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案

医案1:荆防败毒散加减治感冒风寒证

王某某,男,20岁,学生,苏州人,2009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3天。

【病史】暑假放假回家,深夜出去钓鱼,风大较寒,出门时没带御寒的衣服,又没钓到鱼,在鱼塘边吹了几个小时的风,出现喉痒,寒证有怕冷怕风,咳嗽痰吐稀薄色白,鼻塞。就去药店买了些感冒药吃。平时身体健康。

【检查】体型正常,五官端正,恶寒重,头痛,肢节酸疼,时流清涕,口不渴,喜欢喝热水,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B超、心电图正常,血沉18mm/h;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均正常。

【诊断】中医诊断:风寒感冒;西医诊断:感冒。

【治疗】证属:风寒病证。治宜:辛温解表,祛风驱寒。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荆芥15g、防风20g、生姜12g、柴胡20g、薄荷15g、川芎15g、桔梗20g、枳壳15g、茯苓20g、甘草10g、羌活15g、独活1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苏梗打碎加入少量盐放入合谷穴位,每天1次,连用3天。

服药后病人感觉到有点暖和,流鼻涕减少,咳嗽气急也基本消除;血常规基本恢复正常。又复予中药5剂,后每日服中药,3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

【加减】表寒重者可加麻黄、桂枝、制附子,以加强辛温散寒;发热、体温升高加柴胡、桔梗、茯苓。

【证析】感冒是人常有的病,年纪轻受风受寒而出现感冒,用荆防败毒散是治疗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有些感冒不一定要治疗,也可能一段时间就好了,也有些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达不到治疗目的,转化为其他病。中药方中的荆防败毒散也是治疗感冒的常用方。方中的荆芥、防风、生姜辛温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退热;川芎活血散风对头痛病人较好;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羌活、独活祛风散寒兼能除湿,是治肢体酸痛之要药。苏梗30~50g,它的叶子和枝干打碎外贴穴位,也可用来泡开水冲洗口腔,熏蒸咽喉。这药在农村是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容易生长的,老百姓有的时候采回家当做常用品。

医案2:银翘桔梗散加减治感冒风热证

程某某,男,56岁,农民,南昌人,2011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咳嗽1周。

【病史】田里干完农活回来,由于没有热水,就洗了个冷水澡,晚上睡觉时也没关窗户,被子没盖好。第二天就鼻塞,咳嗽,有痰且黏黄,咽喉乳蛾红肿,头胀痛。自购感冒药服用,效果不明显。

【检查】体温38.7℃,体型正常,五官端正,身热较著,汗泄不畅,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血沉12mm/h;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均正常;B超、心电图无异常。

【诊断】中医诊断:热性感冒;西医诊断:感冒。

【治疗】证属:风热病证,汗泄不畅。治宜:辛凉解表,流汗通畅。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连翘15g、豆豉15g、薄荷12g、竹叶12g、桔梗20g、甘草12g、银花12g、芦根12g、牛蒡子15g、荆芥15g、桑叶20g、菊花15g、贝母15g、杏仁15g、黄芩15g、知母15g、一枝黄花20g、牛膝20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次;速效感冒片,每次1片,1天两次。

用中药5剂后,自己感觉第3天就有汗发出,自己就感觉到清凉一些,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还是明显。继服前方中药5剂,咳嗽、咳痰也有所好转,体温恢复,血常规未见异常。

【加减】时行热毒症状明显者,加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少汗,喘逆气急加石膏、麻黄;风热化燥伤津者,加南沙参、天花粉、梨皮。

【证析】该方有18味中药,这种治疗方法是药味比较多,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作用。用后病人会感觉到体温下降,恶寒消除,达到治疗目的。用一枝黄花来治感冒,也是平常有些民间中草药会员用的感冒常用药,在20世纪70~80年代用一枝黄花也用的比较多。方中的连翘、豆豉、薄荷、竹叶、桔梗、甘草均能疏表泄热,清宣肺气;银花、芦根、牛蒡清热解毒,并用荆芥以助疏解之功;桑叶、菊花清利头目;贝母、杏仁化痰止咳;黄芩、知母清化痰热;一枝黄花、牛膝解毒利咽。

医案3:新加香薷饮加减治感冒暑湿证

吴某某,女,31岁,工人,金华人,2007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身热,微恶风,汗少,头昏且重胀痛半月。

【病史】刚生过第一胎,后就参加家里洗衣服劳动,平时也容易受凉。最近流感比较多,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胸闷感。用抗病毒药治疗3天也未见效。

【检查】体温37.5℃,体型正常,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肢体酸重、疼痛,头昏胀痛。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血沉、血常规、类风湿因子、抗“O”基本正常。

【诊断】中医诊断:暑湿感冒;西医诊断:感冒。

【治疗】证属:暑湿病证。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止痛。方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处方:银花15g、连翘10g、香薷10g、厚朴10g、扁豆10g、黄连12g、青蒿12g、鲜荷叶15g、鲜芦根15g、豆卷15g、藿香15g、佩兰1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感冒止痛片,每次1片,1天3次;银花10g、连翘10g、甘草10g打碎敷在内关穴,连敷3天,晚上6点钟开始开始敷药,第二天早上6点去掉。

服药后,病人感到有些好转,体温下降。病人还在咳嗽,有的时候特别严重。X线片显示气管有增粗、增厚,前方中药加七叶一枝花15g、红豆杉20g、新鲜枇杷叶20g,去豆卷、藿香。又服中药15剂,体温正常,病症基本消除。半年后到当地医院体检正常。

【加减】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证析】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我们中医门诊中也常有。有些用中药治疗后很快就达到了治疗目的,有些还是比较难治的。方中的银花、连翘清解暑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黄连、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清暑泄热;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用药5天后,咳嗽反而发作,病情加重,说明用药后没有达到治疗目的,我们用七叶一枝花、枇杷叶、红豆杉消炎、止咳平喘,经3天后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配合银花、连翘、甘草打碎在内关穴处外敷。这样也会使病人湿热去除,温热清除,病情自清。

医案4:祛寒干姜饮加减治感冒暑湿证

方某某,女,41岁,农民,衢州化工厂人,2009年4月18日初诊。

【主诉】身热,恶寒,怕冷,头昏胀痛半月。

【病史】今年春季化工厂有许多人都感冒,喉咙痛、咽痛、发热、怕冷、怕风,自己感觉到咳嗽,痰量偏少。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见效果,患病期间又用凉水洗衣服、参加劳动,体温升高到38℃,用抗病毒药治疗3天无效。

【检查】体温38℃,体型较瘦,五官端正,渴不多饮,胸闷,泛恶,肢体酸重、疼痛,头昏胀痛。呼吸音粗,有少量干性啰音。腹部平软,肝脾触诊正常。舌苔薄白,脉细、滑。血沉25mm/h、血常规、类风湿因子、抗“O”均正常。

【诊断】中医诊断:暑湿感冒;西医诊断:感冒。

【治疗】治宜:温热祛寒、解表止痛。方用:祛寒干姜饮加减。

处方:干姜12g、麻黄10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柴胡12g、杜仲12g、银花15g、连翘10g、香薷10g、厚朴10g、青蒿12g、鲜荷叶15g、豆卷15g、藿香15g、佩兰1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感冒止痛片,每次1片,1天3次。

服药后病人感觉发汗、肢体有点凉,怕冷、怕风、关节有点酸痛,自己感觉体温基本正常。前方中药加大干姜剂量到15g、麻黄15g、补骨脂20g、枇杷叶12g,5剂。服药后感觉到身体有点发热、暖和,流鼻涕基本消失,还有些咳嗽。血沉20mm/h,其他指标均正常。为了巩固治疗,继服中药10剂。

【加减】里湿偏重加苍术、茯苓、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证析】方中的干姜、麻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药性温,比较热,干姜在农村种得比较多,都当做菜来应用,寒性的病人用温药;柴胡退热;银花、连翘清解暑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化湿和中;青蒿、鲜荷叶清暑泄热;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用5剂后又加枇杷叶来止咳、平喘、化痰,经过枇杷叶的止咳化痰达到了消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