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
- 叶放
- 893字
- 2021-03-26 08:16:05
(一)以病机为核心开展辨证论治方法研究的初衷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包括八纲、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气血津液和病因辨证等在内,多种辨证方法并存,都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过去六十多年来,许多学者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大量探索。如:①1961年,秦伯未先生重视审证求因,创十四纲要辨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疫、痰、食、虫、精、神、气、血”。这种方法内含病因与病机、外感与内伤等不同层次的内容,每纲设有主症与兼症,然后列出相应治法方药,进而又提出要结合八纲中寒热虚实的偏盛偏衰论治。②1979年,方药中教授提出七步法辨证论治,包括脏腑经络定位,阴、阳、气、血、虚、实、风、热、湿、燥、寒、毒定性,定位与定性合参,必先五脏,各司其属,治病求本,发于机先。③黄柄山教授提出14项虚实辨证法,包括气虚、气滞、气逆、血虚、血瘀、血热、出血、阴虚、痰饮、湿邪、阴盛、阳虚、阳盛、阳亢等。④成肇智教授重视病因辨证方法,提出将病邪归纳为14种,围绕风、热、湿、燥、寒、滞气、瘀血、痰、水、积食、燥屎、结石、虫、毒等病邪进行辨证。⑤此外,如沈自尹提出“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王永炎提出“证候要素和病证组合理论”为代表的方证相应辨证,朱文锋创立证素辨证等辨证方法,王琦教授提出辨体质、辨证、辨病的辨证思路,皆引起关注。⑥近年来,许多学者回顾和反思了中医辨证方法研究现状,如于美丽发表“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胡镜清发表“从病机原义解析辨证识机论治”,岳振松发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病机辨证源流考”等。
在七十年来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周仲瑛教授一直深感对于缺少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者而言,现有多种辨证方法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往往较难把握,初学者更难甄别应用。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当前中医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由于疾病的症状、体征可因个体差异、病程、药物治疗等影响而复杂多样,加之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疾病的辨证分型各有不同,因而传统的辨证方法使证候分类繁多,无法统一,容易机械、僵化,难以体现中医辨证圆机活法及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