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 刘爱军等主编
- 1600字
- 2021-03-24 18:11:32
一、全面诊察
诊法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以及“以表知里”“知常达变”等理论为基础,对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表现及其与自然界周围事物的联系进行推理反证,所总结出的独特诊断方法,具有重视时、地、人的差异性,以及诊察全面、比类奇恒、司外揣内等诊察特点。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收集辨证所需的全部临床资料,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分析病证的临床特点与病情变化规律,进而确定疾病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这些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工作单位、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等。应根据就诊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诊察,如望患者的神、色、形、态及局部情况,闻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询问门诊或住院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按脉象和体表局部的变化等。诊察既要全面系统,又要重点突出,力求详而有要,简而不漏。要防止无目的的望,不必要的闻,当问不问和应切未切等缺点,使四诊资料更好地为辨证论治提供必要依据。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寓意草·卷一·与门人定议病式》中所确立的“议病式”,既寓有详细的病历范式,诊察内容又颇为全面系统。其中包括“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浊、长短若何?人之形志苦乐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效?时下昼夜孰重?寒热孰多?饮食、喜恶多寡,二便滑涩有无?脉之三部九候,何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脉兼见?其症或内伤,或外感,或兼内外,或不内外,依经断为何病?其标本先后何在?汗、吐、下、和、寒、温、补、泻何施?其药宜用七方中何方?十剂中何剂?五气中何气?五味中何味?以何汤名为加减和合?其效验定于何时?一一详明,务令纤毫不爽,起众信从,允为医门矜式,不必演文可也”。
这一“议病式”为何如此详尽,而且还要“一一详明,务令纤毫不爽”呢?喻嘉言进一步指出:“某年者,年上之干支,治病先明运气也。某月者,治病必本四时也。其地者,辨高卑、湿燥、五方异宜也。某龄、某形、某声、某气者,用之合脉,图万全也。形态苦乐者,验七情劳逸也。始于何日者,察久近传变也。历问病症药物验否者,以之斟酌己见也。昼夜寒热者,辨气分、血分也。饮食、二便者,察肠胃乖和也。三部九候何候独异,推十二经脉受病之所也。二十四脉见何脉者,审阴阳、表里无差忒也。依经断为何病者,名正则言顺,事成如律度也。标本先后何在者,识轻重次第也。汗、吐、下、和、寒、温、补、泻何施者,求一定不差之法也。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乃药之剂,不敢滥也。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乃药之宜,不敢泛也。五气中何气,五味中何味者,用药最上之法,寒、热、温、凉、平,合之酸、辛、甘、苦、咸也。引汤名为加减者,循古不自用也。刻效于何时者,逐款辨之不差,以病之新久,五行定痊期也。” 显然,喻嘉言“议病式”的内容相当系统、详尽,其不仅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地址、体质、性别、职业、季节、气候、就诊日期等一般诊疗项目,还有居住环境、生活习俗、声音的高低、情绪的变化、发病的时间,以及发病后的情况、用药后的病情变化、饮食、大小便、脉象等情况,然后做出正确的疾病诊断和证候辨别诊断,进而选方投药,并提出用药后要检验治疗效果。这一“议病式”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学术、临床水平,乃至医疗档案的保存,均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对于疑难病的诊断,要重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实验检测的方法,以拓展中医“四诊”诊察的范围,尤其是对“无症可辨”的患者,更有利于从宏观到微观、从直接到间接、从定性到定量,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已经研制出的脉象仪、舌诊仪、腹诊仪等诊断仪器,对促进诊断手段的客观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获取的信息量不够、欠灵敏,不能多层次、多部位反映病理本质,与临床实际运用尚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