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
- 圣才电子书主编
- 31214字
- 2024-11-28 18:39:46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2013年真题]
A.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当裁缝穿自己缝制的衣服时,上衣作为劳动产品并不是商品,对裁缝来说发挥着使用价值的作用。当裁缝将上衣卖给顾客时,上衣成为了商品。裁缝的得到的是上衣的价值,而顾客则得到上衣的使用价值。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2《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2018年真题]
A.剩余价值理论
B.价值规律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商品二因素理论
【答案】C
【解析】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理论。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C项,揭示了资本主义价值创造的源泉,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秘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A项,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B项,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并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D项,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出发点,但不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关键。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2011年真题]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答案】D
【解析】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只有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2015年真题]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答案】A
【解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机器人的使用会导致资本构成中劳动力数量的降低,所以会导致资本技术构成提高。B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机器换人”的使用并不会改变剩余价值的来源。C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个别商品价值降低。D项,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
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2016年真题]
A.200%
B.50%
C.100%
D.20%
【答案】A
【解析】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中,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表示为:m′=m/v×100%,式中,m′是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v是可变资本。题中,剩余价值m=120-100=20万元;可变资本v=10万元,剩余价值率m′=20/10×100%=200%。
6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2013年真题]
A.50%
B.75%
C.100%
D.125%
【答案】B
【解析】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m′=m/v。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v)的产物,而当把它看做是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与利润在量上是一样的。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说明其剩余价值也是15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c∶v=4∶1,全部预付资本为:c+v=100万元,说明可变资本v=100×(1/5)=20万元,因此剩余价值率m′=15/20=75%。
7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2012年真题]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答案】C
【解析】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两极分化。A项,阶级斗争、革命是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B项,生产社会化不是导致两极分化的必然因素。D项,虚拟资本泡沫化不是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8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2014年真题]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答案】B
【解析】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价值补偿是指社会的商品资本在出售之后以货币的形式回流实现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过程,实物补偿是指两大部类都能够买到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剩余价值和回收的预付资本能顺利购买到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现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过渡。题中所说产品积压,其实质就是产品无法顺利卖出,之前所付出的资本无法顺利得到价值补偿,而不是由于买不到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9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2012年真题]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A项,工人的工资是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预付资本还包括购买生产资料等不变资本的支出。C项,工人的劳动包括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工资是必要劳动的价值,剩余劳动的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D项,报酬是资本主义工资的表象,而不是本质。
10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2017年真题]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答案】D
【解析】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成本是由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题干中不变资本就是15万元,可变资本5万元,则生产价格=15(c)+5(v)+2(平均利润)=(15+5)×(1+10%)=22(万元),或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15+5)+[(15+5)×10%)]=22(万元)。
11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其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答案】B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12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在于( )。
A.使用价值本身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体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B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不是研究使用价值本身,而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1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B.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C.商品不一定是劳动产品
D.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答案】B
【解析】A项,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不是唯一源泉。B项,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C项,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而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项,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抽象劳动。
1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一样的
B.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具体劳动无关
C.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
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答案】D
【解析】A项,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即有用性的体现,并不能反映商品背后所连接的社会生产关系。B项,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CD两项,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这两种价值的属性是不同的。①商品的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永恒的。
15价值的实体是(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答案】B
【解析】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商品可以相互比较,在于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16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其在本质上体现为( )。
A.商品的等价交换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商品的有用性
D.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答案】D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表现为: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③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17马克思说:“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这说明( )。
A.价值和使用价值互为前提
B.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兼得
C.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答案】D
【解析】题中这句话强调商品一定是劳动的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即使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A项,商品的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不以价值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兼得是指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题目并未强调二者的不可兼得。C项,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如果只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的,就不是商品。
18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答案】D
【解析】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题干中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价值实体。
19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者的劳动是( )。
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答案】C
【解析】C项,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随着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就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在新产品中再现。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多少,转移多少,不发生价值增殖。AB两项,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劳动的两重性。D项,抽象劳动是创造而不是转移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不仅能够创造出工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20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属于(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答案】B
【解析】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1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一段话说的是( )。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D.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
【答案】B
【解析】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保存或转移价值。
2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答案】A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某类商品的生产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显然,衡量“正常的生产条件”和“平均劳动强度”只能是在同一部门内部进行比较。
2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 )。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答案】D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一部门内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最终决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可能是先进水平的生产条件,也不可能是落后的生产条件,而只能是平均水平或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即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24“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这个说法的错误在于混淆了( )。
A.具体劳动时间和抽象劳动时间
B.简单劳动时间和复杂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闻
【答案】D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题中由“花费的时间越多”得出“商品越有价值”,就是以个别劳动时间而不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量,从而混淆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
【答案】C
【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样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变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2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提高的是( )。
A.单个商品的价值量
B.单位时间的价值量
C.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D.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C
【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会更多。AD两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导致单个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也就是说生产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B项,无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
27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四个阶段。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答案】B
【解析】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是货币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本质。
28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
C.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金购买
【答案】B
【解析】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它的作用是转瞬即逝的,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每次都是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起作用,可以是不足值的,只要社会公认它代表一定数目的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就行了。商品生产者拿他的商品去交换货币,目的并不是要保存货币,而是为了拿货币再去换得他所需要的其他商品。正因为如此,由金银铸成的货币,其流通手段的职能可以由纸币来代替。
29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答案】C
【解析】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有价值,包含了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货币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只是外在的,商品内在价值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并不需要现实货币,而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所以货币能以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30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世界货币
【答案】A
【解析】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而货币的其他几个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的。
31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句话揭示了货币产生的影响。货币的出现( )。
A.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商品和货币两极
B.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C.增加了商品交换的困难
D.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答案】A
【解析】就单个的商品交换而言,商品转换成货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但就整个商品世界而言,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反而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3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通过( )。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答案】C
【解析】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有卖出去,其耗费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进行再生产。如果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不到补偿,再生产就难以进行。
33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C.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D.资本家靠兴办资本主义企业勤劳致富起家
【答案】A
【解析】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通过此手段,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特别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但它不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34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 )。
A.资本积累阻碍了社会进步
B.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的悲剧
C.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掠夺史
D.资本是社会万恶之源
【答案】C
【解析】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AB两项,资本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促进了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D项,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不是物,而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35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C.农民破产
D.殖民掠夺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3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同货币所有者对立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这说明资本家购买的是( )。
A.工人的劳动
B.工人的人身自由
C.工人的劳动能力
D.工人的消费能力
【答案】C
【解析】AC两项,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不是工人的劳动,而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B项,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D项,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和再生产,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是购买工人的消费能力。
37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 )。
A.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案】A
【解析】A项,劳动力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劳动力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①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具有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界限是不同的。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劳动力商品的特点。C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不能创造价值,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具体劳动再创造出劳动力的价值。
38对资本理解错误的是( )。
A.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不是物
C.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即资本
D.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
【答案】C
【解析】ABD三项,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C项,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货币,但是不能说货币就是资本。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只有当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商品能够创造出比商品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时,产生了剩余价值时,货币才成为资本。
3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货币应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B.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答案】C
【解析】在资本总公式运动中,买和卖即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要获得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找到一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的特殊商品,即劳动力。这就要求劳动力必须成为商品,能够自由买卖。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前提。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转化为资本也要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否则也不能成为不变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
40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
A.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B.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C.凭借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D.使社会两极分化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是一种以雇佣剥削为特点的制度。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A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决定性动机和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B项是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D项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的社会后果,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41剩余价值(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答案】C
【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的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且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商品的买卖而实现的。
42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是( )。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当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价值补偿的点,价值创造过程就变为了价值增殖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43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
A.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B.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
C.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
D.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答案】A
【解析】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从劳动时间上,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用于为资本家无偿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即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44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 )。
A.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的点
B.转移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点
C.创造使用价值过程的点
D.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①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②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超过了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的时间这个一定点的时间,都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4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每次投资的利润为25万元,该资本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
A.3∶1
B.4∶1
C.5∶1
D.2∶1
【答案】B
【解析】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故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m为25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m′)为125%,则m′=m/v=25/v=125%,则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其预付资本(c+v)为100万元,则不变资本(c)为8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即c∶v=4∶1。
46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答案】B
【解析】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m′=m/v。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仅仅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因此用剩余价值率可以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在可变资本(v)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m)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要注意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47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原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也为4小时。如果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应为( )。
A.150%;200%
B.200%;300%
C.150%;300%
D.125%;200%
【答案】C
【解析】剩余价值率的公式表示为:m′=m/v(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或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必要劳动时间依然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到6小时,其剩余价值率为:6÷4×100%=150%。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则剩余劳动时间延长为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2小时,其剩余价值率为:6÷2×100%=300%。
4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答案】D
【解析】注意分清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所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依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49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C项是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A项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B项,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观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50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B
【解析】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样,它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多得一部分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即超额剩余价值。可见,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资本积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ACD三项,随着所有企业都改进技术,新技术普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51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A项,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资本量的过程,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即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D两项,都属于资本集中衍生出来的后果而非直接后果。
52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实现问题的途径是( )。
A.国家的宏观调整
B.市场的自由竞争
C.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D.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D
【解析】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这种强制性地恢复平衡,是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的。
5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之所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 )。
A.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
C.工资模糊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界限
D.工资的价值只计算了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54平均利润率( )。
A.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展开剧烈竞争的结果
B.是同一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展开剧烈竞争的结果
C.是剩余价值平均化的结果
D.是超额利润消失的结果
【答案】A
【解析】A项,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分,从而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它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BCD三项,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并非是简单的剩余价值平均化,也不意味着超额利润消失。
5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56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根本内容是( )。
A.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利益
B.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服务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
D.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包括对内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57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 )。
A.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B.政治统治的职能
C.管理邮政、铁路、水利等事业的职能
D.管理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的职能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国家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是紧密联系的,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职能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
58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所有公民组织政党并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所有的政党都有资格管理国家
C.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权力制衡的一种有力形式
【答案】C
【解析】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政党制度,其实质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分布在不同部门(行业)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意味着( )。[2019年真题]
A.某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被其他资本家侵占的可能
B.各部门内不同资本家的等量投资所得到的利润大体上均等
C.各部门资本家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
D.不从事直接生产的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总是低于平均利润
【答案】AC
【解析】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和获得的利润,称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要求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得到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得到农业利润,这些不同部门的资本家瓜分到的利润只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表明,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资本家之间在瓜分剩余价值上固然有一定程度的利害冲突,但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这一点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
2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2012年真题]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CD
【解析】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二因素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劳动与原材料是使用价值创造的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账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2014年真题]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ABC
【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本题中,“标价十两银子”体现了价值尺度职能,即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的职能;店主还了米店的欠单,米店老板还了肉钱,肉店老板还了饲料钱,饲料老板还了店钱体现出来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赶考的书生挑好房间付了店主十两银子体现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即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4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2017年真题]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B.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
C.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答案】AC
【解析】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②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AC两项正确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5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的最新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之所以与资本主义联为一体,是因为( )。[2013年真题]
A.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案】ACD
【解析】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马克思认为,表面上看,贪婪的是资本家,但实际上资本家只是“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因此,资本家表现出的本性只是资本的本性。而资本的本性就是“为发财而发财”。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多地获取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运动。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B项,赚钱不是人的天然本性,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不知私有为何物,因此也没有赚钱的意识。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之后,人们才开始赚钱积累自身的财富。
6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然而就一般意义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际上是( )。[2017年真题]
A.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趋势
C.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D.一个社会增长财富和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答案】ABC
【解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会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资本积累。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减少,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人口过剩。D项,资本有机构成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要消除贫困,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更高阶段过渡。
7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润,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地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一般而言,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2018年真题]
A.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答案】ABCD
【解析】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所用资本即预付资本,资本家为榨取剩余价值而预先垫支的货币资本,包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全部资本。所费资本是生产商品中耗费的资本量,包括耗费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之和,在量上相当于生产成本。
8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的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2015年真题]
A.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答案】ABC
【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结果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并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D项,经常性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顽疾,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但是,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人口规模不一定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2014年真题]
A.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B.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C.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BC
【解析】A项,“贸易失衡”是经济状况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BC两项,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更加频繁的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二是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逐渐减弱。D项,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了其他国家,实际上也影响到了发展中国家。
10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2011年真题]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答案】AB
【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是过剩的,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是说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政府的干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缓和经济危机,而并非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D.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答案】ABCD
【解析】ABC三项,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所以,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D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性表现在: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12以下关于源泉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C.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D.抽象劳动是具体劳动的源泉
【答案】AB
【解析】A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B项,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C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之一,但不是唯一源泉。D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C.具体劳动转移不变资本的价值,抽象劳动转移可变资本的价值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答案】AB
【解析】A项,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或价值实体。B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项,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D项,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而也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14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 )。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D.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答案】ABCD
【解析】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152013年12月5日,中央人民银行联合四部委发出《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关于货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就是资本
B.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C.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答案】CD
【解析】A项,当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转变成资本。B项,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但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C项,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项,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16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一轮暴跌,虽然导致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非常复杂,但有分析认为世界范围内的需求疲软和美国页岩油革命增加供应才是根本原因,也就是供过于求之后价值规律发挥的作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A.市场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CD
【解析】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这一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即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7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D.自觉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答案】ABC
【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D项,正是由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具有盲目性,才不可能实现自觉调节,进而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历史过程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C.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D.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答案】ABCD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19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A.劳动者是自由人
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别的生活来源
C.农民破产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
【答案】AB
【解析】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0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劳动力商品( )。
A.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B.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C.其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D.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案】AB
【解析】AB两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C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维持劳动者本人和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D项,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不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21下列关于资本的阐述正确的是( )。
A.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资本的本质不是物
D.货币、机器设备等商品本身并不是资本
【答案】ABCD
【解析】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货币、机器设备等商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他们被资本家占有,并当做剥削工人的手段时,它才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2资本主义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
C.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D.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所有权出发去把握和理解
【答案】ABC
【解析】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2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B.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C.单纯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答案】AB
【解析】AB两项,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②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CD两项不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所特有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不是单纯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也不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24马克思之所以把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称为不变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 )。
A.不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
B.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C.不是一次性转移其全部价值
D.不发生增殖
【答案】BD
【解析】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AC两项,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原有的价值量,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有的是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
25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铁矿石属于(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答案】AD
【解析】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照它们的价值转移方式和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态存在的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铁矿石是以原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料,因此既属于流动资本,也属于不变资本。
26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当作资本的有机构成
B.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D.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答案】BCD
【解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2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平均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答案】ACD
【解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比重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必然结果是:①吸纳的劳动力相对减少,出现相对过剩人口;②剩余价值量减少,因而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下降;③固定资本比重增大,资本周转速度减缓。
28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 )。
A.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全部垫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的变动与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答案】ABCD
【解析】AB两项,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m′=m/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率,P′=m/(C+v)。CD两项,可变资本总是小于全部垫付资本(前者公式分母小于后者公式分母),因此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且二者同方向变化。
29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 )。
A.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D.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基础,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答案】ABCD
【解析】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互关联,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主要表现在,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与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基础,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30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 )。
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
B.降低劳动者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C.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D.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ABCD
【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客观后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雇佣劳动者的工作日普遍缩短,这说明或表明( )。
A.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B.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减轻
C.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D.相对剩余成为主要的剥削形式
【答案】ACD
【解析】ACD三项,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B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相对剩余价值并没有减轻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相反,比以前的剥削程度更深,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2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D.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答案】AC
【解析】为了深刻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而揭示再生产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这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社会总产品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以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3资本循环是指个别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和执行的职能是( )。
A.购买阶段,货币资本
B.生产阶段,生产资本
C.售卖阶段,商品资本
D.贮藏阶段,贮藏资本
【答案】ABC
【解析】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①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②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殖,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③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34资本主义工资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支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熟练程度而不同
【答案】ABCD
【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则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种假象,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5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答案】ACD
【解析】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因此,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①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②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③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则是对全部垫付资本而言。
3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同时也是( )。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
B.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C.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答案】AB
【解析】C项,因为平均利润是指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而超额利润是部门内部个别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别的企业而得到的利润,它不会因为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而消失。D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与平均利润的形成无关。
37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是( )。
A.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实质
B.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C.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D.同唯物史观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答案】ABCD
【解析】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②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③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 )。
A.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B.在资产阶级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后由统治阶级在以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自觉地建立起来的
D.构成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答案】ABCD
【解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的;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思想理论和观念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则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后由统治阶级根据自己政治统治的需要,在以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自觉地建立起来的,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3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可以为我们学习、参考、借鉴的有( )。
A.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
B.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探索中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
C.经济学说中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中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
D.思维规律、法律理论中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
【答案】ABCD
【解析】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有一部分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或包含在意识形态中被保存下来的。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可以为我们学习、参考、借鉴的有:①正确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②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探索中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③经济学说中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中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④思维规律、法律理论中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