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说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引起的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也是现在的常见病,多发病。平时我们在诊治过程中也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感冒,治疗比较快,但容易反复。

早在《内经》即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伤寒论》论中风、伤寒之桂枝、麻黄两个汤证,就包括感冒风寒的轻重两类证候。《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说:“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正如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所说:“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至于感冒之名,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即有记载,其伤风方论中介绍用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及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病位属肺,根据辨证常规,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此后医家又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要求。

感冒以风邪为主因,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至于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还在于正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而外邪乘袭时,则易感受发病。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型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厚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风热型感冒:除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黏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主。选用解热消炎胶囊、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暑湿型感冒:可见畏寒、发热、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时行型感冒:症状相似风热感冒。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可选用防风通圣丸、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