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货币国际化与汇率及其预期的研究相对较多,且大多数学者并未考虑汇率预期因素。多数研究支持货币国际化促进本币升值的观点。Maziad等(2011)研究了货币国际化影响汇率的渠道,认为前者会通过刺激货币需求来引起本币的升值。Frankel(2012)基于马克和日元国际化历程研究货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国际化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同时,谷家奎和陈守东(2016)发现随着经济条件的开放,两国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在金融危机期间倾向于增强,存在显著的汇率风险传染效应。反过来,汇率对货币国际化产生影响。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研究包括汇率在内的多个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小且长期呈升值趋势时利于货币国际化。赵然(2012)以美元、日元和英镑为对象,发现汇率是否能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实体经济发展未达到某阶段时,汇率会显著促进货币国际化。同时,朱孟楠和刘林(2010)研究发现汇率能够影响产出。显然,上述研究均支持货币国际化与汇率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的观点。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及其预期的关系研究。不少学者从跨境贸易结算角度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李晓和付争(2011)研究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影响汇率预期的原因,认为前者影响离岸市场人民币交易是主要因素。Lardy和Douglass(2011)研究表明,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非对称进出口结算量,跨境人民币结算多数发生在进口环节,离岸人民币持有量会随之增加,引致人民币升值预期。潘大洋(2015)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净流出,会导致离岸人民币的供求失衡,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张志敏和周工(2016)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汇率预期的影响,发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呈动态变化,当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上升引起汇率预期升值,而滞后一期结算量上升反而产生汇率贬值预期。除跨境结算外,亦有学者从储备货币角度研究。例如,Lo(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进展会引起储备货币币种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人民币需求上升,汇率升值。还有研究分别从世界货币的三个职能进行分析。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2016)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时变非对称性影响,升值预期以及汇率波动减小的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振”作用明显强于贬值预期,相对于贸易计价货币和投资货币,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对汇率预期变动的弹性相对较小。部分研究文献从投资者角度切入。Otero(2011)认为,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资产的相对收益将增加,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意愿将增强。蒋先玲等(2012)从货币替代和需求角度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会影响境外投资者和进口商的资产配置、货币选择,影响离岸市场的人民币需求,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

上述研究大多未考虑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及其预期三者的互动关系,近期才逐渐涌现相关研究文献。沙文兵和刘红忠(2014)构建S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和汇率预期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而升值预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但过快升值会引起反作用。罗孝玲和史硕(2016)运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及其预期之间表现出区制转换的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剧烈经济波动会抑制变量间关系。由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可知,大多数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和汇率预期三者间两两存在同向关系,但基本未考虑互动关系的时变性。考虑到宏观经济系统中变量内生性和经济不稳定性,本文将采用Nakajima(2011)提出的时变参数VAR模型进行研究。

本文将着重采用随机波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和汇率预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剖析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预期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建议。本文余下部分为:第2部分,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预期互动机制分析;第3部分,研究方法与指标说明,依次介绍SV-TVP-VAR模型方法和指标变量的选择及处理过程;第4部分,实证分析,首先采用VAR模型进行分析,然后采用SV-TVP-VAR模型在时变参数框架下研究变量间关系;第5部分,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