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协同: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制造供应链管理
- 程明光
- 3571字
- 2021-04-02 01:33:57
1.2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特点——共享链接
1.2.1 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
1. 零部件多、供应商多
据统计,一款车型的超级BOM约5000~6000 种零件,产品定位高低不同,BOM零件会随之变更,实际装配过程中一辆汽车的零部件数量有几千种,一家整车厂一种车型的零部件供应商就多达数百家,同一零部件还涉及不同颜色;整车厂一年要研发、试制、批量生产多款车型,其供应链就会更加复杂。
一款车型的制造工艺复杂,大致上含锻造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电镀工艺、防锈涂装工艺以及零部件装配工艺等。一辆车涉及的零件种类包括动力总成类,底盘类,车身类,内外饰类,电子电器类等。任何一种汽车零部件都不是由一家独立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专业供应商来完成,这些专业供应商又被称为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所需要的原材料还需要通过专业厂家得到,这就形成了多级供应商的产业链。
2. 流水线作业、生产节拍快
汽车制造企业除了一级外购零部件外,还涉及自制件,如冲压钣金件、焊装白车身总成件、涂装车身总成件,这些零件必须在进入总装车间前按照主计划订单分解同步生产,涉及冲压工艺、焊装工艺以及涂装工艺流程等。从福特汽车开始,汽车工艺就一直是流水线生产,目前我国在汽车制造中,乘用车厂中节拍最快可达64 JPH,即总装线每小时可下线64 辆车,而一般的乘用车厂也可达30 JPH左右,换算成分钟即2 分钟一辆车下线。焊装、涂装、总装示意图如图1-3~图1-5所示。
3. 业务协同、按需制造、按时交付
2012年之前,我国的汽车制造总体上供不应求,2012年以后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开发和产能增加,供不应求的现象基本得到解决,接下来可能是供过于求,甚至发展为产能过剩。美国、德国等先进国际汽车制造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饱和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提升汽车生产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外,就是采用按需制造,以整个供应链的最低成本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的波动。
图1-3 焊装示意图
注:DTS(Dimensional Technical Specilication),尺寸技术规范
QCQS(Quality Control Opcration Shcct),质量控制操作表
FTQ(First Time Quality),首次合作率。
AUDIT指汽车质量评定的一种方法。
图1-4 涂装示意图
图1-5 总装示意图
欧美汽车生产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供应链的概念,逐渐将原来的配套工厂独立出来变成独立的零部件集团。这些新兴的零部件集团不但给原来的母公司供货,也为母公司的竞争对手供货,成为专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如德尔福从福特汽车独立出来、伟世通从美国通用汽车独立出来。这些从整车厂分离出来的机构形成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独立供应商集团,并且先于整车厂拓展海外业务。
1.2.2 互联网时代供应链的特点
1. 共享链接
供应链的核心就是有不同的企业参与。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多数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效率大大提升。但是供应链涉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业务协同,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独自完成供应链协作的整个过程。
在互联网普及以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通信需要借助电信运营商的专用通信线路。从依附于传统语音电话网络的电话拨号(Dial Up/X.400)、综合业务数据网络(ISDN/X.25)到独立的数字数据网络/帧中继(DDN/FR)、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等,都是造价高昂的窄带通信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日常生产的共享链接需要和电子数据交换的需要。电信线路的特点是点对点连接,而且用途单一,属于专线连接。要利用电信专线建立大量企业之间的共享链接,不现实,也无必要。
互联网的用途是多样的,不仅可用于本企业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链接和电子数据交换,还用于企业管理、信息发布、资料检索、人员管理、社会福利等日常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已经通过网终实现了互联,在此基础上增加贸易伙伴之间的商务信息交互,其新增加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多,几乎不需要增加额外带宽和额外的网络成本,就能很容易实现共享链接和电子数据交换,这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共享链接创造了物质条件。
2. 全球互联
优秀企业的供应链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互联网的全球互联特点正好满足了供应链的全球化需求。World Wide Web互联网站基本上解决了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关心的信息共享问题,而且培养了全社会对信息共享的依赖和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的习惯。
随着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互联网数字身份证书、电子签名和安全数据传输协议IETF RFC5024和IETF RFC4139等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目前通过网络传输商业数据的安全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我国已经颁布了与国际标准EDI FACT接轨的电子数据交换国家标准GB/T 14805,加上欧美主流汽车企业多年来的行业实践经验,EDI FACT数据格式和所包含的数据项的完整性已经得到验证,企业内部管理系统ERP的普及应用为供应链的内部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EDI直连方式完全可以解决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的ERP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问题。
3. 一切平等
由于互联网扁平化和对等互联的特点,任何企业只要接入互联网就会与已经加入互联网的任何企业平等互联,直接交换信息使得不同层级的供应商可以共享同一互联网资源,一切平等。也就是说,任何一家企业一旦接入互联网就可以成为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甚至是供应链链主的角色,共享同一互联网接口或者移动互联网端口,无须重新建立物理连接。
一切平等还体现在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可能一方面充当卖方角色,另一方面充当买方角色。即使是原创产品企业或者行业龙头企业,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也是卖方角色,也需要参与竞争,也需要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那些具有核心技术的供应商,尽管处于卖方地位,因为其技术优势和客户对其技术的依赖,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其客户,甚至是最终的消费者。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中卖方和买方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贸易信息是共享的,消费市场是共同的。
1.2.3 移动互联时代供应链的特点
1. 随时随地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使用局限于办公室的桌面电脑终端设备。工作人员是在办公室的桌面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上处理供应链业务需求,而这种电脑操作是需要与有线互联网连接或者在有Wi-Fi的地方使用,存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移动终端或者其他平板电脑设备成为人们习惯的上网工具,与移动网络是时刻互联的,在大多数地区是无缝覆盖的。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处理供应链协同业务。
移动互联给人以更多的灵活性,没有必要一定在办公室处理业务,上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移动网络的迅捷性和移动终端的持续改进,特别是各种APP的日益丰富,把原来的固定8小时工作制变成了24小时按需工作制,把业务人员所在的任何地方变成办公室,可以随时随地办公甚至是跨洋协同办公。
2. 线上线下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之前,供应链的业务操作一般都是“线下线上”:即以线下操作为主,线上配合,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记录供应链业务操作的结果。因为互联网操作终端桌面系统的限制,供应链业务操作分为现场和办公室两部分。现场操作还是需要从操作终端上打印出作业指令,现场操作人员根据纸质指令进行业务操作,一旦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实际操作数据与系统中的指令不一致,账实不符。
在移动互联时代,供应链的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将改成“线上线下”:即以线上操作为主,线下执行,供应链管理系统成为业务操作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所有的指令都是由管理系统发布到操作人员的手机客户端,供应链的整个过程都是在线操作,而且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一旦遇到异常问题,会及时与后台交互,不在预案范围之内的情况,将立即转到具体责任人的手机客户端,以便及时做出响应,突发事件关闭后,实际操作结果又与系统指令数据一致,状态回归正常,从而保障了供应链上数据的正确性,顺利解决了传统手工记账作业账实不符的老难题。
3. 商务本质
商务的本质是经营企业的业务负责人在做交易,其核心是人。企业与企业之间任何业务的本质还是企业负责该项业务的人与人之间的商务活动,也就是A企业的业务人员对B企业的业务人员的商务信息交互,移动互联就是把企业对企业(B2B)与个人对个人(C2C)的业务沟通完美结合起来了。企业的业务人员对外发布的企业商业信息,原则上讲与个人商务或者隐私信息应该属于同一安全范畴。比如说商品价格信息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就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是不可以对外公开的,一旦被竞争对手获得就可能造成商业损失。
从信息安全角度来看,凡是企业或者个人私有的信息只要通过互联网发布或者传输交换,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信息安全手段做保障,不能简单地对外发布,或者以“公有云”的方式存放。如何在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保障信息安全,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
原则上,当私有信息必须以“公有云”方式存放时,必须采用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予以保障信息安全,防篡改防抵赖,否则对企业的发展会有致命的威胁;那些必须对外或者对某些成员公开的局部信息或者部分信息,则可以放到“公有云”上,采用共享方式以降低成本。移动互联网的“随时随地”和“商务本质”可以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