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MPA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6)
-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 2021字
- 2020-08-29 17:58:23
贵州大学 MPA教育办学经验总结
公共管理学院 黄其松
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内最早的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单位,于2005年获批成为全国第三批MPA培养单位之一,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MPA研究生,至今已有近十年的办学历史。为更好地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提升MPA发展质量,2013年8月成立了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组建公共管理学院以后,贵州大学MPA教育依托公共管理学院,从而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在近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贵州大学MPA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有些经验正是对过去MPA办学过程中失败教训的总结。概括而言,近年来,贵州大学MPA教育办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授课形式向集中班转移
长期以来,为满足不同学员的现实需求,贵大MPA教育中心一直坚持周末班和集中班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周末班授课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体现出更多的弊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周末班学员出勤率低,缺课旷课情况严重,教学、培养效果差,严重制约了MPA培养质量的提升。我院MPA教育中心自2015级MPA(单证)开始,取消了周末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尽管可能流失了部分生源,但相对于周末班而言,集中班的学员出勤率高,积极性高,纪律性好,基本上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在约一个月的集中授课时间内,学员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交流时间,师生之间教学互动频繁,集体荣誉感明显加强,教学效果也由此有了质的飞跃。
二、每次集中都有主题鲜明的集体活动
集中授课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五一”到“十一”期间,每次集中约一个月的时间,共有3次集中授课。学院对每一次集中授课都安排有主题鲜明的集体活动,真正做到紧张活泼,张弛有度。第一次集中授课期间通过组织MPA研究生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增强班级认同感;第二次集中授课期间开展以公共管理为主题的MPA研究生论坛,提高学员的思辨能力;第三次集中授课期间开展社会调查征文比赛,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当然,在每一次集中期间的主题活动下还辅以一些文体活动,如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以便在紧张的课程学习之余,充实和丰富学员们的课外生活。
三、试行MPA班级自我管理
长期以来,MPA研究生的低出勤率是困扰MPA教学管理的难题之一。以往的管理实践中,我院MPA教育中心主要采取指纹打卡和课堂点名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尽管这种考勤方式比较有效,但管理方式比较刚性,学员意见也较大,并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这种考勤方式比较耗费时间。众所周知,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是新时期公共管理的趋势之一。在此背景下,我院MPA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精心组建高效的班委组织,实行MPA研究生实名座牌制,提倡MPA班级自我管理。实行班级自治以来,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学员的组织能力也得以锻炼,是一种共赢的结果。以出勤率考核为例,MPA中心协助班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公布实施,实现班级组织的自我管理,增强班级组织的自我约束。MPA中心对出勤学员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若出勤率低于90%则予以黄牌警告,出勤率低于80%则予以红牌警告,逃课或旷课的学员必须接受包括延期、重修、信息公开等不同方式的惩罚。
四、坚持毕业论文指导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有关司局扩大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抽查范围,同时加大了对不合格论文的处罚力度。为了有效提高MPA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增加学员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心在第一次集中学习期间进行毕业论文的选导工作,在校期间,不定期组织学员与导师之间的见面会,就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等内容提前进行交流预热,实现了师生之间论文指导的信息对称。同时,针对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毕业论文的内容撰写等内容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以授课的形式予以详细讲解,有效地提高了MPA研究生的论文质量。
五、定期举办公管实务论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公共管理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为了适应MPA教育的演化趋势,加强MPA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院MPA中心定期举办“MPA政务论坛”和“书记县长论坛”,前者主要邀请贵州省内在公共管理领域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者,介绍具体领域公共政策的出台、管理机制的运行以及公共产品(服务)的提供等;后者依托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着眼于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邀请贵州省内的县委书记和县长来到MPA课堂介绍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具体实务,与MPA研究生一道剖析当前欠发达地区县域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探讨贵州省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路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MPA研究生好评。
以上就是贵州大学MPA教育中心在具体办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MPA教育是一件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招生宣传、教学管理以及论文指导等环节结合学校、学员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增强MPA研究生的认同感,这也是贵州大学MPA教育今后的努力方向。以上观点和见解,不当之处还请兄弟院校的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