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整体性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的“书目”中说:马克思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两篇文章,“彻底完成”了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2]这就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两种转变”和“两次转变”的思想。列宁的“两种转变”和“两次转变”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实际,这可能是因为列宁当时看到的马克思的著作有限造成的。“两种转变”论认为马克思的《导言》“彻底完成”(黑体是作者加的)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就应该是指已经转变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因为如果只转到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其他的社会主义,是不能算“彻底完成”转变的。如果“彻底完成”“两种转变”是指这样的含义,又说“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就显得自相矛盾了。因为如果马克思是在1844年才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这就说明他在1844年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并没有“彻底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不仅如此,而且“两种转变”和“两次转变”的说法还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曾经有过一个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阶段的思想。马克思在1842年到1844年虽然曾经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影响,但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的费尔巴哈主义者,没有经历一个费尔巴哈主义的阶段。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说明。

我国学术理论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有些人仍然持列宁的“两种转变”和“两次转变”的观点,有些人则放弃了这种观点。我就属于放弃这种观点的人。我认为马克思的思想转变的过程或称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可以概述如下:马克思在大学最初学习的专业是法律,后来又把兴趣转向了哲学。他最初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信仰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以后又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并用以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1842年至1843年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开始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转变(我不说开始向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转变,是因为有各式各样的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笼统地说向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转变,含义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当时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题,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这是他思想发生转变的最初动因。马克思1843年夏天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他第一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著作,提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著名论断,开辟了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马克思于1843年年底写成、发表于1844年《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和《导言》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属于或接近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但距离彻底完成转变还有不小的差距。马克思于1843年年底开始研究经济学。1844年4—8月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以及对异化劳动理论的论述,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还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以及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一方面从经济事实出发,另一方面又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存在着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从经济学上论证共产主义,另一方面又从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复归上论证共产主义。所以这个手稿仍然属于转变过程中的著作。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一书,提出了一系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还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与费尔巴哈的本质区别,对费尔巴哈作了过高的评价,没有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彻底决裂。这部著作处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前夜。1845年春天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自觉地清算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对自己的影响,既与唯心主义又与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并且深入批判了“真正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由于这两部著作当时没有公开出版,所以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从这个简要的概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从开始思想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和公开问世,既是逐步克服旧思想、旧术语、旧表述形式的影响的过程,又是逐步形成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新表述形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而非一蹴而就的,把这个多次转变的过程简单地归结为“两种转变”和“两次转变”是欠妥的。

本编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五部著作思想内容的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整体性。


[1]《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2]《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