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补经济学的第一本书
- 刘文秀
- 1802字
- 2020-08-26 12:23:16
风险收益理论: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大家都知道钱可以生钱的道理,但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投资。众所周知,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但又有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说,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国内不同种类基金投资的收益风险对比
大家一定都喝过蜂蜜,蜜蜂每天辛勤地采蜜,冒着最大的风险。但最终蜜蜂的所得却都给了养蜂人,自己只享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这里,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吗?
再来听一个故事。有一间屋子,在装满了黄金的同时也装满了炸弹。有三个探险家,从外面冲了进来并抱走了屋子里的三袋黄金。事后,有好事者询问他们:“屋子里装了炸弹,你们不害怕吗?”
第一个人听后愣了,许久才平复:“啊?屋里有炸弹,我怎么不知道?”第二个人说道:“害怕呀,所以我在装黄金的时候才格外谨慎,吓得我一身冷汗。”第三个人不急不慢地说道:“当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它何时会爆炸。”
在这三个收益相当的人中,谁的风险最小?显然是第三个人。别小看这个故事,如果放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例子数不胜数。第一种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所谓无知者无畏的人。他不了解风险,就贸然行动,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而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向第三种人学习。他清楚地知道风险所在,也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在这种前提下,他的投资才会在冒着风险的同时获得收益,或者凭借着对形势的正确把控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所以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只是一个理论,这个理论的实现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每个人接触的信息一样,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也一样。
大家是否经常听到一些投资老手在酒桌上吹嘘:“我跟你们说啊,还真别羡慕我有今天,我的钱只有我能赚得,你们都赚不得。”那么,我们现在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钱别人赚不得呢?换句话说,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这笔钱的风险特别大,你来赚就会死于风险;而我来赚,就知道如何规避风险并从中获益。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句话和古代“不成功便成仁”有些类似。在冷兵器时代,国与国之间发动战争,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往往被杀死的概率最大;但如果战争取得了胜利,他又幸存了下来,那么他自然要记头功。
托宾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是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曾阐述过对风险收益关系的理解。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他向投资者提出了一个理性的建议。
他在一本经济学著作中这样说道:“各种风险资产在风险资产组合中的比例与风险资产组合占全部投资的比例无关。这就是说,投资者的风险决策包括两个决策:一个是将多大的资产比例放到风险资产投资中,另一个是投资于风险资产的资金在各种风险资产之间如何分配。”
托宾之后也得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结论:如果想要获得超额的收益,就必须做好迎接挑战和风险的准备。但同时要注意一点,高风险的背后往往并非高收益。高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它的背后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亏损,甚至是致命性的损失。对于任何人来说,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要敢于冒险,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冒险。
一家做空气净化设备的企业,如今设备和产品都有了,却缺少销售渠道。不少行业报告还预测当年空气净化器能热卖。于是这家企业向银行贷款,希望能够多打广告促进销售。银行问其是否有抵押,企业回答:“我的厂房是租的,设备已经抵押过一次了。而抵押的钱我都用来引进设备进行生产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断然不能放贷,因为存在的风险太大了,于是银行工作人员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几个月后,该企业生产的空气净化器竟然在市场上热卖了起来,为什么?银行怎么也想不通。因为,这家企业被一家电器连锁零售公司并购了。显然,零售公司更加熟知哪些商品会热卖,本身又有销售渠道。在产品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只要一个柜台就能解决问题,还省去了中间的广告费,可谓是一本万利。
在这里,同样是面临着高风险,零售企业就可以创造高收益;而这笔钱,银行却赚不了。
众所周知,卖报纸的风险几乎为零,但收益也很小;反之,炒股收益非常大,却时刻要面临着坐牢乃至生命危险。将存款存入银行,可能十几、二十几年都不如投入股市赚得多。但放入股市有可能让你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就化为泡影。
高风险换取高收益,其实是存在一个概率问题的。所以,也就可以理解风险和收益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或双刃剑,利弊都是相对而言,相互作用的。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资有风险也有收益,但不是风险越高收益就越高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一种理论上的概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