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10771字
- 2020-11-18 23:20:18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440教育管理学(含管理学)真题及详解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440教育管理学(含管理学)真题
院(系、所):教育管理学院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含管理学)
科目代码:440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学习型组织及其主要特点。
2.校本管理理论关于教育的假设是什么?
3.试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4.试比较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5.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下列问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学校组织文化对于学校管理有哪些作用?如何建设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
2.有人说:“正确地发现和识别问题对于科学决策至关重要”,为什么?如何正确地发现和识别决策问题?
三、阅读和写作(共40分)
案例1:某校新来了一位A校长,他的做法和前任校长不同。前任校长比较专断,大事小事都一个人说了算。而A校长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校长办公会上就对四位副校长明确表示:论抓教学,我不如老赵;论抓后勤,我不如老钱;论小学部的管理,我不如老李;论初中部的管理,我不如老孙。今后你们各司其职,大胆工作,干好了是你们的成绩,出了问题,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听了校长的话,大家面面相觑,心里都在问:那你校长干什么?三个月后,A校长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学校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校长也逐渐赢得校长们的尊敬和拥戴。
案例2:某校新任B校长初到学校,看到学校卫生状况非常差,整个校园环境凌乱不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更发现有不少学生学习马虎,品行也较差,教师们也是各扫门前雪,扭不成一股劲。怎么办?思考了一段时间,又同一些教师交换了意见,最后B校长决定:从卫生工作抓起。
于是,在一次行政会议上,B校长提出了工作想法,本以为不会有什么人反对,所以也未加以太多的说明。谁知,领导班子中有人当场就说:“学校主要问题是教学质量上不去,抓工作,首先应是教学,而不是卫生”。
虽然这样,大扫除的工作还是布置了。但大扫除过后,B校长发现,很多老师和同学只是在例行公事,情况并没有根本改观。怎么办?他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思想,深感自己把问题简单化了。于是,他认真拟订了一份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并把其中原由在行政会议及教师大会上加以说明和强调,通过反复讨论,思想逐步统一。最后,B校长决定开展清洁卫生周的计划。一学期下来,学校的卫生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其他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案例3:某校C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对中年教师,他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教师,除关心他们的身体外,对日常教学工作,他一概不问。
问题:
1.你是否赞同A校长的做法,为什么?(10分)
2.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但B校长把抓清洁卫生工作作为推动全校工作的突破口,对吗?为什么?(10分)
3.以上面的三个案例为素材,以“领导艺术”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小论文要符合下列要求:(20分)
(1)要运用相关教育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
(2)要运用上面的素材。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440教育管理学(含管理学)真题及详解
院(系、所):教育管理学院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所有方向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含管理学)
科目代码:440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学习型组织及其主要特点。
答:(1)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管理观念,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现在学习型组织已经作为一种全新概念与重大趋势在西方管理界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付诸实践,也深刻地影响当今政府和各类教育组织。
(2)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
学习型组织具有如下特点:
①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愿景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②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四是强调“团队学习”。
③兼学别样。组织中的成员不仅要掌握本岗位上的工作技能,而且要学习了解其它岗位工作能力。只有这样,工作才能顾全大局、相互协作、高效,做到组织精简。
④扁平式结构。学习型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
⑤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可由组织成员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量。
⑥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对员工承诺支持每位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而员工也以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作为回报。这样,个人与组织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界限也将逐渐消失,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必将大为减少,从而提高员工家庭生活的质量,达到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⑦领导者的新角色。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地接受愿景的召唤;领导者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
2.校本管理理论关于教育的假设是什么?
答:(1)校本管理的概念
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兴起的一种学校管理新潮流,其本质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自主管理。它强调教育的主管部门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目的。
(2)校本管理关于教育的假设
校本管理在管理理念上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有很大的区别。校本管理是从学校自身需要出发的,所有的成员(包括学校董事会、督学、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决策权。它关于教育的假设是:
①教育目标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是植根于多元化的顾客预期之上的。
②复杂和变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内部环境都是动态、变化的。
③有教育改革的需求,校本管理理论认为,学校不是完成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权威所赋予的教育任务的工具,学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改革的动力和需求。
④以有效和协调为导向,校本管理理论遵循分权管理的原则,寻求效率和问题的解决。
⑤追求质量,校本管理要求提高学校绩效,达成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3.试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答: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正式群体指为实现组织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内部的群体。这类组织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有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正式群体是建立在组织效率逻辑和成本逻辑基础之上的,按照组织的规程行事的。如工厂中的车间、班组,军队中的班、排,学校中的班级、教研室等。
非正式群体指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及角色关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也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但是往往没有明文规定,群体成员中会自然涌现出首领,群体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所调节。非正式群体是建立在感情逻辑基础之上的。如趣味相投的朋友、街道或同院的伙伴等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两者相比,在形成特点上具有普遍性、自发性、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前者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后者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正式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在管理过程中中,组织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是相互制约的,因此,管理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热情,不仅要使组织中的正式组织对每个学生都有吸引力,都有满足感;而且还要善于分析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不强制性地压抑组织成员的需求,引导他们个体的需求、情感和个性合理地释放。一般可以通过组织变革创新、社会角色变换、加强交往指导、组织多样化活动、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开展自我管理、非正式群体正式化等方式,充分发挥正式群体的主导作用和引导各种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更趋丰富、协调。
4.试比较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答:影响力是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言语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权力性影响力是指领导者掌握合法职权并能合情合理地加以运用而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个人某些特质决定的影响力,通常被称为威信。
(1)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区别
①权力性影响力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是组织经由一定的组织程序授予职位承担者的,是由组织法规、群体规范和文化习俗所赋予的,随着一个人离开他所具有的权力,与此相应的影响力也就消失了。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人使他人自觉产生追随和和服从的能力。它不是组织赋予的,而是由个人在工作或生活过程中经由不断积累而自然形成的令人敬佩、信服、崇拜一类的东西。
②权力性影响力的效力受到法律、规范、责任、义务的支持,具有下属必须服从的特性,具有单向、强制的特点,领导者具有强制性的奖惩权、物质和非物质的付酬权、资源的分配权等。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服从于否完全在被影响者的掌控之中。
③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有领导者职位的高低、职权内涵、组织规范、奖惩力度、下属对职位职权的服从程度等,是一种硬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为两到者人格的力量、才能和学识、资历和背景、情感、人格魅力等,是一种软性影响力。
(2)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联系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共同构成领导者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受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大的领导者才有较高的威信,制定的常规管理制度才会生效,各项管理手段才能顺利实施;相反,如果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很小,那么,不管这位领导者有多大的权力,他也会变成徒有虚名。
5.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的中心问题。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不仅与国家政权的性质、政体形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受一个国家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行政管理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人民群众参政的原则是国家行政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反映到教育行政上,就构成了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教育行政机构代表人民意志、沿着正确的方针路线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根本保证。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它要求教育行政管理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各级各类教育行政组织必须贯彻党中央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都必须接受各级党委的领导,并建立由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由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具体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职权划分上的体现,是反映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基本特征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的主要依据。
统一领导的含义:①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以上这些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②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分级管理的含义是指对全国整个教育事业实行中央、地方(包括省、市、县、乡镇)两级管理。即国家教育部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全国及所辖地区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实行职能管理。具体情况大体如下:①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即省、市、自治区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由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业务部门主管,属中央各部门办的,地方应给予协调和配合。③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省、市、县、乡镇四级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也有具体职能上的分工。
概括起来讲,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就是在中央统一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对教育事业实行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两级管理。如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这里应该明确一点,即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之间存在着上下级的关系,同时作为教育行政机构的国家教育部,地方的教育厅、教育局、教育科(组)等与国家一般行政机构是一体的,也存在着上下级关系。
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下列问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学校组织文化对于学校管理有哪些作用?如何建设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
答:所谓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1)学校组织文化对于学校管理的作用
学校组织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如下:
①组织文化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活动的框架。比如,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组织冲突的解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离不开对学校师生现有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理解,它们必须与一定文化相适应(即使这种文化落后,也要先顺其自然,再逐渐加以改革),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②获得认同的优秀组织文化对所有组织成员都有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的特点是出于自然而非强迫。使成员形成良好习惯,大大减轻管理的压力;
③优秀的文化对学校成员有凝聚作用,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行为方式,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会得到加强,感情会更为融和,使学校成员团结一致为学校目标实现而努力。
(2)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建设优秀的、有特色的组织文化是一项战略任务。下面几个因素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具有关键意义:
①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校长要具有办学的战略思想和远见卓识。一所学校的发展,就是校长的智慧、能力的表现,优秀的组织文化往往体现校长的远见卓识,表现他的教育哲学观、管理哲学观。蔡元培将充满腐儒气息的老北大改造成思想学术俱佳的新北大,就是他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构想的实现。所以一名校长要有战略家的头脑,他不仅要考虑学校未来的“实体”发展,如规模多大、课程怎样设置、校舍如何规划等,还要注意“虚体”的构思,深入思考学校应树立一面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旗帜上应书写哪些“箴言”,如何引导所有学校成员集合到这面旗帜下。
②要经常引导师生员工务“虚”。学校组织文化不仅仅要表现在行动上(虽然最终一定要表现在行动上),而且一定是学校成员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悟出来并加以升华的“实践理性”。当师生员工对本学校的价值取向有了自觉的认识并发自内心地拥护时,学校组织文化才真正确立其地位。
③要有延续性地建设一支骨干队伍。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连续的自组织过程,所谓自组织,是一个事物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而自组织的条件之一是要有一个小规模的有序的基体。从组织上说,它以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人们为基础,通过他们的倡导和力行,辐射开来,影响其他人的行为,从而形成与巩固组织文化。
④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长期进行。改造旧文化、建立新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进行。各级管理者都要明确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将其核心精神贯彻到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和每一项活动中去,在长期的磨合中,使这种精神在每个成员心中孕育成长。
2.有人说:“正确地发现和识别问题对于科学决策至关重要”,为什么?如何正确地发现和识别决策问题?
答:(1)正确地发现和识别问题对于科学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其原因在于,决策就是为解决存在的问题,而寻找若干可行方案,并从中择优的活动或过程。决策源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压力。没有问题,不必去决策;有了问题没有发现,也不会去决策,并有可能错失决策时机,所以发现问题很重要。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正确发现问题,既不能无事生非,没事找事,也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错失决策良机。
(2)发现和识别决策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识别问题的类型。通常可以把问题区分为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相应的决策方法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常规问题,是那些直观的、熟悉的、结构良好的问题,如学生旷课问题、教师体罚学生问题、教师上课迟到问题等。对于这类问题,决策者的目标是明确的,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是易确定的和完整的,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是程序化决策,根据事先设计出的一些程序、规则、政策来应付这些问题,而不必去另外建立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非常规问题是指那些新的或不寻常的、有关问题的信息是含糊或不完整的,例如,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行一项教学活动的改革等。对于这类问题,不能用已知的办法和程序、规则来进行,通常要设计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即使用非程序化决策。
②识别问题的层次。即解决问题的权限范围,如果管理者觉得他们没有职权、资金、信息或其他采取行动所需的资源,他们不大可能将事情当作问题,或者把问题交给有权解决此问题的人员。
③注意问题的时间限制。问题有缓急之分,对于决策来说,时间紧迫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以免失去决策良机,造成损失,截止期限会使管理者感到某种压力,从而促其采取行动。时间不紧迫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待紧迫问题解决后,再行解决。
④注意问题的重要性。问题的重要性,是决定如何对待问题、在组织的哪个层面上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尽管对问题重要性的判断也是主观的,但它也影响到决策的方式。判断问题的重要程度,可参考以下标准:问题涉及的范围,涉及范围越广,问题越重要;问题受职工关注的程度,群众关注度越高,问题就越重要;问题出现的频率,很少出现的问题相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要重要一些;解决问题所需要动用的资源,如果解决问题的决策需要承诺相当大的投资,动用相当大的人力,就是重要的。
三、阅读和写作(共40分)
案例1:某校新来了一位A校长,他的做法和前任校长不同。前任校长比较专断,大事小事都一个人说了算。而A校长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校长办公会上就对四位副校长明确表示:论抓教学,我不如老赵;论抓后勤,我不如老钱;论小学部的管理,我不如老李;论初中部的管理,我不如老孙。今后你们各司其职,大胆工作,干好了是你们的成绩,出了问题,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听了校长的话,大家面面相觑,心里都在问:那你校长干什么?三个月后,A校长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学校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校长也逐渐赢得校长们的尊敬和拥戴。
案例2:某校新任B校长初到学校,看到学校卫生状况非常差,整个校园环境凌乱不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更发现有不少学生学习马虎,品行也较差,教师们也是各扫门前雪,扭不成一股劲。怎么办?思考了一段时间,又同一些教师交换了意见,最后B校长决定:从卫生工作抓起。
于是,在一次行政会议上,B校长提出了工作想法,本以为不会有什么人反对,所以也未加以太多的说明。谁知,领导班子中有人当场就说:“学校主要问题是教学质量上不去,抓工作,首先应是教学,而不是卫生”。
虽然这样,大扫除的工作还是布置了。但大扫除过后,B校长发现,很多老师和同学只是在例行公事,情况并没有根本改观。怎么办?他分析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思想,深感自己把问题简单化了。于是,他认真拟订了一份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并把其中原由在行政会议及教师大会上加以说明和强调,通过反复讨论,思想逐步统一。最后,B校长决定开展清洁卫生周的计划。一学期下来,学校的卫生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其他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案例3:某校C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对中年教师,他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教师,除关心他们的身体外,对日常教学工作,他一概不问。
问题:
1.你是否赞同A校长的做法,为什么?(10分)
答:我赞同A校长的做法。原因如下:
A校长采取的是民主型领导方式。这一领导方式的特点是承认教职工与领导者一样,都是学校的主人,在他们中间存在着巨大的热情和工作潜力,因而在工作中能依靠广大教职工。这一领导方式表现为在工作上,能主动引导教职工更多地参与决策和整个管理过程,注意在工作中分权,让教职工承担必要的责任和分享部分权力,对教职工的积极性给予极大的支持,努力为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环境。
A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负有最终责任,他需要做的是对学校关系重大的决策,总揽全局。同时他又善于分析下属的特点,相信下属,进行充分的授权,根据其成熟程度和特长派给具有挑战性的职责和任务,使他们各司其职,这既有利于对学校的管理,又有利于科学选用和培养干部。
2.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但B校长把抓清洁卫生工作作为推动全校工作的突破口,对吗?为什么?(10分)
答:B校长的做法是对的。原因如下:
(1)个人决策的第一步是正确发现和分析问题,问题的重要性是决定如何对待问题、在组织的哪个层面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判断问题的重要性应看问题涉及的范围、受职工关注程度、出现的频率、解决问题所需要动用的资源等。如果重大问题的决策难以形成,可以先解决次要问题、非重大问题。就此案例而言,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主,卫生问题是次要问题,但卫生工作是容易解决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又为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可以将清洁卫生工作作为推动全校工作的突破口。
(2)B校长把抓清洁卫生工作作为推动全校工作的突破口,这是解决学校其他问题的契机,在抓卫生工作时,他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拟订了一份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并把其中原由在行政会议及教师大会上加以说明和强调,通过反复讨论,思想逐步统一。这些工作统一了教职工的思想,可以为树立校长个人威信提供帮助,有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而实施结果也最终表明了B校长的决策达到了目标。
3.以上面的三个案例为素材,以“领导艺术”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小论文要符合下列要求:(20分)
(1)要运用相关教育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
(2)要运用上面的素材。
答:
领导艺术
所谓领导,就是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有分工协作必须要有领导。
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才能、技巧、艺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决策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应变的艺术、指挥的艺术,抓总的艺术、统筹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授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等。在履行领导职能,恰当分工、协调管理、提高工作有效性,拓展联系等弹性较大的方面能够体现得很明显。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高明的领导者在运用权谋时,审时度势,进退自如,全盘掌握,合理控制,这是运用领导艺术达到了最高境界。
A、B、C三位校长的领导风格迥异,但都是运用娴熟、如鱼得水,这就是他们作为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从领导方式来是说,A校长运用了民主型领导方式,B校长运用了专断型领导方式,C校长都运用了权变型的领导方式。A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负有最终责任,他善于分析下属的特点,相信下属,进行充分的授权,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与配合,造就一个协同作战的班子,并且能更迅速、更顺利地制定和贯彻各种决策,实施更有效的管理。而他自身则抓好全局性的工作,使学校管理工作有声有色,自己也赢得了威信。B校长认准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突破口,决策既已做出,就发动全体组织成员,形成共识,采取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吸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采取了民主的方式来执行,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专断者,最终也取得了好的效果。C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运用了权变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认为领导方式的有效性不是由某一种因素或少数几种因素来决定的,它是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与领导者所处环境的关系甚大。不存在唯一的有效领导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各种不同类型的领导方式都可以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C校长深谙管理之道,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了不同的领导方式,从关心任务到关心人两个取向。
从领导情景理论来说,三位校长都充分加以运用。这种理论认为不存在唯一有效的领导模式,领导活动的取向和方法,要根据领导者的管理风格、群体规范、环境的威胁和压力、任务特征、被管理者的特点等要素综合考虑,成功的领导者,是善于在不同环境中改变领导方式的管理者。对学校管理者而言,影响学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四类:一是领导者自身的特点;二是教职工的特点;三是工作的特点;四是组织结构。三位校长都不拘泥于某种领导方式,根据教职工的特点和工作特点,灵活地运用了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个人智慧和管理技术的充分、灵活的应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由此而言,三位校长的确颇有计谋,深谙领导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