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早衰的中医药防治
- 张玉珍 史云
- 5011字
- 2021-03-24 05:16:21
第二节 月经产生的机理
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胞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是对月经产生及绝经机理的基本阐释。要充分理解月经产生的机理,需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从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胞宫与月经的关系上进行阐述。
一、脏腑与月经
月经的产生,肾起主导作用,与肝、脾关系尤为密切。
1.肾
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肾主封藏,肾藏精,主生殖。《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生之本也。”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殖的基础。《灵枢·决气》指出:“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此为先天生殖之精,男女皆有,为元阴、元精。其他脏腑所化生的精气也藏之于肾,不断充养先天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为后天水谷之精。肾藏精,指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功能。精藏于肾,先天生殖之精与后天水谷之精皆藏于肾,依赖肾气的贮藏和施泻作用发挥其主生殖的生理功能。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藏精,精化气,精气即肾气,寓元阴元阳,即肾阴肾阳,是维持人体阴阳的本源。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征是肾气自然盛衰的反映。肾气盛,天癸至,月经来潮。
肾为天癸之源。肾气盛,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天癸竭,则月经断绝。女子到7岁左右,脏腑渐充,肾气乃盛,生长发育较快。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先天之精,使藏之于肾的天癸渐趋充盛,到了二七之年,则天癸至,并促使冲任二脉通盛,月经初潮。此后,随肾气的充盛,每月天癸泌至,呈现消长盈亏的月节律,经调而子嗣。其后,随肾气的虚衰,天癸亦渐竭,经断而无子。
肾为冲任之本。冲为血海,是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处,聚脏腑之血,冲脉气血充盛,使子宫满盈;任为阴脉之海,使所司之精、血、津液充沛。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任虚冲衰则经断而无子。故冲任二脉直接关系月经的潮与止。肾经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任脉交会于关元,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故冲任之本在于肾。
肾为气血之根。肾藏精,精化气,精生血。《冯氏锦囊秘录》说:“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阐明了肾有阴阳二气,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系。肾通过胞络与胞宫直接联系。《素问·奇病论》曰:“胞络者,系于肾。”《难经》曰:“命门者……女子以系胞。”胞宫司月经,肾与胞宫相系,肾司开阖,亦主子宫藏泻有常。
肾与脑髓相通。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海,故肾与脑相通,脑、髓、骨均属肾所主。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产生也离不开脑的调节。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为水火之宅,寓真阴而涵真阳。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盛。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曰:“命门为精血之海……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肝肾同源、脾肾相资、心肾相济、肺肾共司脉气,肾的阴阳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生理正常。
肾气盛,肾的阴阳平衡,天癸才能泌至,冲任二脉才能通盛,精血方能注入胞宫,化为月经,胞宫才能受孕育胎。《傅青主女科》云“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
2.肝
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贮存与调节血液,疏导气机的作用。脏腑所化生之血,除营养全身外,均储藏于肝。肝经与任脉交会于曲骨,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肝脉与胞宫是通过冲、任、督而间接联系的。冲为血海,肝又司血海,调节血海定期蓄溢,使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保持常度,肝为血脏,与妇女生理有密切关系,尤其在月经的化生和量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所伤往往影响肝经,导致肝气郁结而发生月经异常。
肝与肾同处下焦,乙癸同源,为子母之脏。肾藏精,肝藏血,肾中精气充盛,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血满盈,则肾精有所化生。精血互生,同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使经血源源不断。又肾主封藏,肝主疏泄,一藏一泻,使经水行止有度,经量如常。肾与肝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气血的藏泻,使血海按时满盈,则胞宫藏泻有期。
3.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气主升,具统摄血液、固摄胞宫之功,使血液循脉道而行,并维持胞宫、胞脉的正常功能。脾经与任脉交会于“中极”穴,又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穴。脾与胞宫是通过任脉、冲脉间接联系的。脾与胃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精微经脾之运化而化生气血,为多气多血之腑。胃气主降,足阳明胃经下行与冲脉交会于气街,冲脉赖此得到充养,而致“太冲脉盛”,这是“月事以时下”的一个重要条件。故曰“冲脉隶于阳明”。脾胃化生的气血,一方面充养肾精,另一方面又通过经络输注于胞宫,作为月经的主要来源。《女科经纶》引程若水说:“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指出了脾胃在女性月经、乳汁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肾阳温煦脾阳,以维持脾胃的运化功能。
4.心
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作用,心血充足时在心气的推动下则可达于胞脉,充于胞宫,有参与化生月经的功能。《素问·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衰少不来也。”指出了心与胞脉的联系。《仁斋直指方》云:“血藏于肝,流注子脏,而主其血者在心。”又《素问·骨空论》言督脉“上贯心入喉”,可见心又可通过督脉与胞宫相联系。月经以血为本,胞脉不充或胞脉闭阻均可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心主神明,肾藏志,心居于上焦而属火,肾居于下焦而属水,心肾相交,上下交通,水火相济,是维持脏腑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心气下通于肾,《石室秘录》指出胞宫为“心肾接续之关”,心肾相交,神明清晰,血脉流畅,即可调节月事如常。
5.肺
肺主气,朝百脉,调节气机,通调水道,输布精微于周身,若雾露之溉。精、血、津、液皆赖肺气之输布而达于胞宫。肺经与任脉交会于“咽喉”穴,《灵枢·营气》说:“督脉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肺与胞宫主要通过任脉、督脉间接联系。
心肺皆处于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共同调节气血之运行。
在调节气血和产生月经的过程中,五脏是相互协调的。唐容川在《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中说:“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脏腑通过胞脉、胞络、冲、任、督、带及十二经与胞宫联系在一起,维系着女性机体阴平阳秘,使精、气、血、津、液不断资生,以促进女子生长、发育及成熟,并为经、带、胎、产、乳提供物质基础。
二、天癸与月经
天癸属阴精,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作用的一种精微物质。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并受后天水谷精气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至人体进入衰老期时,天癸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如马玄台注释《素问》时说:“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男女皆有天癸,藏之于肾,在肾气旺盛时期,肾中真阴不断充实,在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下化生并成熟泌至。《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谓:“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类经》云:“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第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旺,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精气溢泻,盖必阴气足而精血化耳。”《血证论·卷五·胎气》又指出:“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事乃下。”
女子在14岁左右,天癸蓄极至盛,开始泌泄,通过系肾的胞络达于子宫,它使任脉所司精、血、津、液更加旺盛、充沛、通达,并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冲任二脉相资,由满而溢于子宫,女性出现初次月经来潮,标志女子生长发育进入到青春期阶段。“天癸至”,任通冲盛,促使血海充盈,子宫由满而溢,因而有月经来潮,并有孕育功能,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始泄之后,进一步向成熟过渡,就形成了规律的泌泄,其泌泄是有节制的,因而使月经有了周期性排泄,女性表现出正常的月经周期生理。到49岁左右,“七七”之年,随肾气的虚衰而天癸竭,则月经亦随之停止来潮。“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天癸的“至”与“竭”是导致月经来潮与停闭的重要因素。天癸是月经产生的动力,其至、竭与生殖功能相始终。
三、气血与月经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周流。气血均来源于脏腑。气血和调,经候如常。气血“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灌溉一身”,维系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脏腑、经络行使在月经产生中功能活动的基础。
四、经络与月经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与女性生理、病理特点联系最密切的是肾、肝、脾三经,及奇经八脉中的冲、任、督、带,尤其是冲任二脉最重要,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说:“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
冲脉、任脉与督脉皆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属奇经。
冲脉起于小腹胞中,其前行者,并任脉出会阴,其上行者行于脊柱之内,与诸阳经相通;其外行者经气街穴与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交会,沿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唇口;其下行者与肾经相并,渗三阴,即间接联系于肝脾。通过经脉的沟通,冲脉既受到先天之本的肾中真阴真阳的资养,又得到后天之本的脾胃气血的补充,与十二经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灵枢·逆顺肥瘦》记载:“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灵枢·海论》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故有“十二经之海”“冲为血海”之称。
任脉亦起自胞中,下出会阴,向前沿腹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环唇,分行至目眶下。任脉与肾经交会于关元;与肝经交会于曲骨;与脾经交会于中极,与手三阴经亦有交会,还与胃经交会于承浆,得胃气之濡养。任脉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可资冲脉,又得督脉相配,乃使任脉的经气流通,子宫得到阴精之充养,则月经、孕育正常。如王冰所言:“冲脉任脉,皆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又曰“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也”,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在天癸的作用下,冲脉广聚脏腑之气血,任脉所司之精、血趋于旺盛,并下注于胞宫,使月经来潮。
在此过程中,还有督脉的调节和带脉的约束作用。督脉与人体的诸阳经都相交或相会,有“阳脉之海”之说。督脉行于人体之后,主一身之阳,任脉行于人身之前,主一身之阴,二脉交会于龈交穴,一前一后,一主阴一主阳,循环往复,共同维系一身阴阳脉气之平衡。使气血调升,脏腑功能正常,保证子宫排出月经、妊养胎儿等功能发挥正常。带脉约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度,又络胞而过,对胞宫有约束的作用,亦参与月经的调节。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上与带脉相会,皆约于带脉,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沟通。冲主血海,任为妊养,督为总督,带主约束,在天癸的作用下,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状态。
五、子宫与月经
在肾、天癸的调节下,冲任二脉广聚脏腑之精血津液,受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胞宫主司子宫,子宫为血海,血海由盛而满,由满而溢。子宫主行月经,血溢子宫,而月经来潮。
综上所述,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督带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使子宫血气满盈,应时而下,是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月经生理现象是生殖功能正常的标志。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周期。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中心环节,肾为主导,天癸为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阴精与动力,冲任汇集脏腑气血下达于胞宫,胞宫藏泻有期,则月经按时来潮。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调节月经产生。现代中医称之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