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献综述的写作

一、文献综述写作的常见问题

文献综述虽然是建立在检索和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但完全不是对文献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类、整合和评价的过程,对文献的评析应既要避免个人的偏见,又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和立场。

有学者对学生毕业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简单而不完整。仅用自己查阅到的局部研究代替整体研究,用某个历史片段的研究代替整个历史全景的研究。

(2)齐全但烦琐。集中表现为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及其观点的简单罗列,缺乏分析和判断、甄别和选择。

(3)没有展现研究成果演进的历史生态。不同类型层次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是孤立的,缺乏关联论证。[21]

(4)个人观点在文献综述中占主体。在综述中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介绍只是一笔带过,而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没有认识到文献综述的重点在于“综”,“述”只是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22]

(5)避重就轻,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学位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有些学生在做完综述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该领域已经无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重复研究,其创新性之不足是可想而知的。其实,未能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身的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可能是选题不当、过大或过小;也可能是学科发展处于“高原阶段”。但未能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更不能随便拿一个研究过的问题敷衍了事。如果是自身原因,学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静下来认真深入思考,完成选题。如果是学科发展的问题,则可以尝试通过开辟新领域、使用新方法、提供新材料等方式完成选题。[23]

二、文献综述写作的主要事项

1)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陷入的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这些误区将导致研究者效率低下,甚至会因为一些细节而严重影响写作的效果。

(1)试图将所有文献都纳入综述范围。常见的做法是,将检索、搜集到的各类文献都通篇阅读,结果是找不到自己要阅读和分析的焦点。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文献整理的开始阶段,因为你可能还并不太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也不能把握该研究方向的整体情况,所以不能判断哪些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文献,最后发现读了很多资料,但并没有发现太多有用的文章。

(2)只阅读不做笔记。很多人读书的习惯是只阅读,不动笔,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更为重要的是,写作过程本身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所读文献以及各文献之间的关联。因此,强烈建议打消“读完文献再开始写作”的念头,因为有可能一直到完成了整个研究,还是需要持续地检索和阅读文献,因为在进行研究的时间之内,新的文献在不断产生,研究者需要随时掌握新的研究动向,以便为自己的研究重新定位,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补充到自己的文献中去。另外,千万不要想着一上来就写一个定稿或者是接近定稿。写作本身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所以一定要允许自己写尽量多的草稿,因为在写这些草稿的过程中,研究者的观念和思路会得到不断完善,对所研究的主题和问题将会逐渐明确清晰。

(3)没有随时记录文献的基本信息。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让自己遭遇这样的时刻:论文需要定稿了,却仍需要补充所引用的每条文献的详细信息:作者、文章题目或书名、期刊名或出版社、出版时间……但是,自己完全记不起这些信息,更糟糕的是从来不曾将这些信息备份在某个地方,以便查找。唯一的办法是重新到图书馆,找来自己可能借阅过的参考书,或者重新从电脑中保存文献的文件夹里,依次浏览那些曾经阅读过的文章或图书,只为了能把那些文献的信息补充完整,填写到引用文献的注释中去。但这个过程比当初阅读文献要困难很多倍,因为不能直接找到文献出自哪本书或哪篇文章,这个匹配的工作简直让人头疼。为了避免这样一个噩梦的出现,请一定在随手抄下一段可能需要的资料,或者记下一个重要的观点的同时把文献的引用信息一并记录下来。

2)写作文献综述时,可以让写作更加顺利的建议

(1)对文献进行筛选、逐渐缩小文献综述的范围,重点关注那些方法更加规范、科学的研究。

(2)避免采用罗列文献注释的写法,代之以向读者展示文献所呈现出的组织结构、所表现出的关系以及研究趋势等形式。

(3)对文献的主要发现或观点进行强调,精简文献来源,而不是将所有文献不分良莠地全部罗列出来。

(4)寻找研究的空白之处。思考所探讨的研究领域有哪些没有被关注的问题、哪些研究问题还有局限,以及在搜集数据方面有哪些不足,或者研究结果是否存在不恰当的陈述等。

(5)向读者展示文献综述和将要进行的研究有怎样的关联。

(6)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寻找一篇优秀的综述类文献,它可以有助于组织文献综述的结构。

(7)开始写作时,请列出综述的结构图或提纲。这可以让自己在行文时有一个遵循的方向,比如以下这段:

我需要告诉读者,我所要讨论的是有关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

接下来,我需要说明,目前研究学习风格有3个基本的观点:观点Y,观点X和观点Z。

我将简要介绍观点X和Y,因为我不会主要参考这两个观点。

我要详细解释Z的理论,因为这是我的研究所采用的理论。

然后通过Smith等人的研究,简要展示采用Z的理论进行测试的具体步骤。

我需要指出以上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年龄变量。

我要说明我认为年龄这个变量的重要性,然后通过Wilson等人的观点,证明年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最后指出,在讨论学习风格时,年龄同样需要被考虑,借此引出我自己的研究假设。[24]

写作文献综述不是这样的过程:坐在电脑前面,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把已有研究介绍清楚,然后把文献综述写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要组织各类文献材料,又要把它们清楚地呈现出来是很难兼顾的。所以在写作之前,写下结构提纲或思维导图是非常有用的。

(8)不要追求语句的完美。在开始起草时,一定不要注重语句是否优美。要把精力更多放在你最想表达什么上面。如果过多地关注用词,每句话都字斟句酌,最后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写的有些内容是不合适的,需要删除,但已经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真是舍不得,结果反而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一定不要把修订和校对的工作放在写草稿阶段。先写出最需要的内容。

(9)反复写作和修改。经验丰富的作者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修改上面。写得越多、写作水平越好的作者就越会发现,草稿和定稿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甚至看不出是一个人写的,因为在修改的过程中,思路越来越完善,结构越来越清晰。总之,写文献综述不要奢望一气呵成。

(10)请朋友、同学、导师等人做自己的第一读者。但这不是说写完定稿的时候才去找他们,而是把自己的不同版本的草稿拿给他们看,并请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可能会给一些评论,比如思路清楚,但内容不够充实,或者他们觉得观点还并不明确,或者语句欠通顺等。这些都会对修改有很大帮助。

三、好的文献综述的标准

Boote和Beile提供了一个好的文献综述的评判标准。[25]这一标准共从五个方面12个项目,描述了文献综述应该具备的特征,具体内容如下:

(一)范围

(1)文献纳入与排除的合理标准。

(二)综合性

(2)对领域内已经做了什么和需要做什么进行区分。

(3)将主题或问题放在更广的学术文献中。

(4)将研究放在该领域的历史脉络中。

(5)把握和提炼所属专业的核心概念。

(6)详细阐述与主题相关的重要变量或现象。

(7)概述文献并形成新的理解。

(三)方法论

(8)判断领域内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技巧及其优缺点。

(9)将该领域的观点和理论,与研究方法联系起来。

(四)意义

(10)合理阐述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

(11)合理阐述研究问题的学术意义。

(五)修辞

(12)条理清楚、结构明确,论证充分。

扩展阅读

常用的几个外文数据库

Taylor Francis SSH(人文库)

《Taylor&Francis期刊数据库》(知网版)的内容来自于英国泰勒弗朗西斯(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位列全球学术出版前五。《Taylor&Francis期刊数据库》(知网版)收录了Taylor&Francis Online平台上的所有电子期刊资源,每篇期刊文章包含期刊名称、出版社、ISSN、卷、期、文章名称、DOI、关键词、摘要、作者、作者单位等基本信息。同时,该数据库还包含了大量的国内相关文献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CNKI各大数据库,通过CNKI知网节与Taylor&Francis外文文献建立深入关联,实现统一平台上中外文献的无缝链接。读者可以通过期刊名称、ISSN、作者、作者单位、关键词、摘要、DOI等检索项在该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目前曲阜师范大学开通的是Taylor&Francis ST和SSH(科技和人文库)19个学科超过1500余种期刊的访问。

EBSCO全文期刊数据库

该库收录了8500多种刊物的索摘,4640种全文期刊,其中3903种为专家评审(peer-reviewed)及235种非期刊类全文出版物,如书籍专著及会议论文等。另外可以免费使用ERIC(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是美国教育部的教育资源信息中心数据库,收录980多种教育及和教育相关的期刊文献的题录和文摘。

SAGE人文社科期刊数据库

SAGE出版公司于1965年创立于美国,与全球超过245家专业学术协会合作出版490余种高品质学术期刊,每年出版12到15种百科全书和超过700种新书。SAGE出版的学术期刊100%为同行评审,51%的SAGE期刊被2007年的Thomson Scientific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以及SCI)收录,有30种期刊在其所在学科类别排名前十位,其中4种期刊位居学科排名榜首。SAGE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语言文学、商业管理和组织学、情报与信息科学、传播媒体学、犯罪学与刑法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和研究、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十分卓著的表现。例如SAGE出版的近40种教育学期刊,品质优良且可提供长达90年的回溯访问(第1卷第1期至最新),因此荣获2007年美国出版家协会最佳平台大奖。

Springer电子期刊及图书

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通过Springer LINK系统提供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

目前Springer LINK约有500种全文电子期刊,涉及的学科主题内容有:艺术与设计;生物医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管理;教育;工程;环境科学;地理学;地球科学;人文科学;法律;生活科学;语言学;材料;数学;医学;哲学;物理与天文学;大众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统计学等。

目前可以浏览全文的期刊有468种,尚有一些期刊没有提供全文。显示“Full Text Available”说明全文可获得,显示“Full Text Secured”则说明没有提供全文。

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库

《ProQuest欧美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学位论文数据库,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定的全美学位论文唯一官方转储和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授权的全国学位论文官方出版、存储单位。收录了包括美国常春藤高校、卡耐基基金会认定的研究型大学在内的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1000余所大学、科研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科技博硕士学位论文。读者可以通过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毕业院校、关键词、摘要、ISBN等检索项进行检索。

百链

百链是数字图书馆专业学术搜索门户,包含海量的中外文文献数据搜索,利用百链可以搜索到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互联网搜索引擎方式的检索体验。目前,百链实现与600多家图书馆馆藏书目系统、电子书系统、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数据库系统集成,读者直接通过网上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申请处理情况,以在线文献传递方式通过所在成员馆获取文献传递网成员单位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

百链拥有2.7亿条元数据(包括文献有: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中外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并且数据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百链整合264个中外文数据库,310万中文图书书目,收录中文期刊5820万篇元数据,外文期刊8972万篇元数据。利用百链云图书馆可以搜索到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料,包括纸本和电子资源,例如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标准,专利和报纸等,基于元数据检索的搜索引擎将实现检索速度快、检索结果无重复,格式统一等特点。中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6%,外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85%。

附录

文献综述举例

题目: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2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为深入研究自主学习理论提供方法和借鉴。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手段的不同,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其观点大致有下列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如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1]程晓堂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也就是学习者对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

第二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3]他们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第三种观点主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即学习的各个方面来定义,自主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时间是自我管理的,学生还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的学习;从纵向即学习的整个过程来定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自定学习目标、自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4]综上所述,大家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不同,但其本质含义是一致的。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既可以理解为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强度、学习结果评价的学习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学生能够指导、控制、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与习惯。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由于人们对自主学习理论的立场和所下的定义不同,对自主学习的特征描述也存在差异。Zimmerman认为自主学习者有三个特点:[5]具有较强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作出合适的反应。Paris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七个显著的特点:[6]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给自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然后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追求成功,但是也能容忍失败;知道如何使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他们也可以自如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重视意义的建构,注重学习中的创造性;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责任感;根据预定的学习标准和学习时间,自己管理学习进程,评价学习表现。Pintrich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7]对他人提供给自己的信息做出更加积极的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创设学习策略、目标和意义;能够正视由个体差异、情境、生理给自己带来的局限,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根据目标和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必要时会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调整;能够利用自我调节过程来调节外部情境和自身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以便于提高学业成绩,改善学习表现。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等特征。主体性,即自主学习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能动性,即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上,它是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为前提的。独立性,即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方面,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域和最近发展区域的问题。创新性,即学习者能独立、自主、开放性地学习,学习实践中勤于思考、多向思维,注意吸纳和借鉴他人经验,融合自身已有知识,超越以往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关于自主学习的几种理论观点

(一)自主学习的操作主义观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包含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的人本主义观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McCombs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8]。影响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计划、设置目标、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这些自我过程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自主学习过程的质量。自主学习一般遵循三个步骤:设置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学习策略;行为执行和评价。

(三)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观

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以加拿大心理学家S.H.Winne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的,该理论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它认为自主学习要依赖于一种循环反馈回路。个体获得的信息首先要根据预设的标准进行测验。如果匹配不充分,就要对信息进行改变或转换,然后再进行检测,这样反复进行直到信息符合检验的标准。如果达到标准,就以信息输出的形式退出。

(四)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观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该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具体的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自我观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观察和了解;自我判断是将观察到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标准相比较而作出的判断和评价;自我反应是基于对学习的自我判断和评价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或行为表现。

(五)自主学习的自主意志观

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J.Kuhl和美国心理学家L.Corno等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强调学习者作为主体的一面,是行为活动的执行者。Corno将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和外显的自我控制(包括学习环境中的事物控制与任务控制)[9]

(六)自主学习的言语指导观

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他们把儿童的言语发展分为外部言语、自我中心的言语、内部言语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并指出,就儿童的学习活动来说,在外部言语阶段主要是由外界的社会成员的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在自我中心言语阶段主要靠他们对自己的出声言语即自我中心的言语来调节,而在内部言语阶段,学习主要由他们的不出声的内部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因此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儿童言语内化的结果。

(七)自主学习的认知建构主义观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三、关于自主学习的试验研究

(一)自我效能感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变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运用,及对策略运用的自我监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效能感高的学生比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多地使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结果有更多的监控。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目标等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绩[10];自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动机性信念和体验到的学业成功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11]。Multon等对一项研究做了元分析,考查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8,表明有14%的学业成绩的变异可以归因于自我效能感。[12]

(二)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有用于引导行为的参照点。因此,目标被看成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Pintrich将人的学习目标分为两个维度四种形式,即:追求掌握性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个体关注的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及自我提高;追求表现性目标,个体关注的是胜过他人,显示自己的能力;回避掌握性目标,个体关注的是避免误解,不能完成任务;回避表现性目标,个体关注的是避免产生自卑感,让别人看不起自己。[13]研究发现,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会影响其学习任务的选择、完成任务的坚持性和付出努力的程度。如Pintrich研究证实,采用掌握学习目标的学生与采用其他目标的学生相比,表现出更多的深度认知加工,更多地使用自主学习策略。[14]Dweck研究证实,具有掌握目标的学生比拥有成就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深加工策略,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并对学习具有积极的情感。[15]

(三)归因倾向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归因理论认为,学生把学业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因素,并提出归因的可控性、内外部、稳定性三个维度。学生所采取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其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情绪反应、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坚持性以及学业成绩。研究表明,个体的归因对其自主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样就更容易激发自主学习;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业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把学业失败归因自身能力不足,就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那些把学习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原因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消极、焦虑、低自尊。自主学习者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业失败归因于可以弥补或纠正的原因,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四)意志控制水平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意志控制是以Corno为代表的意志学派极为强调的一种自主学习品质。他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和干扰,如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身心的疲惫、情绪的烦恼等,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来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正是有了较强的意志控制力,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顽强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排除学习的外界干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五)情绪因素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情绪因素(或喜悦或焦虑等)也能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中最重要的情绪因素是考试焦虑,许多研究都表明考试焦虑与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成负相关。Hill和Wigfield的研究证实,高焦虑情绪的学生比低焦虑情绪的学生更少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有更低的任务坚持性。

四、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

(一)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第一是寻求教育中的地位和机会平等。这类教学模式的研究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应该在平等中进行合作,不应采用竞争方式把某些学生的成功建立在另外一些学生失败的基础上,教师也不应该把自己的角色看成是一种特权,容不得学生染指。第二,学习中的社会性互动是成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教育者普遍认为,与个人主义的学习方式相比,在学习中增加人际互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互教互学,友爱互助,相互启发,不仅有利于资源共享,而且常常起到教师讲解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增强,学习内容得以延展,学生学习的自主特征也比在一般的教学条件下更为明显。

(二)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深入理解。主要包括:支架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等。这类教学模式的开发者更为强调知识主观性的一面。他们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所讲授内容的能力。换言之,成功的学习并非取决于教师的讲授,而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自主或协作探究。由于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学习者所建构的意义不同,对学习的评价也不应统一标准,而应该由学习者自己作出。基于这种理解,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教学模式开发者都强调教学应该包含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自我评价等环节。

(三)以学习自我调节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以学习自我调节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自我调节策略开发模式、自主学习循环模式、策略性内容学习指导模式等。与前两种教学取向不同,他们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来改善他们的学习。持这一取向的教学模式开发者认为,成功的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策略和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策略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应从探讨学习内容的特征和情境要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这一角度来建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以Deci和Rayan的自我决定论为基础,强调建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互动性的需要。此外,还应加强不同学科领域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策略与外部环境和不同学科领域结合起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不同学习情境的需要。

五、结束语

自主学习观是在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创新性等特点。研究自主学习,在理论上有助于使我们从新的、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质、结构和发展规律,弄清楚学生学习活动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为丰富儿童认知智力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厌学与乐学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自主学习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自主学习的研究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表现出一种边缘化现象。我国在漫长的教育史中一直强调师道尊严,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第二,从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及出版的著作和论文看,思辨色彩重,定性研究多,试验、应用研究少,高水平的试验、应用研究更少。第三,我国现行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教程大多是国外教材的翻版和经验总结材料,尚缺乏有影响的、为中国学生专门编制的训练教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及其训练效果。

自主学习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从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趋势:

第一,从思想认识上,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要脚踏实地应用和实践这一重要理念。

第二,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和实验,获得翔实的材料,并结合经验总结,将经验总结概括化、理论化,提炼出符合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特点的教学指导模式。

第三,自主学习研究的范围将拓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仅限于其本身,也将研究影响自主学习的诸种因素以及诸种因素与自主学习的相互关系;不仅要在基础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而且在高等教育中甚至高等教育后的终身教育中也要充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四,自主学习的研究将进一步向操作性、实用性发展,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更接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实际,这样既便于师生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和接受,也有利于对学习的指导和实际应用。

本章小结

文献是对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包括用来记录人类知识的文字、图像、符号、视频等各种载体。根据文献信息记录手段和载体的不同,文献可以分为四种: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根据文献的出处不同,可分为一手文献和二手文献。文献的来源主要有教育书籍、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档案文献、政府出版物等类型。文献检索的步骤一般包括:了解背景资料,做好准备;分析题目,确定检索词;确认资料来源;使用检索技巧;核对检索结果。阅读文献包括略读、精读、做笔记、整理保存等步骤。

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五个主要目的:

(1)对研究问题进行定义并进行限定;

(2)明确自己的研究视角;

(3)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

(4)选择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5)帮助研究者将自己的发现与已有研究相联系。

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文献综述,需要回答以下10个问题:

(1)在将要研究的主题之下,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2)研究的主要概念或主要变量,具有怎样的特征?

(3)这些主要概念或变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4)有关这个研究主题,已有的理论有哪些?

(5)在已有的研究中,存在怎样的缺陷或不足?

(6)还有哪些观点有待检验?

(7)哪些证据是缺乏的、不全面的、互相矛盾的或非常局限的?

(8)为什么要研究目前所确定的这个问题?

(9)你希望当前的研究对这个主题有怎样的贡献(你的研究价值是什么)?

(10)已有的研究设计或研究方法,存在哪些有待改进之处?

思考与练习

1.请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根据检索文献的步骤,尝试检索不同来源的文献资料:专著、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文献。

2.请将以上检索到的文献,参考学位论文的引用格式进行列举。

3.请检索一篇文献综述类文章,对照全面而深入的文献综述的10个问题,进行分析评述。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60.

[2]李枭鹰.文献综述:学术创新的基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8-41.

[3]梁永平,张奎明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2:76.

[4]庞国彬,刘俊卿主编.实用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37.

[5]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49-52.

[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和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24-225.

[7]张权,钟飚.浅谈本科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1),126-128.

[8]朱德全,李姗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59.

[9]http://www. 360doc.com/content/09/0403/11/127036_3007796.shtml

[10]Writing literature reviews.[2015-04-25]下载自:http://cgu.edu/pages/899.asp

[11]Boote DN&Beile P. Scholars before researchers:on the centr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 literature re-view in research prepar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5,Vol.34,No.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