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现场急救

本书的现场急救指由通信、运输和医疗等要件构成的以精神科专业为主的医务人员及其急救机构。
1.2.1 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现场急救是整个急救过程中的起初面临的第一环节。包括由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受灾群众及目击者进行的自救互救,救护车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或者在精神科病房中发生急症病症进行初步处理后,再由精神病医院急症科人员参与救治,和必要时进入ICU的强化监护。当遇有患者外伤出血、骨折、休克等躯体急症病症或者兴奋冲动,甚至暴力行为发生时,均需现场急症诊疗。尤其是对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的患者,相差几分钟就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一个猝死患者急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如果没有现场急救争取到这几分钟,也就难以起死回生。
1.2.2 现场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和随机性大:
现场急救经常会逾越了临床分科范围,有时涉及社会多方面,使现场急救跨出了纯医学领域。
(2)时间紧迫:
现场急救必须立即开始,刻不容缓。对患者及其亲属必须做好心理疏导,保证急救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3)急救环境条件大多较差:
应尽力做到急救场所的环境条件,能较好保证急救工作进行。
(4)初步评估要果断,以对症治疗为主:
精神科急症患者常常病种多样,病情复杂危重,涉及各科急症病症。要明确诊断很困难,因此只能尽快进行必要询问和临床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以对症治疗为主。
(5)体力强度大且风险高:
现场急救需持续进行,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时转运患者。途中要持续观察病情和进行必要处理。对严重暴力行为的急性患者,除了处理时消耗大量体力外,尚需防范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的意外风险,必要时需采取保护性约束。
1.2.3 现场急救的急救对象
现场急救的主要急救对象是:①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如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对此类患者必须进行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患者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②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的患者,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急症患者,或者兴奋冲动,暴力行为,严重自伤、自杀的精神障碍患者。现场处理的目的在于稳定病情、减轻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③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现场急救,除了做到平时急救要求外,还要注意在现场与其他救灾专业队伍的密切配合及自身安全。
1.2.4 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
不论是精神科专业医务人员还是救护车急救人员,均应接受严格的现场急救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技术,掌握基础生命维护及常见急症病症,如急性脑血管病、心力衰竭、休克、冲动(包括伤人、毁物等)、自伤、自杀等的应急处理。
1.2.5 现场急救的指挥通信系统
可通过卫星跟踪系统,时刻监测所有救护车所处的位置及状态,并在指挥中心的计算机屏幕上清晰显示救护车的动态分布路线。救护车上装备通信设备,随时与通信中心保持联系。患者在救护车上不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如气管插管、输液、心脏除颤,及ECG、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而且测得的数据能通过指挥中心的电子计算机输送到医院急症科,并根据专科医生的指令作进一步处理。
1.2.6 精神科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
精神科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的救治目的在于维持和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预防继发损伤和安全转运。为转送到医院后的院内救治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必须倡导尽量使用最基本的药物、器械诊疗,使各种急症病症的临床路径图能够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有些新型药物、器械和诊疗技术,因条件受限,暂时不能纳入常规临床路径图中,就先放在说明部分。在今后不断修订中予以调整,使其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
1.2.6.1 精神科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的定位
根据当前国内外急救医疗的4个定位等级,暂定精神科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的定位如下:①现场急救的基本生命支持。②进一步生命体征维护。③精神病医院急症科常规。④精神科ICU常规。本节的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定位在现场急救的基本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体征维护等级水平,作为精神科急症病症临床路径图的第1和第2部分。而上述③精神病医院急症科常规;④精神科ICU常规以及⑤后续的维持治疗和康复治疗也将在相应章节予以介绍,因此本书介绍的精神科常见急症病症的临床路径图,将包括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在后续章节一并阐述。
1.2.6.2 现场急救的治疗原则
因为现场急救的特点是时间短暂、环境不稳定、无更多辅助设备等,在现场很难明确诊断,所以现场急救应以对症治疗为主。这并不降低急症病症的诊疗要求,因为要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作出初步诊断,立即着手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或减轻巨大的痛苦,没有扎实的急救三基水平,是难以做到的。这一救治原则也与现场急救的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体征维护的定位相一致。
1.2.6.3 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的正确使用
(1)项目编排:
充分体现现场急救以对症治疗为主的原则,一般以常见急症病症为项目编排。实际应用时进行只要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对急症病症根据相应临床路径图处理。
(2)基本内容:
本书所列的精神科常见急症病症诊疗程序采用的是躯体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综合诊疗程序,必要时还在相应章节的“说明”中,提出注意事项和供参考的新药、新器械和新技术。临床路径则以图表形式把诊疗程序加以展现。当某一患者同时有几种急症病症时,应遵循“就重原则和急需原则”。一般先执行危及生命的诊疗程序,如尚未危及生命时,先执行能够解除最大痛苦的诊疗程序。必须强调,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药品和器械的禁忌证,只要对其中某一项有禁忌,这种药物或器械就不能使用。
(3)疗效评估:
现场急救的临床路径图的疗效评估分级为Ⅰ、Ⅱa,Ⅱb,Ⅲ,共4类。Ⅰ类是首选的有效药品和器械;Ⅱa类是可以使用,循证医学已证明有效者;Ⅱb类是可以使用,可能是有效和无害者;Ⅲ类是不适合使用,可能是有害的药品和器械。在现场急救的临床路径图中,Ⅰ类或Ⅱa类药物品和器械不加说明,其余类别需在注意事项中说明。但需指出,同一种药在不同情况时可以归属不同类别。例如碳酸氢钠,在高血钾引起心室颤动时使用,归属Ⅰ类药物;当机体处于碳酸氢盐反应性酸中毒时使用,归属Ⅱa类药物;当心脏停搏10分钟以上使用时,归属Ⅱb类;当机体存在乳酸中毒时使用则归属Ⅲ类药物。用药物剂量不同时也会有不同归属,例如在治疗心动过缓时,低浓度异丙肾上腺素属Ⅱb类,高浓度属Ⅲ类药物。又如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时,地西泮静注属于Ⅰ类,但对共病肺脑综合征者归属Ⅲ类,禁止使用。
(4)药物剂量
1)成人患者:
为了便于应用临床路径图,本书假设患者体重为50kg的成人。输液器为每毫升20滴来计算药物剂量,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实际体重调节滴速或剂量。
2)患儿:
急救儿童用药时要按有关规定减少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成人的常用量。
3)气管内给药物:
在剂量加倍时,用0.9%NaCl 5~10ml稀释后注入器官导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4次。
(5)执行现场急救的时间:
在急救现场,原则上以完成临床路径图的初步急救部分,定位在现场急救的基本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体征维护等级水平,作为精神科急症病症临床路径图的第1和第2部分。应在30分钟内初步完成现场急救,不要强调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再运送,如果时间已经超过30分钟,但病情仍无好转,要边运送边急救。
1.2.7 现场急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要确实执行现场急救临床路径图,急救医生要熟练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的生命体征维护的操作技术。两者都包括A、B、C、D 4个步骤:
1.2.7.1 现场急救第1部分的基本生命支持
A为气道(airway),即开放气道;B为呼吸(breathing),即口对面罩或口对口人工呼吸;C为血液循环(circuLation),即胸外心脏按压;D为除颤(defibrillation),即进行自动心脏除颤。
1.2.7.2 现场急救第2部分的高级生命体征维护
A同样为开放气道,但用气管插管;B同样是人工呼吸,但用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机;C为开放静脉通道,并用加强血液循环;D为进行心脏除颤和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因此现场急救医务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术包括徒手心肺复苏(CPR)、器械CPR、心电监护、心脏除颤、心脏起搏、供氧、气管插管、气囊面罩人工呼吸、自动呼吸器人工呼吸、吸引、静注、静脉输液(尽早开通静脉通道)、肌内注射、催吐、现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当然,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如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药理、寄生虫、微生物、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传染病及精神科))也要熟悉。
1.2.8 现场急救后的转运工作
应把患者安全、轻巧地搬上救护车或病床(详细内容见第六章第二节)。救护车运输既要快速,又要平稳安全,患者在车内的体位应视病情放置,可以是坐位、头低位、平卧位,或头高位等。骨折患者要防止因车辆剧烈颠簸造成疼痛加重,昏迷、呕吐患者应把头转向一侧,以防呼吸道阻塞。兴奋躁动,尤其是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必要时用保护性约束。
(1)随救护车医务人员:除正常运转外,还应考虑节假日休息、人员病事假、进修学习、技术培训等情况。因此,每辆救护车需配置医务人员及驾驶员各5人。急救医师和医士提供随车急救,上岗前须经急救专业培训。驾驶员要驾驶技术熟练,有良好职业道德,经心肺复苏、外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训练,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
(2)对救护车的要求:现场急救需要性能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车辆。救护车要行驶平稳、密闭性好。车内放置担架、急救箱,能坐3~4人即可。救护车应配置常用、合理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3)用于精神科急症的救护车药品基本配置。
表1.2.1 用于精神科急症的救护车药品基本配置
(4)用于精神科急症的救护车器械基本配置。
表1.2.2 用于精神科急症的救护车器械基本配置
续表
(5)药品和器械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不同地区的疾病种类差异:如在城市以工伤、交通事故、创伤较多;而在农村以淹溺、农药中毒、毒蛇咬伤等多见。
2)急救转运所需时间:影响药品和器械配置,如氧气瓶(袋)使用、静脉滴注的取舍等与急救途中转运时间长短有关。
3)急救药品和器械的不断更新 药品、器械使用后,应及时补充,新药、新器械应及时引进。
(6)急救药品和器械的管理
1)药品和器械应有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库房药品和器械:应由药房供应室专人负责保管。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救护车、急症科、ICU中的药品、器械作常规补充。对已使用和到消毒期限的注射器、药品等应及时更换。
救护车上药品和器械:由随车医务人员保管。车内药品和器械摆放位置应固定,并定期向药品和器械管理员提供使用情况信息。交接班时接班人应逐项清查,并做好交接手续。
管理部门:应对精密仪器、贵重仪器使用人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保养要求,并能熟练地操作和使用。
2)建立药品和器械使用管理档案
建立药品和器械管理卡片:药品和器械从购买、领取到使用,每一环节均应设立账本和卡片,并录入医院信息系统(HIS)。
贵重仪器管理卡片:心电监护除颤仪、肢端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等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订货合同、发票、出入库凭证副联、验收记录、产品样本、说明书、线路图、安装调试记录、检验报告、使用操作登记、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记录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等,并录入HIS。
器械维修和保养:医院应建立和完善器械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维修、保养。①维修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通电和防蚀。②检查:分每日检查和定期检查。每日检查应同日常保养结合,由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执行。定期检查由保管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对器械全面检查,并进行保养或维修。③维修:修复和更换已磨损或损坏的零部件,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必要时送至专门机构修理。
1.2.9 数字化精神卫生医疗保健网络的应急系统和急症网络
1.2.9.1 有线和无线电话通信在现场急救中的运用
不断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要使重大突发灾害、事故的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各级急救中心与区域内相关医疗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通信网络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非常重要。区域内应设有统一的急救电话,如北京市的“120”有线和无线电双功能通信。接驳转换装置设在调度中心内。以沟通调度室与救护车及现场指挥人员的联系为主要内容。主要联网的机构有急救中心,救护分站,综合医院和精神病医院,防疫、血液、职业病防治机构等特殊卫生医疗单位,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民防、消防、公安等其他主要防灾系统专业单位。
1.2.9.2 计算机网络在现场急救中的运用
计算机在现场急救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显示救护车的动态变化:
在卫星定位系统的支持下,急救中心(站)救护车的在站待命、执行任务、空车返站的动态变化,均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可使救护车避免交通阻塞,及时往返患者家里或现场。
(2)信息记录功能:
1)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功能结合,可自动显示和记录患者的电话号码、家庭地址、来电时间,及录音呼救和应答时的对话。
2)自动显示救护车的动态状况,一遇有“呼救”信号,计算机就可依据程序,提供最佳调度方案,帮助调度员及时、正确放车。
3)急救资料存贮可输入计算机存贮的资料主要有急救出车次数、人次、公里数、病种分类、轻重程度、疗效、收费、油料消耗等,以备查阅。
(3)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包括电子病历):
危重患者病情资料输入电脑存贮,可以构建计算机和电话远程监测相结合的网络系统,提高急救成功率。
1.2.10 现场急救的主要统计内容
(1)调度统计表内容:
调度登记是调度室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调度统计表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现场地址;患者的主诉、病情;来电者姓名及所在地电话号码;来电日期;来电时间;通知出车时间;救护车出车时间;到达病家或现场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医院任务完成后的汇报时间;返站后汇报时间;出车分站站名;救护车值班人员姓名、班次、车次;调度员姓名等。
(2)现场急救记录的内容:
患者姓名、性别和年龄;现场地址;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和到达医院时间;送往医院的名称;患者主诉及简要病史;查体;初步诊断;急症诊疗记要。由随车医生填写。
(3)现场急救的原始数据:
年度病种分类;危重病种和在总病例中的百分率;疾病死亡(在家中或途中)及所占百分率;现场心肺复苏成功人数及百分率包括痊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变化及恶化的百分率;某项治疗、护理技术(如心脏除颤、气管插管、保护性约束等)开展情况。以上与患者相关的数据,通过共享数据库,自动记载到患者的健康档案(在部分医院已经发展为以健康和疾病定量测试法为核心的电子病历系统,也称临床信息系统,CIS)中。

(杨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