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代修志与方志转型的发端

当论及近代方志转型的渊源,离不开对传统方志向近代转变历史脉络与主要特征的探讨,而从传统方志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地方志大致经历了由“图”到“志”的演变过程。具体而言,以南宋为界,在此之前传统方志经历了由舆图到图经再到图志的过程,此后方志已基本定型,表现出“图文并茂”或“图为附庸”的特点。而传统方志渊源流变,不仅仅是一种志书形式的外在变化,更是涉及修志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变革,由此推动方志发展形成一条由地理志向史志合一,再到趋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进路径。

梳理近代方志源流,可以发现传统方志向近代方志发展的过程中,方志篇目内容的广度、记载的深度以及修志的技术手段等,在沿袭传统之时,又发生了一些变革,这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体现了志书的时代特征与科学意义。而在近代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修志理念不断革新,“方志之学”开始由“编纂之学”向近代科学转化,梁启超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动态,率先提出“方志学”概念,由此使得民国通志馆大规模成立前的方志理念发生质的飞跃:方志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成为此后方志界探讨的核心问题,由此形成理论来源于修志实践,又对修志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良性循环,开启了近代方志转型发展新的历程。本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方志编修历史脉络的梳理,力图把握近代方志转变的历史渊源,勾勒近代方志发展的学术系谱,彰显近代方志体例、内容以及修志方法、技术手段等的创新发展,为进一步探索民国通志馆大规模创办背景下方志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