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器官和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甲状腺癌死亡率低,约占所有肿瘤死亡率的0.2%。文献报道甲状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达95%。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主要有四种: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以上。本病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并常辅以放射性核素及内分泌治疗。对于大部分早期患者,可达到治愈。

关键点
1.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类。
2.甲状腺癌的超声及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诊断要点。
3.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治疗原则。
4.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手术清扫的范围。
5.甲状腺癌TNM分期。
6.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原则。
7.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原则。
8.甲状腺癌术后随访工作。
首次门诊病历摘要
男性,47岁。主因“发现右颈部结节1年,增大明显3个月”就诊。患者1年前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最大约0.7cm × 0.6cm,无明显不适。近3个月结节明显增大,现约2.0cm × 1.5cm,为行手术治疗入院。查体:右侧甲状腺触及单发质硬结节,边界欠清晰,无痛。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血检甲状腺系列无异常。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大小正常,右侧叶距下极1.3cm处可见2.0cm × 1.5cm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晰,轮廓不规整,内可见强回声斑,结节内血供丰富,余实质回声均匀。左侧多个实性及囊实性结节,较大者约0.6cm × 0.8cm,边界欠佳,内伴多发点状钙化。
【问题1】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结合病史、查体及甲状腺超声报告,应高度怀疑甲状腺癌。

思路1:随着全民防癌意识的提高、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所发现的早期亚临床病灶的甲状腺癌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对于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体征的患者,仍不能排除甲状腺癌诊断。

知识点

甲状腺癌临床表现

短时期内出现甲状腺结节明显增大,质变硬,腺体在吞咽时上下移动减少,多为未分化癌;如果逐渐出现,而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腺癌的可能较大。颈淋巴结转移在未分化癌很早,在腺癌多较晚。远处转移主要至骨和肺。髓样癌多有明显家族史,临床上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血清降钙素多增高。

思路2:超声影像、FNAB为甲状腺癌重要的诊断手段。

知识点

甲状腺超声恶性结节征象

1.以下超声征象提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大:①实性低回声结节;②结节内血供丰富(TSH正常情况下);③结节形态和边缘不规则、晕圈缺如;④微小钙化、针尖样弥散分布或簇状分布的钙化;⑤纵横比≥1;⑥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如淋巴结呈圆形、边界不规则或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内部出现钙化、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消失或囊性变等;⑦弹性成像Ⅲ~Ⅳ级;⑧血流阻力RI≥0.7等。
2.常规超声多采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根据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的综合表现进行分级:①0级,正常甲状腺或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②1级,良性病变;③2级,高度提示良性病变;④3级,不确定病变;3A级,倾向良性病变;3B级,倾向恶性病变;⑤4级,提示恶性病变;⑥5级,恶性病变。
【问题2】 为进一步明确结节良恶性,还可进行何种检查?

术前通过FNAB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3%(65%~98%),特异度为92%(72%~100%),阳性预测率为75%(50%~96%)。术前FNAB检查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甲状腺手术,并帮助确定恰当的手术方案。

知识点

FNAB在甲状腺结节评估中的作用

凡直径大于1cm的甲状腺结节,均可FNAB检查。直径小于1cm的甲状腺结节,可考虑超声引导下FNAB。但在下述情况下,FNAB不作为常规:①经甲状腺核素显像证实为有自主摄取功能的“热结节”;②超声提示为纯囊性的结节;③根据超声影像已高度怀疑为恶性的结节。
进一步检查情况
超声引导下FNAB病理:甲状腺乳头状癌。
【问题3】 手术方式的选择?

思路1: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1)乳头状癌:基本术式为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视情况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2)滤泡状癌:手术原则与乳头状癌基本相同。此外滤泡状癌具有吸碘功能,即使发生远处转移,也应将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清除,其远处转移病灶可留作日后行131I治疗。

(3)髓样癌:如术中冰冻切片可确诊髓样癌,应行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甲状腺切除,并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如甲状腺两腺叶内均有病灶,应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4)未分化癌:大多数病例确诊时,病灶已广泛侵犯或已有远处转移,往往难以彻底切除。强行手术切除不但无益,还可加速癌细胞的扩散。如活检明确诊断后应放弃手术。为解除气管压迫可行气管切开术,放置永久性气管套管。临床上也可遇到少数病灶小、侵犯范围小的病例,对其可采取全甲状腺切除。

思路2:约有30%的乳头状癌发病早期即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这种转移对于生存率的影响目前仍无定论,但对于复发率的影响则为人们所公认。

知识点

颈淋巴结清扫术

美国头颈协会(AHNS)及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AAOHNS)制定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分类包括:①中央区颈清扫术(CND):仅清扫Ⅵ组淋巴结;②根治性颈部清扫术(RND):清扫同侧所有淋巴结(Ⅰ~Ⅴ组,连同副神经、胸锁乳头肌和颈内静脉);③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RND):常规清扫根治性颈清术中的所有淋巴结,但保留至少一个结构(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和颈内静脉);④选择性颈清扫术(SND):颈部淋巴结切除,但保留根治性颈清中的一个或多个淋巴结组;⑤扩大颈清扫术(END):切除一个或多个未包含在根治性颈清扫术中的淋巴或非淋巴结构。颈部淋巴结分组见图5-1。
近年多主张行改良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也就是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而清除颈前、颈后三角中的淋巴脂肪组织。
图5-1 颈部淋巴结分组
手术治疗情况
患者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记录如下:患者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分离皮瓣。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甲状腺右叶体积正常,4cm × 3cm × 4cm,可触及一直径约2cm结节,质硬。峡部正常。甲状腺左叶大小2cm × 3cm × 3cm,可扪及数个小结节。分离右叶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切断并结扎右甲状腺中静脉。分离甲状腺下极,切断并结扎右甲状腺下极各分支血管。切除包括所有结节在内的甲状腺右叶全部腺体,并全程显露右侧喉返神经。同法处理左侧甲状腺并切除峡部。同时清扫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创腔内彻底止血,残腔放置引流一枚。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
【问题4】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原则是什么?

思路:该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都有恶性征象。术前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证据,故选择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结果
术后第4天理结果回报:(右)甲状腺:乳头状癌;(左)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d:0.5cm);(左中央区)淋巴结(0/5)未见癌转移。(右中央区)淋巴结(2/6)见癌转移。
【问题5】 从病理结果中能得到什么重要信息?

病理类型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TDC),TDC主要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TNM分期为T1bN1aM0,进一步的临床病理分期为Ⅲ期。

知识点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

1.T—原发病灶直径大小。T x:无法测定;T 0:未发现原发肿瘤;T 1:肿瘤局限于甲状腺,肿块最大直径≤2cm;T 2:肿瘤局限于甲状腺,2cm <肿块最大直径< 4cm;T 3:肿瘤局限于甲状腺,肿块最大直径≥4cm;或有任何大小的肿瘤伴有最小程度的腺外浸润(如侵犯胸骨甲状肌或甲状腺周围软组织);T 4a:较晚期的疾病。任何大小的肿瘤浸润超出甲状腺包膜至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T 4b:肿瘤侵犯椎前筋膜,或包绕颈动脉或纵隔血管。
2.N—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区域淋巴结包括颈正中部淋巴结、颈侧淋巴结、上纵隔淋巴结)。N x:无法测定;N 0: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N 1:区域淋巴结转移;N 1a:转移至V1区淋巴结(包括气管前、气管旁、喉前淋巴结);N 1b:转移至单侧、双侧或对侧颈部(Ⅰ、Ⅱ、Ⅲ、Ⅳ、Ⅴ)、咽后或上纵隔淋巴结。
3.M—肿瘤远处转移的情况。M x:不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M 0:无远处转移;M 1:远处转移。
【问题6】 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是什么?

对于DTC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131I治疗和长期的TSH抑制治疗。

思路1:131I放射治疗对于DTC有较好疗效(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吸碘功能,使放射性碘浓聚于甲状腺癌组织中起内放射作用)。对未分化癌、髓样癌无效。一般适用于复发癌或远处转移不能手术切除的病灶。如甲状腺癌灶和区域淋巴结已清除干净,可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

知识点

DTC术后131I治疗

1. 131I治疗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采用 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 131I清甲;二是采用 131I清除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 131I清灶。
2.总体上,除所有癌灶均< 1cm且无腺外浸润、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DTC外,均可考虑 131I清甲治疗。
3.妊娠期、哺乳期、计划短期(6个月)内妊娠者和无法依从辐射防护指导者,禁忌进行 131I清甲治疗。

该患者甲状腺癌灶和中央区淋巴结已清除干净(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迹象)。术后病理TN分期为T1bN1aM0,结合患者意愿,最终没有进行131I治疗。

思路2: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多主张应用外源性左甲状腺素以抑制内源性TSH分泌,从而抑制TSH对腺体组织生长的刺激,达到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层有助于指导TSH的抑制治疗。

知识点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危险度分层

1.低危组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 ①无局部或远处转移;②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被彻底清除;③肿瘤没有侵犯周围组织;④肿瘤不是侵袭型的组织学亚型,并且没有血管侵犯;⑤清甲后行全身碘显像,甲状腺床以外没有发现碘摄取。
2.中危组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①初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可在镜下发现肿瘤有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侵犯;②有颈淋巴结转移或清甲后行全身 131I显像发现有异常放射性摄取;③肿瘤为侵袭性的组织学类型,或有血管侵犯。
3.高危组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①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②肿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有残留;③伴有远处转移;④全甲状腺切除后,血清TG水平仍较高;⑤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长期TSH抑制治疗可导致亚临床甲亢,引发不适症状和一些不良反应(如心率增快、心房颤动、左心室增大、心肌收缩性增加、舒张功能受损等),造成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BMD)降低。故在行TSH抑制治疗时,应权衡利弊。

知识点

分化型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的原则

1.有残余病灶或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需将TSH抑制于0.1mU/L以下。对于无病灶残留证据且低危复发风险的患者,应该使TSH维持于正常变动范围的低限。
2.低危但甲状腺球蛋白阳性、超声检查正常(化验有异常但影像学无异常)的患者维持TSH于0.1~0.5mU/L。
3.复查多年均无病生存的患者可以使TSH维持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4.由于抑制TSH可对机体造成一定副作用,如快速性心率失常(特别在老年人)、骨质脱钙(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女性)以及甲状腺毒症相关表现,故应考虑抑制TSH治疗的利弊。对于TSH长期抑制的患者,需保证每日摄取一定量的钙(1.2mg/d)和维生素D(1.0U/d)。

该患者中年男性,既往无其他疾病,属复发危险度中危组。推荐长期口服L-T4(左甲状腺素)制剂将TSH维持于0.1~0.5mU/L。L-T4剂量调整阶段,每4周左右测定TSH。达标后1年内每2~3个月、2年内每3~6个月、5年内每6~12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以确定TSH维持于目标范围。

【问题7】 如何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

尽管大多数DTC患者预后良好、死亡率较低,但是约30%的DTC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多数发生于术后的10年内,有术后复发并有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差。

知识点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要点

1.监控TSH抑制治疗的效果。
2.对已清除全部甲状腺的DTC患者,随访血清TG变化是判别患者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复发的重要手段。
3.未全切除甲状腺的DTC患者,术后每6个月检测血清TG(同时检测TGAb)。对TG有持续升高趋势者,应考虑甲状腺组织或肿瘤生长,需结合颈部超声等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4.DTC随访期间应定期(间隔3~12个月)进行颈部超声检查。
5.随访期间对可疑淋巴结可行穿刺活检或穿刺针冲洗液的TG检测。
DTC的临床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