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医学心理咨询
3.12.1 医学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3.12.1.1 医学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医学心理咨询是指有医学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的医学心理咨询师,通过建立治疗性关系,利用医学心理咨询的各种技术,以解决个体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心理问题,重点在于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去除解决问题的阻碍,使其潜能得到发挥和人格得以完善。患者一般通过向咨询师询问、征求建议,通过推心置腹地讨论磋商,获得忠告和建议,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困难。咨询师借助咨询技术(包括倾听、交谈、测验和心理干预的技术),用指导、劝告、讨论、测验、解释等方法,对思想、情感、言行、职业、婚姻、教育、康复、退休和其他个人问题的处理提供医学心理专业帮助。因此医学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对范围广泛的人生问题提供医学心理帮助。就本书而言主要是针对急症病症的患者,当病情康复,需要帮助解决工作和某些社会问题的患者予以帮助。
3.12.1.2 心理咨询目标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目标:通过咨询解决患者的问题。例如,急症病症的成人患者的婚姻危机、事业挫折、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紧张。罹病后的孤独、家庭冲突、子女矛盾、疾病的折磨等。由于这些事情具体和直接影响人们的心态,所以都是医学心理咨询的直接目标。
第二个层次是中间目标:通过处理一些具体困难后,启发患者自我反思,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重塑良好的自我形象和适当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自身病症的综合诊疗,找到后续治疗和今后生活的具体解决方法,从实际经历中,学会新的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既要完善自我,也要尊重别人。增强自己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新的婚姻和家庭正确观念和态度等。
第三个层次是自我实现:即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实现今后的人生目标。一般应从第一层次着手,向第二层次发展,努力实现第三层次的最高目标。
3.12.1.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1)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相同之处:
①治疗和咨询者均为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门人员(受过专门培训的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咨询师);②理论基础均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并且需结合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③用的基本技能相似,如均需首先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均需借助沟通、交谈、评估等专门技巧;④均先解决患者现有的心理问题。
(2)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不同之处:
①心理治疗除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外,还必须以医学知识作为基础,而心理咨询则更多要借助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②心理治疗经常在具体操作中运用医学的基本技能和手段,如药物和仪器,心理咨询不需要;③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患者,心理咨询的对象可以是所有需要心理专业援助的个体,包括患者;④心理治疗的基本目的在于解决个人的健康问题或消除症状,治疗疾病。而心理咨询不仅要解决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婚姻、家庭等问题,就急症病症患者而言,还要提高患者的自身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⑤心理治疗中双方的关系是医患关系,这在有的治疗中是带有权威和主从关系的性质(如催眠术时的医患关系)。由此可见,心理治疗属于医疗领域,而心理咨询可面对所有个体,帮助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两者相互融合,不能截然分开。
3.12.2 医学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和过程
3.12.2.1 医学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
(1)直接心理咨询和间接心理咨询:
直接医学心理咨询的对象就是患者本人,而间接医学心理咨询是指患者因故不能到场,而由他人代替进行咨询,有较大的局限性。
(2)个别医学心理咨询和集体医学心理咨询:
个别医学心理咨询即“一对一”的咨询。集体医学心理咨询是把有相同或相似心理行为问题的人按小组进行集体咨询,有时不利于深入探讨某些特殊问题。
(3)其他形式的医学心理咨询:
如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包括可视听网络心理咨询)等。
3.12.2.2 医学心理咨询的基本要素
(1)无条件的相互尊重:
①要求咨询师把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关心,即要对本书的服务对象——急症病症患者从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给予关心;②无条件接纳患者。咨询师除了倾听外,还要努力从患者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所谓“无条件”是指咨询师愿意不加评判地接受患者的倾诉,承认患者思想、情感表达的真实性。③信任患者改变自我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咨询师应避免以专家自居,批评、教育或指导患者应怎么做,甚至替患者做决定。咨询师重要的是帮助患者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和面对现实充满信心。
(2)真诚:
指咨询师要开放、诚实、可靠,真心实意地投入到医学心理咨询全过程。帮助患者建立人际真诚相待的态度。咨询师能否在咨询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行为同患者相处,本身就是一种示范。
(3)感同身受:
指咨询师对患者的内心体验能准确把握,犹如亲身体验的理解,同时能把这种感受真切地反馈给患者。在这种交流中,非言语信息和言语信息同样重要。咨询师的非言语表达、音调、表情、姿势等,也可加强感同身受的态度。应当注意,感同身受是共情,而不是同情,感同身受的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同情常是居高临下的。
(4)协调一致:
指咨询师的情感反应和行动应与患者协调一致。有时为了做到协调一致,咨询师必须放弃表达某些对患者的负性反应。
(5)道德和伦理上的义务:
我国颁布的《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标准》规定如下:①医学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患者。②医学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患者了解医学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出现的局限性及患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③咨询师在对患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患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用某些疗法)应与患者达成书面协议。④医学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患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⑤当医学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某个患者进行工作时,就应对患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医学心理咨询师或医师。⑥医学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12.3 医学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1)自知力:
指对自身问题的了解和理解,使患者通过咨询懂得了他们为什么会有某种特定的行为。首先要使患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现实问题。使患者能更仔细地评估和检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不良情绪的控制:
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通常可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使患者感到咨询师值得信赖,能帮助他应对外界压力。在咨询过程,咨询师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首先要对患者无条件接纳和尊重。假如患者不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面对患者的抱怨或不合作,可用暂时搁置争议的方法、换到更广泛的轻松话题,或者寻求同行帮助等,予以解决。
(3)鼓励疏泄技术:
咨询师应鼓励患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把郁闷、回避或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并表达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通过疏泄,可帮助患者不再害怕、不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减轻情绪困扰,增强自知力。关键在于理解患者的前提下,客观和不加评论地揭示患者目前的困境或内心冲突,从而疏泄心中的郁闷的思想和情感。
(4)提供新信息:
咨询师提供新的信息可纠正患者的错误理解。许多适应性问题都来自对信息的错误理解。咨询师可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使患者懂得可从更积极的角度重新应对自己的问题,使其更易理解,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对疾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等,均可通过这一途径获得帮助。
(5)布置家庭作业:
应用认知-行为模式的咨询师常会要求患者完成一些家庭作业,以鼓励患者将咨询中发生的积极变化带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家庭作业将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反馈给咨询师,然后共同讨论下一步计划,进而获得更大改善。而布置家庭作业的技巧性问题在于要让对方感到这种作业是自己为了解决问题,所必须做的。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疗效。
3.12.4 医学心理咨询的实践
3.12.4.1 初次交谈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
首次交谈,患者因自身的现实问题和对医学心理咨询的陌生感,对咨询师有所戒备。咨询师应服饰整齐,精神饱满。诊室的光照、通风良好,私密性强。个人咨询应以咨询师和患者一对一的方法进行。与患者谈话时,注意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和咨询位置。
(2)礼貌用语:
当患者进入诊室时,咨询师应迎接患者,真诚相待。示意对方入座。在征得对方同意后,可请患者填写登记表或简单的问卷。对患者的交谈及非言语交流均应根据对方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情况灵活决定。
(3)间接询问对方需求:
对患者希望得到何种帮助,不宜直接问及,可用婉转间接的表达方法提问,如“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4)说明医学心理咨询的性质:
在患者叙述问题后,咨询师可将求助的问题进行归类,例如,疾病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家庭问题、情感反应及人际交往等,同时应简约地向患者说明医学心理咨询的性质、进行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和局限性等。在向患者说明后可适当记录,或录音。
(5)全面评估患者:
这是做好医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咨询师需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特点、生活环境及要咨询的问题。咨询师可就患者的目前病情、具体困扰、教育背景、个性特征、文化、社交、工作学习环境、家庭背景、婚恋史、幼年成长发育等方面,收集有关信息。不但要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尤其了解个人在这些事件中的反应及应对方法,借此了解患者个性特点和心理行为模式。应充分认识到全面评估是一个随着医学心理咨询而进行的连续的、逐渐深入的过程,不要期待一次就能完成,由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6)结束初次交谈的几种方法:
①需某些客观评估再作判断:在需进行某些医学或心理测量检查才能判断或排除特定情况时,应先行这些检查,并安排患者在检查结果明确后进行第2次交谈。②需要转介:如果患者的问题非咨询师能够解决,则应考虑转介。例如,对女性心理卫生患者如发现其有自杀企图,应及时转介精神科。③接受患者继续咨询的要求:大多数心理行为问题很难在有限时间的一次交谈中澄清和解决,因此如果患者愿意继续接受咨询,双方可进一步确定咨询的阶段目标和今后的安排,这应被视为双方的一种约定。
3.12.4.2 评估
(1)自我功能评估:
从患者的既往成长史和目前生活功能来判断患者的人格特征、思想、情绪和行为状态及应对能力等。咨询师应评估患者的下列自我功能:①对当前处境的适应水平;②处理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情况;③患者为人处世的负责心、判断力、独立程度及自我激励能力,以掌握其成熟度;④患者对不幸遭遇的应对能力和受到压力时(如罹患重病时)的接纳、表达和控制焦虑、抑郁、愤怒情绪的能力;能否积极努力地应对;⑤在遭遇重大打击而失落时,能否保持自我价值观,不消沉、维持应有的自尊;⑥自我测定能力(包括个性、职业、追求、角色、形象等)。
(2)问题评估:
评估患者当前所遇的问题和困境:①核心事件和现实问题;②患者心理失衡的程度和有关因素;③患者自我功能受损程度。
(3)动机评估:
患者的应变能力、领悟能力、对接受帮助的渴望及对咨询后果的期待等。如果患者期待通过咨询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说明其有较强的动机。
(4)评估措施的可行性:
①咨询疗程长短;②环境调适;③转介给心理师进行心理治疗或转介给临床医生门诊或住院治疗。
3.12.4.3 设定目标
适合接受短期咨询的急症病症患者一般有3型:①患者以往适应良好,目前是因重大创伤事件(如重病)构成心理困扰。心理困扰的核心原因很明确。②患者虽有心理障碍,但能正常生活和配合咨询师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可防止问题加重。③患者的问题已属于临床治疗范围,需要转介,但在转介前须作咨询。咨询师对这类谈话要严格掌握每次谈话的时间和内容,不能随意延长时间或扩展话题。要限定每次谈话时间是30~60分钟,在交谈时间快接近结束时咨询师应主动提示时间快到了,并着手结束谈话。
3.12.4.4 应对心理问题的阶段目标和阶段措施
(1)进到应对问题阶段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经评估,患者需要应对的核心问题已明确,提示能通过短程咨询获得进步;②咨询师和患者已建立良好关系,双方已确认进行定期的咨询交谈。此时可进入应对问题阶段,咨询师要继续深入了解患者,对其心理困扰、情绪、行为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鼓励患者探索应对方法和措施。
(2)促动性交谈的质量:
是应对问题阶段成功与否的关键,促动性交谈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弄清自身问题的原因,并讨论消解的阶段目标和阶段措施。每次谈话要从开放的启发性提问,逐步深入到封闭的针对性提问、倾听时要适切的应答、保证、复述和小结等。①在促动性交谈中要保持非评判性的态度。②要列出一系列阶段目标和阶段措施,鼓励其认真实施。需要指出,患者有时会坚持有害的心理和行为,造成咨询中出现争执、干扰、否认的言行和情绪,这就是阻抗。应对阻抗不论用何种方法,都要避免针锋相对的对质。③促动性交谈要进行多次。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应积极鼓励患者发现自己和周围环境中的资源,了解形成自己困扰的真正来源。④打开患者的心扉,使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得到关注、展开和不断深入,在此阶段不要劝告和指导患者如何做,不应出现冷场的局面。
(3)应对患者的阻抗:
如果咨询师感到谈话缺少成效,此时应考虑存在阻抗,应对方法为:①询问:通过提问使患者在回答问题时扩展谈话的主题,检查自我内心体验和反应方法。询问时不要使患者感到为难,而是要让其更自然、贴切、全面地表述。②建议:通过“暗示”引导患者自己对有关建议作出新的选择。③检验:咨询师应努力让患者自己意识到其期望与现实脱节,或有所曲解,进而能感悟自己的心理误区。
(4)关联过去和现在:
①虽然医学心理咨询的重点是当前的问题,但也不能忽视以往的事件。咨询师应把患者需要解决的困扰同过去的经历加以联系。②从认知、情感和行为评估入手,了解患者心理困扰的内容和行为模式。③要关注当前的现实问题和困扰,同时了解其家庭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
(5)激发患者发自内心的自我支持:
通过咨询要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提高自信心。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所用的支持方法也应不同,例如对沮丧者需要多一些以往成就方面的肯定,对焦虑者则应多一些最近成功经验的鼓励。
3.12.4.5 发展阶段
再评估咨询的阶段质量,适当修正具体方法和进程。总之,要使患者继续敞开心扉、明确目标、学习技能、选择方法、确定步骤、采用行动、反省评估、继续努力。
3.12.4.6 结束咨询
短程医学心理咨询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结束咨询。在这一阶段中咨询师需要将整个咨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终止并解除。在结束咨询阶段应评估结束咨询的适时性。如果患者主动要求结束咨询,咨询师需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同时考虑患者在结束咨询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感受。假如患者可能因阻抗而提出结束咨询,咨询师不应同意,以免引发过重的焦虑,在渡过阻抗阶段后再考虑结束咨询。判断结束咨询适时性的指标:①症状消失程度;②问题解决程度;③患者对自己心理困扰的症结的自知程度和自主程度;④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⑤获得心理平衡的程度。如果患者在即将结束咨询时又遇到较大心理压力的事件,咨询的时间就要适当延长。总之,应让患者在结束咨询时能乐意与咨询师告别,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现实。
(陈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