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答: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的应有含义所做的理解和说明。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在于:

(1)法律规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必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把一般性行为模式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模式,把抽象的规则转化为针对具体人和事物的具体规则。

(2)法律规范体系往往是不完整的,存在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法律解释。造成法律体系不完整的原因是多重的,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人类对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力的局限;立法过程中各种现实利益的博弈与协调;立法技术等原因造成的立法质量问题;语言自身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执法过程中对规范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社会的发展和急剧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法律体系的“不完整性”。这使得法律解释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2论述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

答:在法律解释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解释的随意性和混乱性,各国都逐步发展出一些有权解释机构进行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性原则

法律解释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基本精神。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应当按照法定权限进行解释,不得越权解释;应当遵循法定程序;遵循法律位阶的要求,对下位法的解释不得与上位法相冲突,所有法律解释都不得违背宪法和宪法精神;法律解释作为对于法律规范的补充性说明,应与法律基本原则和法律的立法宗旨相一致,不得突破法律基本原则以及立法宗旨的限制。

(2)统一性原则

法制统一是法律体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在整体把握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对具体条文进行解释;所做的法律解释要与法律体系的其他部分和整体相匹配;法律解释的程序和技术要统一。

(3)合理性原则

合理是指合乎情理、公理和道理。合理性原则要求法律解释应当:符合社会现实和公平正义的理念;符合公众的道德观念和良好风俗;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

(4)连续性原则

法律解释的连续性原则要求它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多向度综合考量。法律解释应当结合立法时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立法意图,把握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同时要对当前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需求有清醒的认识,找出并分析需要解释的条文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还要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法律解释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3论述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

答:法律推理是指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推理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法律推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法律实践活动。这种推理应当以保护公民权利为基本原则,以这种价值为基础的推理,称之为权利推理。法律推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法律推理要发现和扩充权利。法律推理应当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依照法律的精神、法律逻辑和法律经验来发现、确认权利。法律推理要以保护公民权利为目的,善于发现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中肯定会包容的权利。

(2)在私法领域,法律推理要实行自由推定——法不禁止即自由。在公民权利的领域,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允许的;只要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

(3)法律推理要体现保护社会弱者的原则。“社会弱者”在宏观层面是指社会弱势群体;在微观层面泛指权利受到侵害的个人。依据权利推理的原则和方法,在立法中和法律适用过程中,要保护弱者的权利。

(4)法律推理应当采取无罪推定。无罪推定——被控犯罪的人未被依法确定有罪之前,应当视为无罪的人。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关心人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