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节目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邱睿
- 3504字
- 2021-04-07 17:35:42
序
本书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式,着力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电视节目与对外汉语教学二者之间本不必然产生联系,但是仔细梳理,会发现二者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这种关联正是对时代发展的某种回应。本书提出了技术时代、娱乐时代、后方法时代三个大的时代背景,将二者关联投映到以上三个背景中去解读,会发现二者结合的必然性及未来的发展理路。
技术时代中,社会因技术进步而变革,教育领域的各种观念和方法也在随之演进,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不能不对时代做出回应。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借助技术的作用实现在传统学习中不可实现的做法”,创新教学方式?我们需要回到技术本身去思考技术带给了我们什么,以及怎样利用技术。在诸多技术中,电视媒体技术尤其值得关注。它在创设虚拟时空、设置具体生动的情境方面有诸多的经验,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研究电视节目,是技术时代为解决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提供的一种思考方向。
娱乐时代造就了人们的娱乐品味,今天的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成长,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被打上深深的媒体印记。他们在一种由媒体制造的娱乐氛围中长大,习惯于在媒体的娱乐方式中接受问题、思考问题。传统课堂在“娱乐”方面的局限性,让新生代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趣。电视媒体有制造“娱乐”的经验,是否可以将其借鉴到对外汉语课堂也成为一种思考方向。
后方法时代所提倡的后方法理论其实是教育思想解放的一种标志。后方法理论由库玛拉瓦迪为卢于1994年提出,主要内容包含教学的三大要素和十大宏观教学原则,它针对方法带给教学的弊端,对方法加以扬弃,根据变化中的时代、动态中的教学、差别化的教与学的主体设计教学方案。这是一种摒弃预设方法和固定法则、在即时的调整中采用综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本书提供了理论的背景和思想的底色。
当然,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并非没有关注到电视与教学的关联,但是大部分研究者都是着力于对某一个具体案例的发掘,讨论如何将某种节目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或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具体的节目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改进节目的方案。我们的研究需要在一个一个的个案中深入,建立一个理论意义上的宏观研究体系;也需要摆脱对节目的依赖,不仅仅是希望通过改进节目自身来迎合教学。我们需要逆向思考的方式,借鉴节目以应用于教学。所以,本书的重点在于发掘对外汉语教学、电视节目二者之间的关联,并在各种关联中归纳和提炼经验,探寻可以从节目“引纳”到课堂的内容。
本书分为七章。
第一章,挑战:新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本章从“三教”问题出发,试图通过对历史的梳理,阐释教师、教材、教学法在“新时代”这个时间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知识的“权威性”在新的时代面临着解构的危险。时代在发展,技术使得教师靠占有文献享有的知识权威不再稳固。学生借助媒体技术可以便捷地获得知识。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并进行相应的改变。从教材角度而言,对外汉语教材被新的技术催生出新的形态,数字化教材成为未来的一种方向。教学文本的改变也将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学关系也面临调整。从教学法角度而论,教学法是对时代发展的一种回应。传统的“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解决方案。当我们身处一个变动不居的多元发展的社会和教学环境中时,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自我更新。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开展研究设定了背景。
第二章,关联:对外汉语类电视节目与对外汉语教学。重点探索对外汉语类电视节目与对外汉语课堂的关联性。中国对外汉语类的电视节目是文化娱乐节目中的一个分支,它以外国人为参与对象,以汉语和中华文化为主要的传播内容。这类电视节目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教学片阶段,一是综艺节目阶段。前者利用电视媒体技术,尝试将课堂电视化,在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上创造了优势。后者是“娱乐”浪潮中电视节目自我生长的结果,考虑如何将综艺元素与对外汉语的内容相结合,以“娱乐性”赢得观众。本章也重视对历史的梳理,关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衔接。对历史的梳理主要从电视节目自身的视角进行观察,因为电视节目选择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首先是节目自身发展的需要。电视媒体面向受众,它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调整自身。当受众中产生了“对外汉语学习”的相关需求后,电视片就应运而生,当受众的审美趣味对娱乐有了更高要求后,节目也在“娱乐”上进行深度的发掘,于是就有了百花齐放的对外汉语综艺节目。在这个过程中,电视节目为了维持自己的身份标识,需要从课堂上借鉴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保持节目的“课堂感”。从这个角度而言,是电视节目在向对外汉语教学进行借鉴。但借鉴也可以是双向的,如果对外汉语类节目取得成功,这些优势同样可以反过来为课堂所利用。于是有了第三章的研究。
第三章,引纳:对外汉语课堂如何借鉴对外汉语类电视节目。本章主要讨论对外汉语类节目有何种重要的经验可供对外汉语课堂汲取。电视课堂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它存在某种“课堂感”,这是从真实课堂中借鉴的元素。它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节目属性,可以打破线性时空的限制,将课堂空间延迟、反复、重现等,以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电视课堂与真实课堂在基本课堂形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对象、课堂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电视课堂也在趣味性、创造性、文化性、互动性、综合性方面,实现了对真实课堂的超越,为真实课堂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后方法理论指引了一种教学思想的“自由”,重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促使教师创造性地教学。这为我们借鉴电视课堂提供了一种理论背景。电视课堂可以从真实课堂取得借鉴,真实课堂也可以反过来借鉴电视课堂。电视课堂是一种媒体的虚拟空间,但是却在话题、测试、文化、趣味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反响,以此制造出“娱乐性”,赢得观众。真实课堂可以借鉴和学习这些方面,让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如何借鉴电视节目,不断改进和发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一些探索和创设将在“实践”中被检验。第四章到第七章立足于“实践”,从话题、测试、文化、趣味四个方面切入,从具体的节目出发,设计具体的案例,发掘可能的借鉴方式。
第四章,实践一:谈话类汉语节目与对外汉语口语课“话题”——以《世界青年说》节目为例,总结了《世界青年说》节目的特点,梳理其与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的关联,探索节目带给口语课堂的启示。特别是《世界青年说》在话题设置方面的经验,探索如何在口语课中设置更具趣味性、激发性、创造性的话题,让“话题”成为课堂的主要推动力。并设计具体案例进行探索。
第五章,实践二:竞赛电视节目与对外汉语测试——以《“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节目为例,总结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节目的特点,梳理其与对外汉语测试的关联,探索节目带给对外汉语测试的启示。节目中以比赛作为基本的形式,以积分制推动了比赛的进程,考察的是参与者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具有挑战性、趣味性,能将竞争和合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如何将节目特点借鉴于对外汉语课堂,以测试带动教学,是本章的研究重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案例进行探索。
第六章,实践三:真人秀汉语节目与汉语文化活动——以《叮咯咙咚呛》节目为例,总结《叮咯咙咚呛》节目的特点,梳理其与对外汉语文化活动的关联,探索节目带来的启示。节目以真人秀的方式,展现了体验式、参与式的文化学习途径,并采用任务法,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深度的文化体验。如何将节目特点应用在对外汉语课堂,在文化教学上创新,是本章的研究重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案例进行探索。
第七章,实践四:电视节目的趣味性与对外汉语教学——以《Hello中国》节目为例,总结《Hello中国》节目的特点,梳理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联,探索节目带给对外汉语测试的启示。节目突出娱乐观念,展示了娱乐时代节目的相关设计。娱乐理念贯穿在节目的内容与环节中,对对外汉语教学课堂颇具启示性。如何将节目特点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探索教学中娱乐性的发掘,是本章的研究重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案例进行探索。
本书是师生合作的结果。本书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实践部分已作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由西南大学国际学院2015级学生们利用在海外实习的机会设计并实践。第四章由杨婕执笔,第五章由杨勇执笔,第六章由张艳执笔,第七章由李萍萍执笔。四人均已经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在将这些案例整理成书时,除原案例设计较为完整地保留外,原文均有较大程度的删减和改写,并着力在理论阐释、主题归纳上作了深入的挖掘,以统合成书。
由于学力、才力、精力有限,书中定会存在不足及缺憾,恳请方家指正!
邱睿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