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重视伦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财经伦理学概论》序
《财经伦理学概论》一书,即将出版了,作者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一个序。借这个机会,也想谈一谈我对职业伦理学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的一点看法,并希望在加强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伦理学的研究。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物质文明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勃勃生机,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改革和开放,不但有利于我国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时,也为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归根到底,将会使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但应该承认,在这同时,我们的社会风气,人们的道德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资产阶级的“一切向钱看” 、“人都是自私的”等道德观念的冲击。尽管真正信奉和实行拜金主义和“人都是自私的”观念的人只是少数,但是这种思想影响却可能会蔓延,侵害和腐蚀社会主义的健康肌体。这种情况,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职业工作者的觉悟和道德责任,充分发挥职业道德在道德情感的传递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快、更好地改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更快、更好地改善我国当前的道德面貌和社会风气。
人在社会中生活,除发生婚姻家庭方面的关系外,还因为从事各种职业而发生不同的职业关系,从而有不同的职业道德。一般来说,职业道德要调整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同一职业的工作者内部的关系,一个是职业工作者同广大群众,即同其他职业工作者以及一般群众之间的关系。职业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加强,以及忠于职守、为社会服务的信念的树立,就会在职业工作中给广大群众以道德情感的感染,从而会激发广大群众更加热爱社会、热爱他人,同时也会振奋自己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中把这种道德情感传递下去。总之,这种社会道德情感的传递,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以商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来说,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种情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同商业工作者打交道。如一个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个忠于职守、热爱服务工作、有崇高职业道德的售货员,给予他耐心、热情、诚恳、周到的服务,在他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的同时,又给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的感召,就会给他以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尽量为他人幸福着想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这位顾客是一位医生,就会促使其在自己的门诊工作中,对病人充满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发扬救死扶伤的天职,给予病人以认真负责的治疗。这样,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解除了痛苦,而且在道德情感上受到了感染。如果这个受到精心治疗的患者是一个会计师,这种道德情感的传递,将可能会更加增强他的责任心,使他在理财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财方针,自觉地遵守财政纪律,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同时以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感染与之发生关系的更多的职业工作者。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情感传递,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感的感染,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一种特殊的启迪作用。只要我们加强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特别是加强职业伦理学的研究,注意提高和培养人们的职业道德觉悟,从而使人们都能生活在一种健康的、愉快的、朝气蓬勃的道德情感的氛围中,就能够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的进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财经伦理学概论》是以会计、统计、财政、税务、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和外贸等财经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为研究对象的。这是一本属于应用伦理学方面的著作。正由于它着重于理论的应用,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财经人员的职业责任感的加强,对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保证改革和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对进一步克服当前社会上的许多不正之风,将发生重要的作用。这本《财经伦理学概论》的作者,既熟悉财经工作专业的情况,又具有伦理学的专业知识,因而此书能够结合当前财经工作的实际,针对财经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讲话》代序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说,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职业分工日益繁多,人和人的职业关系也愈来愈密切。在自给自足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职业道德在人类生活中,并没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职业活动的交错、频繁,职业来往日趋增多,使职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人和人之间,职业关系、职业责任、职业观念、职业良心以及职业伦理等,更成了人们每日、每时所谈论的主要问题。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深深地感到,一个社会的职业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对于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友好的关系,对维持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正常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职业道德才受到人们特别的重视。一般说来,职业道德的发展,总是反映人类道德进步的一个尺度。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金钱至上的观念和利己主义的思想,限制了职业道德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力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于调整我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社会风气,激励和发扬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无疑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一、职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由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结构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道德体系。就我国现实的社会道德现状来说,从思想性质来划分,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还有其他较低层次的道德。从道德规范的适用范围来说,有适用于全社会的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还有适用于各种不同范围的家庭婚姻道德和职业道德等等。正视我们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这一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努力把先进的道德要求,同各层次的特殊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意义正在于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研究、教育和建设工作,以改变以往我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那种一般化的格局。
改变旧格局、建立新格局,必然会碰到一个头绪纷繁的问题。因此,选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成为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在道德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从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规范同社会各种不同成员之间的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职业习惯、职业特点等联系起来,从而能够使道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需要,这对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改善社会的风气,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现在大力强调进行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着眼于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来看待的。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总和。在调节人们行为的总趋向上,职业道德规范和一般道德规范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职业道德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用职业化的道德规范体系,来体现一般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因此,职业道德在性质上体现了行为调节的特殊方向,即主要是针对各个具体行业的人员制定出的特有的行为规范,而在形式上则表现出多样性和具体性,即有多少具体的行业,也就有多少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区别于一般道德的这种特殊性,是它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突破口意义的特殊地位的主要根据。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从而使社会的道德风尚得到普遍改善,使人们的道德觉悟普遍提高。但多年的道德建设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仅仅把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停留在泛泛而谈的一般性道德教育和一般性道德号召上,而不是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切身生活体验、实际觉悟水平联系起来,就很难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原理从心灵深处打动人们。从现实生活来看,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只要是靠正当手段谋生的,都必然与一定的职业相联系。因而人们的道德实践领域,除了个人的家庭生活圈和大众公共场所之外,主要发生在每个人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必然会对人们产生巨大而广泛的影响。人们的职业活动场所,既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表现得最经常、最丰富、最具体的地方,也是一定的道德理论运用得最经常、最丰富、最具体的地方。一定的道德原理,只有立足各类具体而生动的职业道德,并且通过职业道德通俗化、形象化的转换作用,才能够深入人心、普及开来。尽管在青年时代,人们可以接受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严格说来,在现代社会,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除婚姻家庭道德外,总是要在各种职业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并通过职业活动而得以不断提高。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受特殊的职业道德约束,并靠长期的职业磨炼养成特殊的职业道德习惯,然后在对职业道德的具体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和感染着更高的道德原则,养成更优秀的道德品质。
这也就可以看出,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实质上是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必须遵循而且完全有能力遵循的。有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在道德建设中,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能促使每一个人一步步脚踏实地地提高道德觉悟、改善社会风气的良好开端。
二、职业道德在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改善社会风气中的特殊作用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宗旨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这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其主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平等和友爱,社会风气的清廉公正。从社会职业活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来看,各种职业成员是否能够遵循各自行业的职业道德,是否能够抵制和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对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环境,确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对社会风气,起着一种特殊的道德感情的传递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职业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各种职业人员也是相互来往的。因此,每一种职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必定以相互间的联系和往来为媒介传递开去,给人们以或好或坏、或善或恶的影响。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接触的面越广、涉及的人越多,这种道德感情的感染力也就越大。一种职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可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在一系列职业人员的感情上产生共鸣。拿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来说,就可以更清楚地感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的党政干部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公正无私、勤勤恳恳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会在社会上率先树立起讲究职业道德的榜样,对各行各业产生广泛的感染作用。如果一个医生从党的干部身上看到了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品质,在感情上受到启迪,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千方百计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如果这个医生的病人是教师,这个教师也会从医生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行为中受到启迪,促使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精心培育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这种感情还会不断地传递开去,传给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传给工人、农民、军人、警察等等,最终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与善的感情能够一传十、十传百地循环往复一样,人们的恶的感情,也会按照同样的途径传递开去。比如,受到商店售货员不公待遇的医生,就可能把怨气撒到当干部的病人身上,这个干部又可能把怨气撒到教师身上,而这个教师又可能把怨气撒到学生的身上,等等。
因此,我们决不能低估职业道德这种道德感情传递作用对人们的巨大道德影响。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改善,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的安定团结,往往就是在这种道德感情潜移默化的传递和感染作用中实现的。
首先,通过这种道德感情的传递和感染作用,可以使人们养成一种对社会、对其他行业人员的责任感,从而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改善社会风气。也就是说,每一个职业人员,通过各个职业的道德感情的传递作用,会深深体会到自己既是为他人服务的服务者,又是被他人服务的服务对象:在这个商店我是售货员,在另一个商店我又是顾客;在这个医院我是医生,在另一个医院我又是病人,等等。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客观处境,使每一个职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而自觉接受自己行业的职业道德的约束,自觉培养遵守职业道德的责任心。
其次,通过这种道德感情的传递和感染作用,可以消除社会中的许多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各个职业的人在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人或事时,常常会感到不安、压抑,甚至会感到苦闷、痛苦、悲天悯人、怨天尤人。弄得不好,如果让这些矛盾激化起来,让这些不稳定因素振荡起来,社会就很难安定团结。解决这些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决不应片面夸大道德手段在这个问题上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矛盾和许多不稳定因素,是可以通过道德方式,尤其是可以通过职业道德的这种推己及人、由人推己的感情传递方式,来消化和解除的。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事实,人们的一些思想疙瘩,一些忧虑、不安和心理负担,并不是靠某种激动人心、美丽动听的言词来解脱的,而是通过党政干部朴实正直的工作作风,通过医生护士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服务人员热情诚恳、周到细致的服务态度,而得到解脱并升华的。正是这种同志式的友爱互助精神,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慰藉,从而促使人们甩掉包袱,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加热爱社会,热爱他人,同时也振奋自己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中把这种道德感情传递下去。
三、遵守职业道德与重视个人正当经济利益的关系
在职业道德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为国家做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很多职业,还特别强调要为自己的职业对象服务,要发扬助人为乐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因此,在推行职业道德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处理遵守职业道德和重视职工个人正当经济利益关系的问题。应该说,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职业人员是能够正确处理这种关系的。但在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中,也仍然存在着某些糊涂认识和错误倾向,妨碍着我们的职业道德建设,因而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讲职业道德,强调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职业对象服务,并不是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相违背,更不是要否定职工个人的正当经济利益。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这条基本原理。有人认为我们在职业活动中强调职业道德,强调为人民服务,强调对国家和集体做贡献,就是要用职业道德去反对个人按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行事。这种理解,当然是错误的,是没有真正理解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
因为,道德总是一定的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同时它又必然要反过来为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服务,否则道德就失去了生命力。职业道德也不例外。我们国家目前的大局,是要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前就是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并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的职业道德建设,只能在这一大局下来行动,只能为这一大局服务。从改革这一大局来看,在一切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我们的事业同个人的正当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充分调动人的活力,调动人的能动性。在这种大局下来建设的职业道德,绝不是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相背离,更不是不顾个人的正当利益。相反,它还要根据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结合现实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一整套适应、符合、促进这一经济原则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广大职工的正当的个人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既要提倡职业道德,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又要讲究效益,保证企业和职工的正当利益,这是不是矛盾呢?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其实,两者正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企业、一个医院、一个商店,只要它的职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处处为顾客着想,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注意服务态度,重视服务质量……那么,可以肯定,企业、医院和商店职工的高尚职业道德,必然会给这个单位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增加每个职工的正当的个人利益。相反,如果职业工作者没有职业道德,甚至不负责任,敷衍塞责,以致弄虚作假,投机倒把,即使暂时可以捞到一些钱财,但从长远来看,不但对国家和本单位不利,就是对职业工作者本人,最终也是不利的。当然,在有些情况下,职业工作者的高尚职业道德,并不能直接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但这种高尚的精神将受到社会的尊敬,并成为人们效法的榜样,形成更高的价值。
其次,我们讲职业道德,既不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也绝不是鼓励和赞许人们片面地追求个人私利,而是要坚决反对“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当然要反对平均主义,反对吃“大锅饭” ,但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也同样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建设,也必然要为这一目的服务。
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在于,以一定的规范形式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并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也正是立足于整个社会和职业团体的整体利益,来调节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的。如果职业人员以“一切向钱看”的动机来追求个人利益,就势必见利忘义、舍义取利,不惜以牺牲职业团体或社会的利益为代价,来谋取个人私利。这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大的反社会性。它不仅仅直接腐蚀了各种职业人员的心灵,毁坏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信条,而且通过职业道德在道德感情上特殊的传递和感染作用,腐蚀其他行业人员的心灵,毒化整个社会的风气。最终,就会使我们试图通过职业道德的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而促进改革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事业的目的落空。
另一方面,道德要为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服务,职业道德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人的精神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的标志之一,就是要养成一种主人翁精神。这种主人翁精神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正确看待社会,一是正确看待自己。从职业道德素质上说,归根结底是要让职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牢固树立一种强烈的职业良心感和职业责任感,并使之逐步升华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职业人员自觉形成一种为社会奉献一切的情操,并在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充分确定和实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造就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的开拓精神。但是,在职业活动中抛开职业道德原则,追求“一切向钱看”思想和行为的职业人员,由于舍弃了职业团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舍弃了自己职业应有的最起码的良心感和责任感,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舍弃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舍弃自己应有的主人翁意识,津津乐道地陶醉在追求个人一己私利的思想行为中,成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
总之,我们在处理职业道德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时,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把遵守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原则对立起来,也决不把广大职业人员引向“一切向钱看”的错误道路上去。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切职业规范的形成,都贯串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因此,它的进步和发展,必将醇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环境,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面貌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为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履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中,对某些职业道德,由于它们对社会风尚的好转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向它们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如干部道德、新闻道德、教师道德、医务道德、商业道德等等。因此,在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中,还应该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把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重视和加强军队的职业道德建设[*]—— 《军人伦理学新编》序
在从现在开始的未来几年内,应用伦理学和职业伦理学的研究,有可能在我们国家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个应该有所突破的领域,也是一个必须有所突破的领域,更是一个能够突破的领域。我在几年前就提出,我们国家的道德建设工作,甚至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应该以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为突破口。现在的实践证明,这么做是有其独到的作用的。
军人伦理学的研究,历来是我国职业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军人伦理学的研究工作相对来说开展得比较早,取得的成就相对来说也比较多,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军队在我们国家中具有特殊地位,是因为我们军队的思想道德状况,能够对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状况,起到极其特殊的作用。因此,加强军人伦理学的研究工作,加强军队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有可能促进其他职业伦理学的研究工作,有可能促进其他职业道德的建设。
军人伦理学的研究,应该以什么为中心、以什么为最终目的呢?这大概是研究军人伦理学的同志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主张以研究军人的精神支柱为中心,以撑起军人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为最终目的。军人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军人什么样的精神支柱才可能是坚不可摧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军人的精神支柱,就是为祖国、为人民的献身精神。也就是说,真正称得上是我们这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军队的精神支柱的,真正称得上是这支军队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的,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道德理论上的军人的自我献身的精神。在我们国家中,尤其在现时代,军人就意味着献身,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吃亏” 。没有这种“献身”精神的军人,绝不可能在当前这种以“实惠”和“赚钱”为时尚的风气中,成为一名真正让祖国、让人民放心的合格军人。因此,有必要提倡这么一句:为祖国、为人民甘当“吃亏兵” !
社会上现在似乎流行着一种嘲笑、贬斥自我献身精神的倾向,好像人天生都是自私的,好像只有利己心才是“四化”建设的唯一动力,才能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似乎前些年我们国家之所以搞得不好,都是因为人们具有了这么一种自我献身精神的缘故。这种“流行色”是反常的、不和谐的;这种观点是荒谬的、有害的。如果让人们都放弃自我献身的精神,如果让人们都把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如果让一些人的所谓的魔性的欲望充分膨胀起来,那么,我们国家的“四化”建设,将不可能成功,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
军人伦理学,就是应该以强调军人的自我献身精神为主线索,从而帮助军人树立起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如果我们军队在这方面起了好头,我们的军人在这方面起了好头,毫无疑问,就将对全社会和全体人民,起到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由王伟、夏伟东等同志编著的这部《军人伦理学新编》 ,在总体构思上,我认为是突出了军人的自我献身精神这个主题的,或者说,该书的特点与长处,正在于紧紧抓住了这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构建出较新颖的框架体系,用有一定深度和说服力的理论,阐述了军人自我献身的问题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其他一系列问题。我相信,该书的出版,尤其是该书作为军队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将能够对军队的职业道德建设、对军队的军人伦理学研究,起到应有的作用。
理论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育伦理学》序
早在几个月以前,《教育伦理学》的作者就把这本书的初稿寄给我,希望我能抽时间看看这本书,并为它写一个序。
开始,我曾婉言谢绝了作者的这一请求,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时间来阅读这本著作,另一方面是由于感到自己对职业伦理学缺乏研究,恐怕写不出什么有益的看法。只是在作者的再次要求后,我才比较认真地读完了《教育伦理学》的初稿,觉得这本《教育伦理学》确有自己的特色,值得向读者推荐。由此,联系到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分类、实践(应用)伦理学及职业伦理学的发展等许多问题,也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我的看法。
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有鲜明的实践性,借用中国的传统说法,也可以说它是一门强调“知行合一”的科学。人们早就认识到,作为对道德现象所进行的特殊反思,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更重要的,它还是人们应当依照其准则去行动的价值标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必能行” 、“知而不行,不能为知”等命题,从伦理的意义上来理解,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自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把伦理学、政治学归在他所说的实践性的科学之中。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用了大量的篇幅,力求使人们在实践中能奉行他所说的中道原则,从而能更好地调整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们,特别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都特别强调伦理学的这种实践性的特点。康德把他的有关伦理学的最重要的著作命名为《实践理性批判》 ,根本原因就是,在他看来,人类的“德性之知”是同实践不能分离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马克思才把道德看做是用“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总是把对道德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同对人们的规范性要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所谓的规范伦理学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分工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分工而形成的职业道德的出现,使得伦理学也不得不向两个方向发展,即所谓理论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又称应用伦理学) 。在理论伦理学中,到20世纪初,又产生了所谓元伦理学,它们特别强调对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分析,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概念本身的演绎中来建立各自的严密的理论体系。自20世纪以来,元伦理学在西方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曾经在西方伦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发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由于它把有关道德现象的理论同现实中人们的实际道德关系割裂开来,因而,这种理论愈抽象、愈严密,它的实用性就愈微小,它几乎完全无助于西方现实社会中道德问题的解决。因而,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元伦理学开始衰落了,一些伦理学家似乎又开始转向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要求伦理学的研究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调整。
在元伦理学向抽象的、脱离实践的理论分析方向发展的同时,与其相对立的、以实用为目的的职业伦理学也日趋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的要求愈来愈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弗兰克·梯利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指出:“我们可以把伦理学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 ,“前者发现规律,后者应用规律,前者告诉我们已做的是什么,后者告诉我们应当做什么,实践伦理学是理论伦理学的应用”[5]。在一般科学研究中,我们也常常把理论和应用(或实践)加以区分(如理论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等) ,因此,梯利对伦理学的这种解释,一般来说是正确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理论伦理学和应用(或实践)伦理学的关系,是有自己的特殊意义的。
伦理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完善:完善个人、完善社会和完善人类。当然,这里所说的完善,主要是从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理想境界诸方面而言的。因此,即使是理论伦理学的研究,也决不应该离开人们的现实的道德活动,也有其独特的实践性;同样,即使是实践(应用)伦理学的研究,也不能忽视其理论的重要,一定要有相当的理论深度。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理论伦理学绝不能停留在脱离时代的丰富生动的道德现象的概念范畴的逻辑推演上,而要使新的伦理学的理论研究,能够真正成为人们现实道德关系的升华和结晶。否则,我们的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就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或者成为脱离实际的说教和空想,或者成为落后于时代的沉渣,归根到底,都无助于“使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这一崇高目标的实现。
理论伦理学是对人类社会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因而,人们往往也把它称为道德哲学。严格说来,作为一本理论伦理学的著作,主要应当是以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去分析、研究和概括道德现象中那些最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应该去探讨、归纳道德领域中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看到,现在有些理论伦理学著作(包括我自己所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内) ,在这方面都显得缺乏深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作为一种教科书的体例,需要有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论述等等,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本来可以纳入实践(应用)伦理学中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许多具体要求,都容纳在理论伦理学之中。因此,随着实践(应用)伦理学的发展,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学从理论伦理学中分离出来,对于伦理学本身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实践(应用)伦理学,应当是以一定的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某种道德哲学作为知识基础来研究不同领域、不同的社会关系中道德准则的特殊形式,它要研究一定的道德准则的形成、形式、职能、应用、适应范围及作用的规律等等。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实践(应用)伦理学虽然比较着重于不同领域、不同社会集团的有关人们“应当”如何的研究,但是,我们还必须尽可能给这种“应当”以理论的说明,即指出人们不仅“应当”去做什么,而且还要使人们懂得为什么这种“应当”是应当的。
从历史上看,在伦理学领域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统一的伦理学,它们往往既有理论的反思,又有规范的要求,从而在较长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它们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从20世纪开始,在西方,理论伦理学中的元伦理学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在最近一二十年来的伦理学发展过程中,长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应用伦理学,在西方却异军突起,大有代表伦理学发展的新趋向之势。当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著名伦理学家,都从元伦理学转向了实践(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反映了伦理学研究的这种最新趋势。一些西方的学者们也正确地指出,由于元伦理学在西方的道德危机面前束手无策,因而使实践(应用)伦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宇宙伦理学以及各种职业伦理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伦理学家们还力图使伦理学的研究能够解决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所带来的许多新问题。这种趋势方兴未艾,正在不断发展。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们在实践(应用)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对实践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职业伦理学的研究,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我国的职业伦理学研究所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广阔的,除不少论著以职业道德命名外(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有关职业道德的著作,也都可称为职业伦理学;严格说来,职业道德的著作和职业伦理学也还有一定的区别,前者较多地强调规范,后者较多地注意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以职业伦理学命名的也有医学伦理学、军人伦理学、教育伦理学等。这些有关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学的著作,大多数都能依据我国各种职业内部及本职业与其他职业之间的道德关系的实际,对各个特殊领域的人和人之间的道德准则的形成、形式、职能、应用、适用范围及作用的规律等等,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对促进我国职业伦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我们提出的较高的要求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实践(应用)伦理学或职业伦理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有些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学的著作,在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等方面,较多地沿用了理论伦理学或伦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再加上对有关职业的具体事例和行为准则,往往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就显得单薄和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
王正平等同志撰写的这本《教育伦理学》 ,能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为知识基础,紧密地结合教师劳动的特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劳动的关系、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师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教育作为一种职业的特点,构建起了自己的教育伦理学的结构体系,摆脱了用伦理学原理再加上职业事例和职业准则的机械方法,使人感到作者确实是花费了艰苦的劳动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读后也有很大的启发,受到了有益的启示。可能是由于集体写作和时间较短的关系,有的章节显得较为薄弱。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好书。
重视对科技伦理学的研究[*]—— 《科技伦理学》序
这本《科技伦理学》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密切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关最新成就,分析了科技伦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提出了科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论述了科技评价与科技道德评价的关系,概括了科技人员的理想人格,探讨了科技道德的教育和科技道德修养等问题,较全面地论述了科技伦理学的各个重要方面,这对我们了解、学习和掌握科技伦理学这门新兴的学科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
正像作者所强调指出的,科技伦理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人类,使自然界能够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在利用和控制自然界的过程中,在人和人之间,必然会发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协调一致地利用与控制自然界,就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规范来调整这些矛盾。科技伦理学正是在这一客观的要求下产生的。同时,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同时,还有一个如何对待自然才会有利于人类自身、有利于子孙后代的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到底,也还是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技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职业伦理学的范畴,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有关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客观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工作本身的特点,在科技人员中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科技职业心理和科技规范、准则。当人们自觉地对这些规范和准则加以概括,从而将其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时,这些规范和准则就可以发挥出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巨大的能动力量。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人们的崇高理想,从而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精神,对加速我国的“四化”建设,保证我国“四化”建设的方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我们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为了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要求相适应,科学技术人员就必须具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如关心集体、造福人民、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进取、团结协作、大胆创新、严谨治学等等。同时,在改革开放中,在吸取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中,也应该注意抵制资产阶级的腐朽道德观念。在科技工作中,必须注意经济效益,注重科技成果同生产实践的结合,注重科技咨询和开发,这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反对资产阶级所奉行的拜金主义,反对“一切向钱看” ,反对为谋取个人私利而弄虚作假、剽窃别人成果,反对把科技知识作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手段。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所有科技人员之间的真诚合作和相互帮助。由于科学技术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很多重大的科研项目中,没有这种合作和相互帮助,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几乎是不可能的。竞争是必要的,因为没有竞争机制,科学技术同样也不可能有迅速的进展。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资本家的利益,人和人之间不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相互对立关系,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竞争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有原则的不同。一般说来,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在竞争中,要注意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不坑害别人,不抄袭别人的成果,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并且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方便。总之,竞争必须是为了共同前进,要把协作同竞争统一起来,尽量减少内耗,使竞争成为一种合力,并最终能加强科技人员之间的合作,使科技工作不断地得到发展。
本书主编徐少锦同志,对科技伦理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并曾和我多次讨论其中的有些问题。1986年,我曾和他一起研究过本书的提纲。全书写成后,又送给我阅读。我在通读全书之后,觉得很受启发。本书的内容比较丰富,理论分析比较深刻,注意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对科技工作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概括得也很好。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开拓创新的著作。关于科技伦理学的体系结构,还需要广大科技伦理学工作者继续不断地加以探索和讨论。这本书所作的研究,对我们在今后进一步完善这门新的学科,无疑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加强对应用伦理学的研究[*]—— 《医学伦理学导论》序
何兆雄同志将其所主编的《医学伦理学导论》的稿子示我,并嘱我为此书写一个序。尽管教学和行政工作较忙,我仍抽出一些时间,读了这本书的清样,并乐于写几句有关医学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方面的一些粗浅的意见,供本书的读者参考。
我虽然长期从事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但重点主要是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方面。最近几年来,自己本来希望能更多地注意中外伦理思想史和中西伦理比较方面的研究,以便集中精力,完成我多年准备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稿。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不得不从事于有关整个社会的伦理价值导向的研究,以致中外伦理思想史和比较伦理学的研究,也不得不暂时中断。对于医学伦理学,很久以来,虽然也想做一些必要的研究,但终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未能如愿。借此机会,阅读了何兆雄同志主编的《医学伦理学导论》并为其作序,也可以算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一般来说,伦理学是一门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伦理学可以分为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三大部分。理论伦理学是一切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对整个伦理学(包括对思想教育科学、德育学等)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论伦理学主要探讨道德的起源、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不同时期的社会作用,研究道德同物质生活的辩证关系,研究道德的最高原则和最高理想等有关道德的根本问题,研究有关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等等。理论伦理学当然也要涉及道德规范和实践伦理学方面的问题,但是,它只是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的概括,不涉及它们的具体内容。理论伦理学在研究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时,也探索伦理学研究的方法。方法论的研究,对于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总的来说,社会科学都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方法,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等等,但这还不够,每一门科学都还必须有适应于本门学科的特殊的方法。
规范伦理学,在中西伦理学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伦理学。西方自从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开始,直到19世纪末,除少数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包括少数神学伦理学家)的理论著作外,大多数伦理学著作,都可以说是一种规范伦理学。当然,在一些规范伦理学的著作中,也往往涉及一些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宗教伦理学中,就有一部分是强调道德起源于神的理论,但就其总的内容来说,仍然应当归属于规范伦理学之内。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同分析伦理学的出现密切相联系,整个伦理学有着从规范伦理学向理论伦理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总的来说,分析哲学的主要倾向是把哲学、伦理学从实际引向空洞的、抽象的语言文字的逻辑分析,但就其重视“分析”来说,使伦理学的研究带有相当的理论色彩。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伦理学研究开始从理论伦理学转向实践伦理学。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各种实践伦理学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如军事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教育伦理学等等。各种应用伦理学的发展,对于进一步调整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实践伦理学,又可以区分为应用伦理学和职业伦理学两个部分。所谓应用伦理学,主要用来概括比较一般性的道德实践领域,如医学、军事、教育、生态、工程技术等等,研究的是一些更为广泛的问题。所谓职业伦理学,主要用来概括某一个具体的职业领域,即研究具体的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问题。这样,应用伦理学常常重点研究由人的活动造成的有关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道德后果问题,而职业伦理学则常常重点研究职业人员本身的道德准则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问题。例如,同是医学实践领域,但作为应用伦理学的医学伦理学和有关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伦理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职业伦理学主要研究职业工作者的道德问题,而医学伦理学则同时要涉及与生命和死亡有关的更为广泛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应用伦理学的概念大于职业伦理学的概念,应用伦理学甚至可以包容着职业伦理学。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医学伦理学中,也往往包括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内容。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与人的生死有关的一切伦理道德问题。由何兆雄同志所主编的《医学伦理学导论》 ,在吸收国内外有关这一问题的成果的同时,在理论体系和实践论述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创新。我相信,此书的出版,将会对我国这门学科的研究,起到促进的作用。
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医学科学和医务实践正越来越多地面对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同人们的伦理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的。加强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讨论、分析和回答那些有关伦理价值的难题,对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
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伦理学》序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怎样才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使企业既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能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对社会和国家做出有益的贡献,这是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诚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仍然应当指出,伦理道德因素,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只注意体制改革、技术改造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等而忽视伦理道德的因素,要想很好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仍然是不可能的。
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追求利润、强调效益和激烈竞争,给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企业,既带来了积极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和国家的收入,提高了企业各种人员及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培养了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人才;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企业经营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在大力发挥商品经济所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它的消极效应。对于这些消极效应,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注意和纠正,任其发展下去,不但要危害企业的发展,而且最终将会影响、阻碍甚至破坏我们的国民经济的顺利前进。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商品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等价交换、自由竞争所诱发的某些人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泛滥,从而造成在企业中的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弊病。从经营思想上来看,只重视经济效益,单纯追求利润而不顾社会效益;从产品生产上来看,不顾质量,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直到危害人民的生命;从服务态度上来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态度恶劣、见死不救等,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如果从整个人类更长远的利益来看,在唯利是图的思想影响下,恣意向自然界索取而破坏生态平衡,任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环境污染,不仅对现在一代,甚至会对子孙万代,造成无穷的后患。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严重不安,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后果。
现实情况有力地说明,越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需要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更为突出的是企业的道德建设,充分认识道德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便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当前解决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时,有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注意到扩大企业规模、引进最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成本控制、实行奖惩制度、改善经营机制以及扩大广告宣传等方面,应当说,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还应当看到,如果只是看到这样一些有形的、行政的、技术的管理的作用,而忽视精神、道德方面的作用,那么,这些措施或者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虽能暂时发挥作用,也很难持久下去,最终不但不能使企业摆脱所遇到的困难,甚至会适得其反,使企业的困难愈陷愈深。
从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进步发展来看,日益众多的问题,都同企业的伦理道德问题密切相关。为了使企业能够不断健康的发展,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领导同广大成员的“和谐”问题,企业活动对社会应负的道德责任问题,企业的发展同生态平衡的关系问题以及企业信誉、企业精神和企业的职业道德准则、企业职工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等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更好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企业,更应当自觉地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正确地解决企业中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不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要既强调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社会效益,绝对不能唯利是图,假冒伪劣,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民利益;都要正确处理企业领导同广大职工的关系,明确各种不同的从业人员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都要努力发挥广大群众对企业的义务心和责任心,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特的企业精神。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当把发扬职工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看做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本身的发展,必须伴随着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觉悟的不断提高。只有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来教育广大职工,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来加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只要我们能够在加强行政管理诸种手段的同时,再加上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就一定会更好地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形成高尚的企业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思想成为我们企业的独有的优势。在当前各个企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条件下,我们的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人的素质特别是优良道德素质的作用,发挥每个职工爱企业如家、把企业发展看做是高于自己发展的精神,把个人利益融合到企业兴旺发达的利益之中。我们在革命时期,曾经有效地发挥了我们的思想道德优势,今天,我们应当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更加注意发挥我们新的思想道德的力量。
在发扬企业的思想道德的优势中,我们还应当特别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我国是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应当善于吸收、改造、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体系与道德观念。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整体精神的传统,有先义后利的道德原则。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封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先义后利”的思想,早已过时,但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有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和企业整体的利益,我们今天仍有“义”和“利”的关系。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国家利益、企业利益,提倡“见利思义”和“见得思义” ,反对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中华民族历来提倡“人际和谐” ,提倡“和为贵” ,强调仁者爱人,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思想,对我们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增强企业内部各种人员的友爱和谅解,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都知道,艰苦奋斗、刻苦耐劳、自力更生、勤俭创业,几千年来都是同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一种特有的优秀道德品质,更值得我们发扬。这对于反对当前出现的某些挥金如土、奢侈浪费、斗财夸富、一掷千金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尤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还应当指出的是,如“诚实守信” 、“公平正直”的优良道德传统,对于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诈骗投机、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情况,也有重要的作用。总之,只要我们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就一定能够使我们的传统道德,在新时期发挥出有利于我们企业发展的新的积极作用。
这里,在谈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时,我还想顺便提到日本的一点情况。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当时的著名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1840—1931) ,作为日本“株式会社”企业组织方式的创立人,曾经在日本的企业经营方面,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论语》算盘”论。涩泽荣一还专门写了一本《论语讲义》 ,他说:“拨算盘是利,读《论语》是道德。余则相信《论语》 、算盘二者,应该相伴随,相一致,故咀嚼《论语》的教论以为处世之信条。今为……说明二者调和并行的理由而做此讲义。 ”涩泽荣一根据他的“ 《论语》算盘”论,使企业得到了发展,终于使他成为日本企业界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说:“我明治六年辞官,进入本来就向往的实业界之后,我和《论语》就有了特别的关系。这就是我刚成为商人时,心里有所不安。即想到今后要在锱铢必较中度过一生,应该有怎样的操守呢?此时我想起来以前学过的《论语》 。《论语》里说的是修己交人的日用之教。……我可以按照《论语》的教谕经商谋利。 ”我们知道,《论语》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一本重要经典著作,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伦理学》 。一个日本企业家,能够自觉地把中国古代的一本有关伦理道德的经典,运用到企业管理和操守做人等方面(尽管涩泽荣一对孔子的《论语》的理解,是加进了许多他个人的思想的) ,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功,那么,在孔子的故乡,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来批判地继承《论语》的思想,并运用它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儒家传统的道德和日本自身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结合,在日本企业中,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到这种传统的抑制和改变。因而在日本,与极端个人主义不同,具有东方特点的企业集团主义则有着相当的影响。日本的一些企业,特别重视广大职工的伦理道德教育,一些伦理学研究所也同企业结合,为企业职工编写有关伦理道德教育的教材,形成所谓上班前的“天天读”的制度。日本的一些企业,非常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把企业的伦理性看做企业活动的重要要求,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企业伦理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维护私有制为目的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企业伦理教育的加强,则必将会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为了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从20世纪以来,人们在加强企业管理的研究的同时,就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注意对企业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尽管已注意到人的思想的作用,研究如何使企业更快发展的理论也曾经层出不穷,但是,企业伦理学的概念,长期未能出现。在20世纪前60年的时期内,由于伦理学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对有关道德的概念的分析上,存在着严重脱离道德生活现实的纯理论研究倾向,因此,对企业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因素的研究,始终未能够进入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视野之内。
企业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才受到西方学者注意的。尽管这一科学还处在一个形成的初期,甚至可以说,它还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交叉学科,但应当承认,对于企业发展中的道德因素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应用伦理学家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就现代世界伦理学发展的新趋向来看,在从纯粹抽象的分析伦理学走向应用伦理学的这一不可避免的转变过程中,企业伦理学必将会成为应用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企业伦理学可以视为主要研究企业活动领域内的道德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还必然会涉及企业精神、企业的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企业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企业各种人员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以及有关公正、荣誉、义务、良心范畴等问题。
谢洪恩同志将其新著的《企业伦理学》的绪论及全书目录送我,要我为本书写一个序。我虽长期从事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但对有关企业的伦理道德问题,只能说是一知半解。最早,我专心致力于伦理学原理和中西伦理思想史及道德原则的研究,最近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道德及有关问题的研究,更无暇多考虑有关企业伦理学的问题。由于谢洪恩、贺南松同志主编的这本《企业伦理学》是我看到的最早的一本关于这一研究领域里的开拓之作,而且对有关企业伦理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所以我写了上面的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对于这一问题,能够作进一步的研究,更好地加强人们对企业伦理问题的重视,使我国的企业都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加强商业道德建设 治理商业道德环境[*]—— 《商业伦理学》序
当前,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不断给我国的道德文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经济—伦理” 、“历史—道德”的冲突仍然困惑着人们。商品经济既有积极作用,又免不了有消极影响,只有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它的双重效应,才能对社会道德状况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确实要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尊重个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和个人才能的发挥。商品经济鼓励人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人的聪明才智,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团结互助等传统道德;商品经济增强了个人的权利观念,但这并不等于说只要道德权利,不要道德义务;商品经济增强了人们的效率观念,这对于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绝不是说“功利主义”必须成为现阶段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
从近年来商业活动的现实看,假冒骗、卖假货、短斤两、假冒商标、随意涨价、索取回扣等现象屡见不鲜。从更广的范围看,拜金主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钱权交换等腐败现象。它既腐蚀了干部和群众,又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但目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社会舆论导向对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看得很充分,而对其中产生的消极效应或是掩盖之,或是视而不见。如果任其发展,它所付出的代价是难以弥补的。经济现代化必然伴随着一种价值观,我们决不能牺牲社会主义价值观去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要寻找一条既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
博士生刘光明的近作《商业伦理学》是一部比较系统地探讨中西方商业活动中的道德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商业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窗口,它联系着千家万户,商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水准,所以,商业道德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在该书中,作者试图通过对目前我国商业道德环境的治理,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道德状况好转找到突破口,他的这种努力和尝试是富有创见性的,也是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今天在他这本书付印之际,我为此书作序,并推荐给从事商业流通领域和所有关心中国伦理学事业的人们。
为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而努力[*]—— 《德育教师形象设计》序
今年2月,张明德同志将他撰写的《德育教师形象设计》一书的清样送我,希望我能为这本书的出版写几句话。40年来,我一直从事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也是一名德育教师。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深感对我们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同志来说,看一看这本书是很有益处的。
思想品德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同塑造人的灵魂、升华人的品质密切相关的。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世界各国在发展中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其中,人的素质,特别是人的道德素质的竞争,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德育工作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对从事这一工作的德育教师的特殊的素质要求。值得指出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重智轻德的倾向,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智育第一和分数挂帅的思想指导下,一些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把怎样应付升学考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甚至是唯一的要求,把思想品德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或者是无足轻重的。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也受到了不应有的轻视,导致了一些德育教师也陷入了不应有的误区,对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职业也产生了种种错误看法,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青少年的义务感和责任心。这种思想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将直接影响到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是我们应当及时加以纠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德育教师,究竟应当怎样来完成自己的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使命呢?他怎样才能通过完善自身来完善自己的教育对象以至完善社会呢?一个德育工作者,应当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特别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自己在思想品德方面,能够言行一致,成为自己教育对象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率。
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学习做人,就是要努力陶冶自己的性情,变化自己的气质,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就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是把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去要求别人。荀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这里的意思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学习的目的是要使自身具有美德,而一个没有道德的小人,学习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用学得的知识,帮助自己的兽行。一般说来,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当然也是人们认识社会、把握完善自身的一种知识,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把这种知识变成自己的行为,那么,这样的人是不能被认为具有了这种知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强调的“知行合一” ,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如王阳明所说:“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知悌?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一个人每天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去教育别人,而自己奉行的却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又有谁肯承认他确实具有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有关知识呢?《周易·系辞下》说:“履,德之基也。 ”《论语·宪问》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荀子·大略》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习斋也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学问。 ”以上诸语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都特别重视言行一致的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确有少部分从事德育工作的人,把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当成一个只照别人而不照自己的手电筒,有的人甚至把这一神圣的职务,当成是追求个人名利的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而不但不能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反而败坏了德育工作者的声誉。因此,我们广大的德育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在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上下功夫,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加强修养,艰苦锻炼,从而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更好地担负起我们应当履行的责任。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中,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对更好地教育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对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德育教师形象设计》一书,从德育教师的资格确认、德育教师的人格塑造、德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德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德育教师的献身精神诸多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提高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修养,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加强医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简明医学伦理学》序
1997年1月,我同几位在京的同行一道,赴西安参加第四军医大学的一项教学成果的鉴定。在这期间,郭照江教授来到我住的地方,谈到他们想编写一本适应我国当前情况的《简明医学伦理学》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我之所以认为他们这个想法是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只有它能够紧密结合时代所提出的新的问题,能够反映现实的要求,提出为现实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它才是有生命力的。他还特别提到,他们将组织一支精干的学术队伍,尽力把这本书写好。经过编撰者的努力,这本书终于写成了。我未能阅读这本书的全文,只看了其中的几章。我觉得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一些有关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都阐述得比较正确,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道德问题,也都能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和论述;二是,本书注意到把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同医务工作者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医生的职业道德相结合,同市场经济所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相结合,从而使本书有一种较强的现实感。
自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会的道德风尚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也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在人同人的现实的交往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不讲职业道德甚至损人利己的现象。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对于有些人来说,似乎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获取更多的金钱,追求个人的享受,因此,除了个人的利益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的任何事情值得人们去关心了。这一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蔓延,就造成了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这是人们都知道的。而在人们的职业生活中,也正是由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蚀,造成一些人缺少职业道德,甚至失职和渎职的严重情况。
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低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历来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伦理学家都特别注意的。不论什么社会,如果所有的人,都只是关心个人的私利,不知道或不愿意去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就必然会加剧,这个社会也就无法能够保持稳定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道德问题,特别是社会风尚的好坏,是历来一切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的。在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一些明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这一问题也作过十分重要的论述。汉代的著名思想家贾谊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他认为,道德的作用,就是能“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他还说:“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他所说的“礼” ,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道德,他认为,那些只能见已然而不能见将然的人,是一些没有聪明和智慧的“凡人” ,而只有那些他所谓的明智的人,才真正知道道德的重要。
“医学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对于加强全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道德觉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总是要同医务工作者发生各种各样、或多或少的关系。如果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能够发扬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患者解除痛苦,那么,他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和道德风尚的改善,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当然,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要靠各方面的努力,即我们现在常说的要综合治理,其中,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廉政建设的加强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党政干部的以身作则,没有廉洁的行政队伍,要想有好的社会风气,谁都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的国家,正在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这是我们的社会风气能够得以好转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也必须强调,提高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样又能够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反过来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从社会风气的改善来看,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感情的传递,能发挥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行为,往往能给他人以精神的启迪,催人向善,发人自新,使人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感情,并自觉自愿地想使自己的行为也能给别人带来一种好的道德感情,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点,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来说,尤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一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在自己的医务活动中,总是能够以自己对工作的极端责任心,给患者以精神的安慰,使患者感到内心的温暖。当不同的职业工作者从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那里受到这种道德感情时,他们就一定要把这种道德感情,继续不断地传递给其他一些人,而这些人又同样会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中,再向更多的人传递。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医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从患者的困难着想,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在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总之,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应当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的领域。自古以来,一些中外名医以其精湛技艺和高尚医德造福人民,被人们世代传诵。在当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从医者的医德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我们当前的医德医风状况又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因素。这一切都决定了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在培养新世纪的医学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由衷地期望广大医学伦理学工作者为把美好的医德带入21世纪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部军队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评《军人思想道德修养》
《军人思想道德修养》 (以下简称《修养》 )一书,是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组织下,由王联斌、翁世平等全军十余名长期从事军队伦理学教学、研究的专家教授编写,国防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部思想道德修养教材。本书的编写,力求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较好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军院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和部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我军思想道德教育的进一步理论化、规范化、系统化提供了示范性蓝本,特别是对当代军校学员、青年军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览全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长。
一是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修养》在开篇《导论》中即明确指出:革命军人思想道德修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这是全书的宗旨。全书各篇、章中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阐述革命军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意义、原则规范和途径、方法,以及对当代军校学员、青年军人立德成才的基本要求时,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如在阐述革命军人立德与成才的关系时,联系当代军人军旅生活的实际,深刻揭示和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革命军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新要求,以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 ,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对革命军人健康成长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再如,在确立革命军人理想人格时,强调坚持以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五种革命精神”等理论和要求为指导。
二是从当代军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的时代高度,揭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纵观人类历史的进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当代军校学员、青年革命军人,是新世纪的建设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崇高而神圣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既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催人奋进的内在动力。《修养》从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经受和平时期的各种考验和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三个方面,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当代革命军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阐明了立德在培养新世纪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崇高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对当代革命军人思想道德修养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从而把革命军人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建立在了对历史使命的科学认识,进而激发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的基础之上。这样,修养的他律性在道德情感的催化下,就比较容易进入自律的境界。
三是较为系统地阐释了适应我军新时期治军规律和特点的道德规范体系。思想道德修养是借助道德规范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实现的。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治军规律和特点的道德规范体系,是培养革命军人良好思想道德的核心工程。《修养》一书着力于这方面的建设,层次清晰地展现了以“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为最高标准,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尊干爱兵、拥政爱民等一系列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军人道德规范体系,并且围绕主要道德规范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范式、途径和方法。
四是坚持了革命军人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指出:“解放军是个大学校,经过这个大学校培养的大批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军人,将会成为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的传播者,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永葆革命军人的本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在这方面,本书的一个可贵且有创意之处是:在提倡和阐述先进性要求时,注重与广泛性的要求相结合,寓广泛性于先进性建设之中,注意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军人道德规范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阐述崇高理想时,注重从共同理想入手;在论证陶冶高尚的生活情操时,注重以大众层面上的生活情操为基础循序提升;在提倡“应当”如何做的行为标准时,也提出了防止“失当”的“戒律” ,如在处理官兵关系中提出了“严禁打骂体罚战士”等“六禁”和“不辱” 、“不谤” 、“不贿” 、“不怨” 、“不嘲” 、“不拍”的“六不”要求;在婚恋生活中提出了忌“重色轻德” 、“违章恋爱” 、“以怨报怨”等“八忌”规范。总之,在坚持思想道德建设高标准的前提下,把先进性与广泛性在道德生活实践的层面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有倡有戒,倡戒结合,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
五是较好地体现了继承优良传统与发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我们进行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统一。《修养》一书较好地贯彻了这一精神,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方面,既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品格的共性,又特别重视具有军事职业个性特色的优良武德传统,尤其是对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思想道德修养的角度给予了概括总结和提升,并着力于开掘和揭示那些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另一方面,在讴歌时代精神和当代英模人物时,多是赋予其民族的品格和我党我军崇高人格的内涵,如从多层面、多视角充分展示伟大的抗洪斗争精神等所蕴涵的民族品格和理想人格。所以,该书显得重传统而不轻今,厚当代而不薄古;既有历史的、知识的厚度,又有时代的、战略的高度。
医学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力作[*]——评郭照江教授主编的《医学伦理学新编》
看到郭照江教授主编的《医学伦理学新编》一书,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几年前的一些往事:1997年1月,受有关部门委托,我和几位在京工作的教育界同行专程赴第四军医大学,对该校一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鉴定。其间,长期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的郭照江教授曾登门造访,同我谈了许多关于本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的想法,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1998年,他又将《简明医学伦理学》的部分书稿送我审阅,并请我为之作序。在阅读所送书稿的基础上,我为该书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序言。不仅仅是对那本书做出自己的评价,同时也阐发了自己对医学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些认识。时隔六年,郭照江教授又在人民军医出版社推出了《医学伦理学新编》 ,我由衷表示祝贺。
《医学伦理学新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封面新颖、印制清晰、装帧精美、分量厚重。在了解全书的思路和框架,翻阅重点章节之后,我更加感到此书理论观点正确,内容丰富,堪称一部既有分量又有特色的医学伦理学著作。
主编在绪论中表达了自己对医学伦理学的深刻理解和系统认识。对基本概念的阐释,采取了科学界定、历史考察、全面分析和具体说明的做法,既有利于授课,也有利于学习;对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基本问题、框架体系及社会职能的介绍清晰明了;特别是将医学伦理学的学科特点归纳为“阶级性与人类性的统一、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和规范性与辐射性的统一” ,我感到确有新意。
进一步阅读了本书的有关部分之后,我注意到该书的思想脉络是清楚的、正确的,反映了主编和作者们对相关大政方针及宏观要求的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并能联系实际地加以运用。例如在阐释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特色时,强调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认识路线和指导思想,为研究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指明了方向,并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归结为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特色。注意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倡导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一般职业道德要求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构建社会主义医德的一般规范。
这本新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它密切关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和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它努力跟踪医学科技的新发展,相当重视讨论生命伦理学的特殊问题和特殊要求;它及时反映我国医疗卫生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已经把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崇高精神编入“预防保健道德”一章,我感到出版于2003年7月的书籍,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
主编和作者们的学术勇气也是值得称道的,因为书中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新内容,从而提升了该书的价值,使之兼具学术专著的属性。比如,关于医学道德心理、关于参战与救灾的医德要求、关于医院现代化中的道德问题、关于新世纪医务人员的道德素养等章节,在以往的医学伦理学著作中是难以见到的。而这些问题又正是当代医学伦理学工作者应该加以重视,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借此机会,我想强调一个问题,这就是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红包” 、“回扣”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医疗腐败客观存在,过度收费和服务质量下降严重污染了“白衣天使”的圣洁形象,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和政府相当重视。2004年初,国家卫生部已经将“加强卫生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列为全年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并一再强调医疗卫生工作必须“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首位” 。我衷心祝愿我国医学伦理学工作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实际,面向社会,加强研究,多做工作,不仅要促进本学科的繁荣发展,而且应该为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出新的贡献!
注释
[*]本文原载《财经伦理学概论》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本文原载《北京日报》 ,1987-03-23;后收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讲话》 ,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1987。
[*]本文原载《军人伦理学新编》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本文原载《教育伦理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伦理学概论》 ,14~1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本文原载《科技伦理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本文原载《道德与文明》 ,1990(5) 。
[*]本文原载《企业伦理学》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本文原载《商业伦理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本文原载《德育教师形象设计》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本文原载《简明医学伦理学》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本文原载《道德与文明》 ,2004(2) 。
[*]本文原载《医学与哲学》 ,20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