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王熙凤告诉我们如何能自证清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遭遇:一件事儿明明不是你做的,别人却偏说是你。你觉得特别委屈,脑袋摇得跟拨浪鼓儿似的,立马否认:“胡说,根本不是我。”可对方却说:“不是你是谁?”你怒火中烧,扯着脖子喊:“我哪儿知道,爱是谁是谁,反正不是我”。对方笑笑说:“不是你做的,你急什么,做贼心虚!我看就是你。”你破口大骂:“谁冤枉我?谁?吧啦吧啦吧……”对方说:“看看,原形毕露了吧!”你百口莫辩,瘫坐在地上,不言语。对方叹口气:“没话说了吧,这就叫无理寸步难行。”

或许没有上面这么夸张,但被冤枉、被错怪是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事情——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别人冤枉,也有可能冤枉别人,哪怕世界上最清廉、最审慎、最公正的法官,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不会错怪好人。

当被冤枉的时候,能用最少的话为自己洗清冤屈,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与表达能力。我们可以看看王熙凤在类似情况下是怎么做的。

一、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惑奸馋抄检大观园

在《红楼梦》第七十三、七十四回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太太房里的傻大姐在园子里玩儿,从地上捡了一个绣春囊,上有“俩妖怪打架”图,恰好被邢夫人撞见,拿走。邢夫人把这“黄色物品”差人送到王夫人面前,王夫人暴怒,到王熙凤屋里,退下旁人,拿出赃物往王熙凤眼前一扔——

王夫人:你瞧!

王熙凤:太太从哪里得来?

王夫人:我从哪里得来?我天天坐在井里,想你是个细心人,所以我才偷空儿,谁知你也和我一样。这样东西,大天白日,明摆在园里山上,被老太太的丫头拾着,不亏你婆婆看见,早就送到老太太跟前去了。我且问你:这东西如何丢在那里?

显然,王夫人已经断定,这东西就是王熙凤的。接下来,我们看看王熙凤的应对。

王熙凤:太太怎么知道是我的?

王夫人:你反问我!一家子除了你们小夫小妻,余者老婆子们,要这何用?女孩子们是从哪里得来?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的。你们又和气,当作一件玩意儿;年轻的人,儿女闺房思意是有的,你还和我赖!幸而院内上下人还不解事,尚未拣得,倘或丫头们拣着,你妹妹看见,这还了得。不然,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院内拣得,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

我们看到,王熙凤关心王夫人作出判断的原因为何。这很关键,因为不知道原因是没法组织反击的。王夫人说了一大堆,后面那些什么这个拣得那个拣得的说的都是社会危害性,而不是做出判断的原因。其对原因的说明只有前半段。王夫人是贵族,不会说的那么明确,我给她的话调整下顺序,再补全她省略的话,其逻辑是这样的:第一,东西在园子里被拣到,肯定是住在园子里的人掉的。第二,园子里只有三类人,你们两口子、老婆子、女孩子,这三类人谁能有这种东西呢?一一排除,老婆子没这个需求,肯定不是他们的;你和你老公正直盛年,关系协调,用这些东西助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弄也没地儿弄,唯一的渠道就是你老公这个下流东西给的。因此,这个东西落在园子里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你们自己不小心掉在园子里了,要么是从你们给到了哪个女孩子手中,又掉在园子里了,总之,这东西是你们这儿的。

要说王夫人的水平绝不算低了。自己设了个三段论,清晰、自洽,论证中充分运用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结合排除法并分情况讨论。这一套恐怕现在的公诉人也未必能发挥出来。怪不得人家敢说:“你还和我赖!”言外之意是:“纵然我坐在井里,你也糊弄不了我!”

其实,王夫人的论证有明显漏洞。首先,东西确实是在园子里拣到的,但不能就此认定是住在园子里的人丢的,因为园子里有固定住户,也有串门儿来的访户,他们也有可能把这些带进来;其次,住在园子里的人,并不只有王熙凤夫妇、老婆子、小女孩,还有年轻的奴才媳妇,他们也有可能用这些东西。所以,王夫人的论证并不周延。

然而,如果直接从这个角度去反驳,未必是上策。因为这种思路只是提出了其他可能性,却没有洗清王熙凤自己的嫌疑;况且来访的人只是偶尔路过,但王熙凤是坐地住户,在都有可能的情况下,谁的可能性更大,自不用说。把别人拉进来,自己也没跑了,王熙凤绝不干这样的事儿。

那么,王熙凤是如何应对的呢?

王熙凤:太太说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东西,但其中还求太太细想:这香袋儿是外头仿着内工绣的,带连穗子一概是市卖的东西,我虽年轻不尊重,也不肯要这样东西。此其一。再者,这也不是常带着的,我纵然有,也只好在私处搁着,焉肯在身上常带,各处逛去?况且又在园里去,各个姊妹,我们多肯拉拉扯扯,倘或露出来,不但在姊妹前看见,就是奴才看见,我有什么意思?三则论主子内,我是年轻媳妇,算起来,奴才比我更年轻的又不止一个了。况且他们也常在园里走动,焉知不是他们掉的?再者,除我常在园里,还有那边太太常带过几个小姨娘来,嫣红翠云那几个人,也都是年轻的人,他们更该有这个了。还有那边珍大嫂子,他也不算很老,也常带过佩凤他们来,又焉知不是他们的?况且院内丫头太多,保不住都是正经的,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一刻查问不到,偷了出去,或借着因由,合二门上小么儿们打牙撂嘴儿,外头得了来的,也未可知。不但我没此事,就连萍儿,我也可以下保的。太太请细想。

二、王熙凤的套路

上面这一段辩解比较长,我把套路和值得学习的东西提炼一下。在受到冤枉时,王熙凤是这样做的:

1.肯定合理部分,恳请辩解机会。在王夫人说完后,王熙凤没有马上反驳,而是承认王夫人说得“固然有理”,之后才求王夫人听自己的辩解。这样做有两点好处:第一,王熙凤确实不能说自己没有这样的东西——就算真没有,也不能说,因为王夫人关于小夫妻有这种东西的判断符合常理,不易反驳;第二,承认对方观点合理的部分,比直接反驳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消除对立才能让别人认真去听自己接下来不同的观点。此外还要注意,王熙凤是跪下来,流着泪去辩解——在自己受冤枉的时候仍然能低姿态地恳请对方听自己辩解,这不只是出于身份差异,更是高情商的体现。

2.先把自己择清,再说其他可能。王熙凤接下来的辩解理由有三大点,其中前两点说的是香袋儿不是她的;第三点说的是香袋儿可能是别人的。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顺序很重要。先把自己择清是最重要的,必须放前面;择清自己后,要提出其他可能性,帮助对方思考“不是你是谁”,成功地把话题引到别人身上。

3.先正后反、由近及远、从正常到异常。大顺序固然重要,小顺序同样不能忽视。王熙凤在论证香袋儿不是自己的时候,先提出的理由是“这个很差,我用的都是更好的”;之后提出的是“我就算用,也不会揣着到处走,不然被发现太丢人”。这两个理由一正一反,正在前,反在后,顺序很合理。王熙凤在论证香袋儿可能是别人的时,先说的是园子里的年轻奴才媳妇,之后是自己婆婆带的姨娘,再后是嫂子珍大奶奶,最后是未婚但不守规矩的奴才;前三种人是年轻已婚女,有香袋儿很正常,最后一种是未婚小奴才,有香袋儿不正常,但也不是没这个可能。这个顺序是先正常后异常。再看前三种正常的情况,从奴才到姨娘,再到主子,地位由低到高;从公公的姨娘,到嫂子,再到嫂子的姨娘,跟自己的关系由近及远,所有的顺序都很合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提出一个可能性后,都加一句“焉知不是他们的?”用排比增强说服力。

4.修补论证中的漏洞。经过上面的论证,王熙凤成功地把自己的嫌疑洗清了,还让很多人有了嫌疑。然而,这些有嫌疑的人里涉及一个对王熙凤来说不能被怀疑的人——平儿,因为平儿是她的人,和她是一体的。所以,为了弥补这个漏洞,王熙凤最后将平儿也保下,至此,论证结束。

王熙凤的辩解非常成功,看看王夫人的表现就能知道——

王夫人:你起来。我知道你是大家子的出身,不至这样轻薄,不过我气激你的话。但只如今,且怎处理?你婆婆打发人封了这个给我瞧,把我气了个死。

王夫人这段也很精彩。首先强调了自己的英明;接着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理由;最后话锋一转,提出目前重要的是怎么处理此事,成功地转向下一个话题。

三、套路总结

最后,我们再复习一下王熙凤的辩护套路:对方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我觉得还有需要思考的地方:第一,如果是我,我会那样做……;第二,如果是我,我不会这样做……;第三,不仅我有这个机会,他也有……他也有……他们都有……;最后,不仅我可以保证不是我做的,我也可以保证不是……做的。

每次看到《红楼梦》的这个片段时,我总是在想:王熙凤痛哭流涕之余还能说出如此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话来,她当时究竟是真委屈还是在做戏呢?或许王夫人的怪罪在她看来没多大点儿事,不过是做做样子以显示对婆婆的尊敬而已。当然也有可能王熙凤有着过人的心理素质,可以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从而有能力去思考如何解围的问题。相比这两种可能性,我更倾向后者,因为它更符合人们心中的强者特点——处变不惊。的确,在任何情况下,先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住,才能有清晰的头脑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