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供应链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和谐与智能

1.1.1 供应链的发展历史

供应链是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迁的。供应链管理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对于供应链管理发展过程,业内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发展阶段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本书中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总结为三个阶段(图1-1):

图1-1 供应链发展示意图

第一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供应链是整车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除了原材料以外的整车组装和零部件加工制造都是由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来完成;整车商品和零部件产品的需求预测、储存、销售、运输和采购等业务活动都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各部门独立运作,单独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靠企业内部各部门一起开会来沟通。

第二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零部件部门从整车企业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的零部件供应商,如德尔福和伟世通就分别是从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中分离出来的大型零部件集团企业。这些企业不但向原来的整车企业继续供应零部件,还可以向其他新兴整车企业供应零部件和技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供应链的理解逐渐转变,进而意识到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者开始进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将孤立的业务活动进行整合,实现了部分功能集成,例如采购和物料管理、实物分拨与物流配送。此外,随着新兴整车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由原来的产品技术导向变成了市场销售导向。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销售导向的需求,整车企业必须能够快速交付,这使专业分工、互相配合成为一种趋势。整车企业将部分产品外包给专业的供应商成了一种快速满足销售需求的低成本解决方案,所以,资源整合开始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实践。有分工协作,就有了搬运服务的需要,于是提出了物流的概念,供应链管理从内部整合逐渐延伸到与外部企业的整合与协作。

第三阶段:到21世纪以后,随着技术发展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不断进步,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开始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产品的竞争力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左右的,而是由这个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共同决定的。这就需要供应链上所有的成员企业不仅关注自身的需求和供应状况,更要关注上下游企业成员之间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企业都健康发展,才能创造出整个供应链的最大商业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其他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间的关系逐渐呈现了从单链结构向网络化供应链结构发展的格局。企业高管也开始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信息共享,彼此协作,出现了“风雨同舟”的态势。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也逐渐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与管控,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合作伙伴的共赢。

1.1.2 供应链的发展新趋势

2015年3月,我国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意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核心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进行商业模式和生产制造模式的优化和升级。这是一种由新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从互联网角度看是“互联网+”,从传统产业角度看则是“+互联网”。互联网的优势是互联互通,将互联网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作业和管理,则可以彻底改变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从消费需求、产品交付、零部件交付、原材料供应整个过程的贸易信息共享和管理系统之间的链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按需制造模式。同时,由于通过互联网处理供应链贸易信息具有完整的交易记录存储功能,便于检索查询和数据分析,具有明显的大数据特征,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互联网+”将会提升传统的供应链作业和管理水平,供应链的发展将会面临以下三大趋势:

1. 互联网供应链思维

21世纪初消费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的“市场+互联网”催生出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多个网络购物平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在逐步替代着传统的支付方式,用手机APP就可以叫出租车,足不出户就可网上订外卖、在超市买东西。未来将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将会改变各个传统行业的现有运作模式,包括农业、制造业、医疗、交通、通信、教育等。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引领下,各行业的供应链业务协同必将是未来互联发展的主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把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消费者,在其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同时实现业务收入,获得本企业的合理利润。所以,任何行业的企业机构或者个人组织都是围绕消费者需求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的消费习惯,各阶段产品的生产制造模式和供给模式都必须根据整个社会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发展趋势就是“互联网+”的供给模式,或者说是在供应链的作业和管理中引入互联网,即“+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思维的核心内容是供应链业务协同。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习惯是通过互联网订购产品和服务,并且通过网络自动支付,所以未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将被广泛应用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更强调对产品和服务的自身体验,重视社会对该产品的关注程度。在确认支付前,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取消订单,而且所有的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互联网电商平台与产品提供方的内部管理系统正在逐步集成,以适应未来社会按需制造和按时交付的协同消费模式。

2. 和谐供应链

在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包打天下。企业一方面需要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在供应链伙伴中承担卖方角色;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按需采购各级供应商的零部件产品和原材料,在供应链伙伴中承担买方角色。供应链的源节点是该类产品的消费者,供应链尾节点的卖方一定是自然资源拥有者的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可能有一级或者多级的技术加工制造和服务机构。供应链业务协同就是互联网电商收集和汇总消费者对某原创产品的意向订单和确认订单,原创产品提供商充当卖方角色。这时它需要根据电商平台得到的意向订单制定需求预测,通过EDI数据交换等互联网技术将需求预测逐层向上游传递指导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工作。再根据确认的订单和具体的个性化要求,依据本企业的生产周期和物流运输的保障时限作为交付提前量,按需加工制造,按时递送交付。

互联网时代消费习惯的个性化和社会关注度的快速转移,使得任何原创产品都不能长期满足大量用户的特殊需求。企业一旦自作主张生产制造出来大量产品,而又没有能够及时卖出去,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还需要支付库存费用。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必然会导致企业亏损,所以在互联网消费时代,为了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逐步实现“以销定产”,最终达到理想供应链模型——零库存生产,全程按需制造、按时交付,实现供应链业务协同,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供应链。

在原创产品企业充当买方角色时,根据本企业的销售和交付情况,由有经验的业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中生成内部作业计划和对外部供应商的滚动采购需求计划。该管理系统会通过互联网周期性地发布滚动需求预测,以便一级供应商备料备货,交付时可以保障供给,具体交付数量以订单为准。假如该一级供应商还有2~n级供应商,则该一级供应商还需要汇总其客户需求预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在内部管理系统中生成作业计划和对2~n级供应商的滚动需求计划;该管理系统会通过互联网周期性地发布滚动需求预测,以便2~n级供应商备料备货,如此循环下去,直至供应链尾节点。这样,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就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的共享链接。一旦原创产品企业有交付需求,整个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就开始配合作业,共同满足客户需求,因而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实现零库存和按需制造。企业间EDI数据交互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企业效益的重要方面。多级供应链协同示意如图1-2所示。

图1-2 多级供应链协同示意图

注:1ASN指Advanced Shipping Note,提前交货通知单;2MRP指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资需求计划;3VMI指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

3. 智能供应链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原创产品企业的商品销售、生产制造、各级供应商的零部件采购和交付都离不开跨企业的物流配送和资金支付等互联网手段。供应链作业和管理本身就需要专门的互联网平台,需要供需信息的共享,需要产业链资源整合,需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业务集成。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或者管理理论,可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原创产品企业才能真正“以销定产”。这就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思维,进而催生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产业革命,消费模式和供给模式都将互联网化。产业互联网的前景非常广阔,能激发巨大的原创产品市场潜力,推动社会经济迈向新台阶。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和应用推广,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必将是智能供应链。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的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甚至是产业革命,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将会成为未来制造行业、食品行业、电子消费行业、商超及电商行业旅游出行、运输仓储、城市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产业升级换代的核心内容。在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谁能从战略高度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战略转型,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全供应链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实现“以销定产、按需供给”满足最终消费者的个性化和社会关注度持续时间短的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特点,谁将会在未来产业经济革命的浪潮下,立于不败之地,引领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