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场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税收对于某一特定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

一、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影响

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以及转嫁的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包括供求弹性、市场结构、税种性质、课税范围以及课税商品的性质等。其中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形式及程度的关键性因素,由于税负转嫁与商品交换中价格的升降有直接关系,税负转嫁的实现以及转嫁实现的程度就必然要受到商品价格变动的可能性的约束。

1.供给弹性对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影响

供给弹性,是指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所作出的反应程度,其大小用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间的比值,即供给弹性系数来衡量,可用公式表示为:供给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用符号表示为:

供给弹性的强弱,可以分为四种情形: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供给完全有弹性。现仅考虑两种极端情形下的税负转嫁情况。其中P代表价格,SS代表供给曲线,DD代表需求曲线。供给弹性由弱到强,在图形上表现为SS曲线的斜率变化。SS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供给越缺乏弹性,越容易向后转嫁;SS曲线的斜率越小,表示供给越富有弹性,越容易向前转嫁。

(1)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如图2-2所示,当商品的供给完全无弹性时,Es=0,供给曲线SS垂直于横轴,与需求曲线DD相交于E0点,商品的税前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此时,如果政府对商品生产经营者征收税收T,由于商品的供给完全无弹性,税后供给曲线不会发生变化,此时无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多少,其均衡数量一直为Q0。图中P1为政府征税以后商品供给者实际得到的价格,P0-P1=T。因此,在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税负会全部向后转嫁,由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承担。

图2-2  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2)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如图2-3所示,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时,Es=∞,供给曲线SS平行于横轴,与需求曲线DD相交于E0,商品的税前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政府对商品生产经营者征收税收T,供给曲线会因此上移至S'S',与需求曲线相交于E1,税后商品的均衡价格升至P1,而均衡数量降至Q1,这表明商品供给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有强烈的反应。商品供给量的急剧下降,又会促使商品价格上涨。图中P1-P0=T,即商品价格上升的数额,正好等于政府对单位商品征税的数额。因此,在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纳税人可以将税收负担全部向前转嫁。

图2-3  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2.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影响

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做出反应程度,其大小用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间的比值,即需求弹性系数来衡量,可用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用符号表示为:

需求弹性的强弱,也可分为四种情形: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需求完全有弹性。现仅考虑两种极端情形下的税负转嫁情况。其中P代表价格,SS代表供给曲线,DD代表需求曲线。需求弹性由弱到强,在图形上表现为DD曲线的斜率变化。DD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需求越缺乏弹性,越容易向前转嫁;DD曲线的斜率越小,表示需求越富有弹性,越容易向后转嫁。

(1)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如图2-4所示,当商品的需求完全无弹性时,Ed=0,需求曲线DD垂直于横轴,与供给曲线SS相交于E0点,商品的税前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政府对商品生产经营者征收税收T,供给曲线会因此上移至S'S',与需求曲线相交于E1,税后商品的均衡价格上升至P0,而均衡数量仍为Q0,表明商品购买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没有作出反应。图中P1-P0=T,即商品价格上升的数额正好等于政府对单位商品征税的数额。因此,当商品的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纳税人可以将税收负担全部向前转嫁给购买者。

图2-4  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2)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如图2-5所示,当商品的需求完全有弹性时,Ed=∞,需求曲线DD平行于横轴,与供给曲线SS相交于E0点,商品的税前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政府对商品生产经营者征收税收T,供给曲线会向右移至S'S',与需求曲线交于E1,税后商品的均衡数量为Q1,而均衡价格不变仍为P0,这表明商品购买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极为强烈,价格稍有上升,购买者就会停止购买这种商品,转而寻求替代品。图中P1是政府课税以后商品供应者实际得到的价格,P0-P1=T,即商品供应者遭受的损失,正好等于政府对该商品征税的数额。因此,当商品的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纳税人无法将税负向前转嫁,只能由自己承担或者将税负向后转嫁。

图2-5  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3.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共同影响

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最终决定了税负转嫁情况。如果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向后转嫁的成分多一些;反之,向前转嫁的成分大一些。

如图2-6所示,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即Ed﹥Es,需求曲线DD较为平坦,供给曲线SS较为陡峭。需求曲线DD与供给曲线SS相交于E0点,税前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政府对商品生产经营者征收税收T,供给曲线会向上平移至S'S',并与需求曲线相交于E1,税后商品的均衡价格升至P1,均衡数量降至Q1。图中P1-P0﹤P0-P2,即需求对政府征税带来的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供给来说更灵敏,此时纳税人向前转嫁的税负小于由他自己承担的税负。

图2-6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如图2-7所示,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即Ed﹤Es,需求曲线DD较为陡峭,供给曲线SS较为平坦。需求曲线DD与供给曲线SS相交于E0点,税前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政府对商品生产经营者征收税收T,供给曲线会向上平移至S'S',与需求曲线相交于E1,税后商品的均衡价格升至P1,均衡数量降至Q1。图中P1-P0﹥P0-P2,即供给对政府征税带来的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需求来说更灵敏,纳税人向前转嫁的税负大于由他自己承担的税负。

图2-7  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

二、商品税(流转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从量税情况下商品税的归宿

假设政府从量计征的税以消费者为纳税人,如图2-8所示。税前需求曲线为DD,税前供给曲线为SS,两者相交于E0,则税前的均衡产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如果政府对消费者征收税收T,则需求曲线会向左平移至D'D',则新的均衡点为E',此时消费者面对的价格为PD,生产者面对的价格水平从P0下降至PS,均衡产量由Q0减少至Q'。此时,PD-PS=T。

从量税效应就是把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从P0提高至PD,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从P0下降至PS,并使产量下降至Q',使政府得到了PDPSE'F的税收收入。这部分税收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的,由于课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大体一致,所以生产者和购买者各负担一半左右。

图2-8  从量税情况下商品税的归宿

2.从价税情况下商品税的归宿

在从价税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成为税额大小的一个决定因素,价格越高,缴纳的税款越多。如图2-9所示,税前需求曲线为DD,税前供给曲线为SS,两者相交于E0,则税前的均衡产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如果政府征收税收T,则需求曲线由DD变成D'D',则新的均衡点为E'。此时,PD-PS=T。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为PDPSE'F。这部分税收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担,负担的比例会因税后需求曲线D'D'斜率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图2-9  从价税情况下商品税的归宿

综上可知,政府对商品的课税,不论以谁为法定纳税人,也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税负的承担者仍由供求弹性来决定。

三、要素收入课税(所得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工薪税的归宿

这里分析以工薪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的转嫁与归宿。工薪税可以看成对劳动要素征收的一种商品税,可利用商品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原理进行分析。

(1)普通劳动者工薪税的归宿

根据目前中国的情况,普通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假定劳动供给的弹性为0,则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图2-10所示,劳动供给曲线为SS,劳动需求曲线为DD,均衡点为E0,均衡的劳动单位价格即工资率为ω0。如果政府对工薪课征税率为t的工薪税(这相当于征收一种从价税),则税后名义工资率提高即劳动价格提高,因而劳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按比例向下移动,工资率较高的情况下移动大,工资率较低的情况下移动小,移动不是平行进行的。则雇主面对的税后劳动需求曲线为D'D',新的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为ω'。此时,ω0-ω'为政府征收的税收。由于此时供给完全无弹性,雇主可以任意的压低工资,因此税收负担最后全部由工人承担了。

图2-10  普通劳动者工薪税的归宿

(2)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工薪税的归宿

某些专门技术人才的劳动具有供给弹性很高的特点,工薪税的转嫁与归宿同对有供给弹性征收商品税的情况一致,对他们的劳动所得征收工薪税,往往会转嫁给雇主,其形式就是要求税后净工资保持与税前一样。

2.企业所得税的归宿

个人所得税不仅对工薪课税也对投资经营所得和资本利得课税,对投资所得和资本利得课税的转嫁与归宿效应类似于企业所得税,关于企业所得税的转嫁与归宿原理同样适用于对这部分所得课征个人所得税的分析。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一定时期的应税利润。企业的利润包括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企业所得税进而就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正常利润课税,相当于对资本要素课征流转税,上述商品税的归宿原理同样适用;另一部分是对超额利润课税,超额利润也称为经济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获得的超过生产中使用资本要素的机会成本的收益。

假定能够设置一种只对超额利润课税的税种(称为超额利润税),以下来分析超额利润税的转嫁与归宿情况。

在短期均衡的条件下,企业追求超额利润最大化,由于超额利润税并没有改变企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所以企业不会改变其产量。而由于产量不变,消费者的支付价格也不会改变,所以消费者的情况不变,最终企业将完全承担税收。而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竞争的结果是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因此不会产生税收收入。在垄断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同样由于这种税不会对产量产生影响,消费者的境况不会因为征税而降低,因而企业要承担该税收,也就是说这个税不会转嫁。

显然从利润上看,这样的超额利润税不会对企业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而具有额外负担为零的特征,富有效率高的优点,但现实中由于超额利润无法准确核算,一方面基本收益率很难确定,另一方面资本存量价值的确定也存在多种标准,采用原始成本与采用重置成本结果不同,此外在考虑风险因素时,更找不到一个简单的可操作的方法来确定超额利润。因此,超额利润税缺乏管理和实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