到一幅软笔的笔迹,就连往年过春节写的对联和福字也都没留下,因此祖父的毛笔字的笔迹便就这样失去了踪迹。纵使祖父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但是作为家人,总还是觉得没有了这份念想,实在有些可惜了。

3.

祖父还有一项能耐很值得称道,就是外语。在那个年代,会外语的人,真的不多,祖父作为一名从事塑料制品行业的技术人员,经常会带回来许多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俄语的,有的是日语的,有的是英语的,当时我还小,看到这些资料也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现在想想,觉得祖父很是厉害,竟然能够看得懂那么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字的化工资料。

我也曾看见过祖父查字典,他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的翻查着外语字典,然后再把翻译好的文字标注在资料旁边,不过这都是他未退休时候做的工作,退休之后他便不怎么翻看外文书籍了,或许和塑料打了一辈子交道,到老了的时候,祖父也想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我稍稍长大一点的时候,曾经和祖父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何祖父给我上课,只教授数学和语文却没有教我英语。祖父笑着摇头,“不行的,我那个都是哑巴外语,会的虽然多,也只是看得懂却读不出,若是教你,只怕就把你带歪了,还是学校里老师讲的正宗些。”不得不承认,祖父在教育上很有一套,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对我这个孙女的教导上,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和量力而为了。

写日记,看报纸,祖父退休之后,似乎从未放弃过学习知识的机会,他学东西很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研究种花种草,甚至还自己研究木匠和电工,绘制图纸一类的书籍他也喜欢翻一翻。

我曾经偷偷的想,倘若祖父现在仍然健在,我一定要教他使用手机,教他上网,教他聊微信,他一定也会学的飞快的,我对他相当有自信。我于是又想,倘若祖父也有微信,他会取个什么名字呢?有可能他的名字会很儒雅,比如某某居士,某某隐士什么的,也可能只是简单的把《水浒传》里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绰号当成了自己的网名,又或者大俗即大雅,给自己取一个“宅家一老汉”也说不准。想着想着,我就笑了,反正无论他取什么网名都好,因为,他是我最亲爱最可爱的爷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