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
- 叶放
- 1393字
- 2021-03-26 08:16:04
(五)小结
在笔者看来,尽管中西医对疾病状态的认识的视角并不相同,但显然必有交叉或重叠,中医的某些疾病名称与现代西医疾病诊断大致相同者,比如感冒与上呼吸道感染、中风与脑血管意外、肺痨与肺结核、鼓胀与肝硬化腹水、噎嗝与食管癌等,但都不能画等号,西医疾病诊断的目标是细致到病毒、细菌或基因层面,中医则始终从整体上、共性上把握。如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和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思想与方法,都并非针对某一具体疾病而言,而是针对某一类病证的共性而言。辨证与辨病论治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因人、因病、因证、因症而异,灵活把握。
病证结合模式应以病机理论为核心,吸收近代随着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成果,如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由复杂的分子网络构成,后者又有多维度、多层次。其中,复杂小网络之间具有自组织能力,使得健康人体的这种复杂分子网络处于整体上不断变化但始终有序的相对稳态,也即人体内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小网络之间始终处于时空上的和谐状态。据此认识,疾病则是由一种原因或多种原因造成了人体某些网络或网络节点及其联系间的异常,超出了机体自我修复至相对稳态范围的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当祛除这些原因之后或增加机体自稳功能或补充新的网络,都有可能促使机体恢复到也来的或新的稳态,则表现为疾病向愈或带病生存。当人体复杂分子网络崩溃之际也就是生命终止之时。
与西药不同,任何一种单味中药都可能由几十种甚至更多的分子组分,而中药复方的分子组分更为复杂。含有复杂中药分子网络组分的复方中药进入体内之后,无疑能够作用或影响人体自身的复杂分子网络。当这种外来相对小的分子网络作用于人体复杂的分子网络之后,同样可能启动人体自组织/涌现系统,使得病态的人体复杂分子网络得以修复至常态或处在新的相对平衡的分子网络状态。不同治法或不同复方中药对人体复杂网络影响的节点并不相同,但这或许就是中药作用的原理所在,并且这也为即使采用了不同治法的方药都有可能启动这种复杂网络间的自组织功能而使疾病向愈带来可能,中医临证制方时无论是“四两拨千斤”还是“重剂起沉疴”,亦或是“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所实现的都是这种效果。
总之,无论西药还是中药治疗疾病的机制都可以用“网络-网络的修复”来阐释。但是,由于人体疾病分子网络及其状态和中药复方分子网络的构成都是极其复杂的,所以,采用由哪些组分构成的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所构成的分子网络能够修复或启动人体复杂网络的自组织功能,都是难以预测的。能够做到的则是从整体、宏观层面对其规律进行细致的刻画与把握,探寻其“可道”之处(即某些规律),进而实现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治疗效应。无论是“方证相应”,还是“辨证论治”中的“有是证用是方”,其实本质上都是对这种“道”(规律)的探索。
至于开展病机辨证方法的研究,应在中医学原创思维方法指导下,突破传统中医学取类比象、司外揣内或依据四诊信息等辨识病证规律的某些局限,从传统的症候/证候层面深入到“广义证候(包括分子-细胞甚至基因层面在内的全部信息及其表征)”,以把握病机为核心,既可通过大样本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多层次、多维度进行集成大数据网络,并寻找其内在规律,又可以从整体观视角重点探求人体分子-细胞网络波动的规律,随着生命科学各个层次或领域的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理论、知识与信息模块的不断丰富,将其从时、空、量、域等层面进行凝聚,终将有必要汇集在完整的生物医学科学命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