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认真总结90年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去实现我国新闻事业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中,作为党的创始人和最高领袖的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不但是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革命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宣传家。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毛泽东在其一生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报刊活动实践。可以说他的革命活动与报刊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他一生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投身革命报刊活动。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与同时期的许多中国共产党人一起,汲取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办报思想,继承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办报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新闻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毛泽东作为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间的党的最高领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与代表,其新闻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党如何运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手段,为创建共产党、开展政治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支持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经验与传统的集中概括,它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成为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也为后来几代党的领导人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它还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推进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思想为主要内容和基本标志的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经验与传统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经验与传统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开始,到1976年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长达5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曲折,但也取得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造就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这些经验和传统,经过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报刊活动家的集中概括,成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党的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

从历史上看,有几个重要的时间和事件,在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通过了一些关于报刊出版和宣传工作的文件。这些文件为党的新闻工作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确定了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规范,从而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是延安时期围绕《解放日报》创办和1942年的改版,中共中央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毛泽东等人做了一些讲话和指示。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报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其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标志着毛泽东新闻思想趋于成熟。

三是1947—1948年,以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和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为标志的事件,以及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前者是党的新闻事业中总结失误和教训的典型事件,后者是党的新闻思想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升华的重要标志,这些都是毛泽东新闻思想走向成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四是1956年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这次改革虽然由于从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而不得不中断,但是改革中所提出的一些思路,所形成的一些理念,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当时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这些重要事件及其他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一系列经验和传统。这些经验和传统包括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坚持新闻队伍业务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坚持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战斗作风,等等。应当说,这些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也都是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二、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宏大的科学体系,包括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文艺思想、教育思想、外交思想和新闻思想,等等。毛泽东思想所包括的每个方面的思想本身都是由许多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构成的科学体系,这些体系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结合为一个严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新闻思想就是这个宏大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闻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其所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可以说在毛泽东思想中是最具特色,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实事求是”,为毛泽东观察、分析、解决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指出:“做报纸工作的,做记者工作的,对遇到的问题要有分析,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态度。”[1]他认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不可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只有调查研究,才能达到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目的。他说,“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2],“记者到下面去,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要有冷静的头脑,要作比较”[3]。他强调,记者要善于分析事物的矛盾,如果“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4]。毛泽东认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新闻报道中必须选取具有“普遍性”品格的事物。他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要做到实事求是,真实准确。他要求记者要学会运用辩证法,注意防止和克服片面性,他说:“要求努力做到看问题比较全面,不管长文也好,短文也好,杂文包括在内,努力做到不是片面性的。”[5]毛泽东对新闻工作的辩证性的要求甚至体现在对观点和材料的要求上。他指出:“要学会用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必须要有材料,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材料不要多,能够说明问题就行,解剖一个或几个麻雀就够了,不需要很多。”[6]毛泽东不仅一贯倡导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而且自己身体力行。他的有关新闻工作的论著、讲话、谈话及自己撰写的新闻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他亲自领导和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活动,是新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后来又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过程中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随时随地都注意开展调查研究,而且亲手做过基本的农村调查。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础课和基本功,他强调指出:“我们的调查工作要面向下层,而不是幻想。同时,我们又相信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7]他还说,“坐在房子里面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8]。在毛泽东看来,新闻报道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离开了调查研究这个基础和过程,新闻宣传必然会是主观主义的,片面的,脱离实际的。可以说毛泽东的新闻宣传思想,始终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基于这样的历史观,毛泽东根据群众路线的精神提出“开门办报”,面向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说:“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10]毛泽东要求从事报刊工作的人要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的福利服务,为教育群众服务。毛泽东“群众办报”的思想,还包括在新闻工作中必须集中群众的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反映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11]。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中,毛泽东明确指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12]

由此可见,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一些基本观点在新闻领域运用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毛泽东的阶级理论、党建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都渗透在毛泽东新闻思想中。毛泽东新闻思想中论述新闻宣传与政治的关系、与革命的关系、与外交的关系,新闻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党性原则,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等内容,与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建思想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构建一个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以适应新世纪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新闻学学科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顾名思义,这个理论体系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反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二是要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当然,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新闻学,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反之,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就应当是反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本质的。

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反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就需要我们所创立的新闻学理论体系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所应具备的基本性质,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等等。

要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我们所创立的新闻学理论体系能够准确表述我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应采取的发展方略,所应体现的风格特点,等等。

上述要求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所具备的。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已成为时代的诉求,而毛泽东新闻思想可以而且应当为之提供丰富的思想营养和理论资源。

毛泽东新闻思想对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有着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报刊活动家,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观点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这就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新闻思想,既受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国际无产阶级领袖新闻思想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和新闻工作实际需要的新闻观点上。如他提出: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报纸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办报、办新闻事业是为了革命,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党报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要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始终放在中心的地位;党报要坚持唯物论,讲究辩证法,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维护新闻真实性;党报要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党报要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党报要坚持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增强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党报要采取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准确生动的文风;党报要建设又红又专的新闻队伍;党组织要把党报作为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要坚持和改善对党报的领导;等等。

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他关于党报性质、功能和作用的阐释。例如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明确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他认为,新闻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他还把“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看做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13]这一系列观点成为他新闻思想中的精华和代表性观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精髓和基础性理论,而这些都是他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的东西。

总之,毛泽东新闻思想,虽然吸收了许多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新闻思想中的内容,但其基础和核心的东西还是中国的东西,其基本内容是对中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

我们要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色,就要在研究中国国情,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外国有益经验,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闻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科学总结,形成了一套关于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观点和重要的指导原则,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新闻思想和观念,反映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很好地加以继承和发扬。

毛泽东新闻思想所涉及的新闻宣传观、新闻舆论观、新闻事业观、新闻自由观、新闻伦理观、新闻业务观、新闻管理观等一些基本观点,以及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等一些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我们学习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宝库。通过了解和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可以学习和认识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并运用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和客观规律。

四、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历史局限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特别是列宁的新闻思想,借鉴了苏联报刊工作和通讯社工作的经验和传统,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党情,确定了新中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体制模式。伴随着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毛泽东新闻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是不容否定和抹杀的基本事实。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长期来未被彻底清除的封建意识对党内的严重影响,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向苏联“一边倒”的决策所导致的新闻界一味学习苏联经验而受到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响等因素所造成的各种弊端,以及由于毛泽东本人在指导全党和全国工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失误,特别是后期所犯的严重的错误,致使毛泽东的某些新闻观点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毛泽东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情况认识不足;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识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造成了他的一些失误。特别是他在关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14]这些都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后果,也给党的新闻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充分肯定毛泽东在指导党和国家新闻工作中的成就、经验和贡献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其中的问题和失误,对于深入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有效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问题和缺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片面强调报纸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属性。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城市中的其他工作,例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工会的工作,其他各种民众团体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肃反工作,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应当说这个论述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发动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尤其是1957年反右斗争时期,他提出了“阶级斗争工具论”的观点,反复强调报纸和新闻的阶级性,而忽略了其他属性,这就推翻了他自己的正确思想。这一时期,他总的指导思想,是把报纸、广播、通讯社等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服务于他所发动的各种政治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并逐步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仍一再强调报纸的主要任务是从事阶级斗争,而到了“文化大革命”中,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下,报纸甚至被当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这一思想和理论认识上的错误,给我国新闻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已为大量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二是忽略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在长期的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一直强调要尊重事实,要实事求是,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他指导新闻工作的许多讲话也体现了这样的思想。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新闻工作要围绕生产建设这一中心服务等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讲话。另外,他还提出领导干部读一点新闻学,这实际上也是在提倡要认识和掌握新闻工作的规律。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从1957年开始的新闻实践中,他又常常会漠视新闻工作规律,把新闻工作看成是可以凭借个人的主观意志任意驰骋的领域。例如在反右斗争中的先是鼓励大鸣大放,然后又组织开展批判,这种被他称作“阳谋”的做法所带来的负面结果是,我们的新闻媒体失去了社会与公众的信任;再如1958年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媒体上出现的一些严重背离事实、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就同毛泽东本人当时的指导思想有着直接关系,正是他个人的头脑发热、不够理智,导致了全党、全国乃至全社会的浮夸造假成风,最终产生恶劣后果;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他把新闻媒体完全作为宣传和推行其思想及政治路线的工具,而其思想及政治路线又严重脱离实际、违背规律,因而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由于毛泽东指导思想上的失误,致使新闻工作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群众实际需求为目标,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指导社会实践的这些基本规律被忽略和抛弃了,由此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也是令人痛心的。

三是片面看待新闻自由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毛泽东对西方的新闻自由是有正确认识的,也有一些积极的评价。比如他在谈到苏联限制言论自由的问题时就说过,要是在西方,就不可能出现像斯大林那样的破坏法制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在肯定西方国家体制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但是由于他过于看重和强调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和政治内涵,而忽略了它作为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普遍性价值和意义,从而也就不能正确地看待其对保护媒体和公众的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作用,保证新闻宣传工作顺利进行的积极意义。他注重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虚伪性,而不能公正地对待知识分子呼吁更多新闻自由的要求。同时,他过于夸大思想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认为新闻界“牛鬼蛇神”最多,最容易出修正主义,唯心论最多,认为他们要求新闻自由,就是“秀才造反”。这些思想观点导致我国新闻界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被作为批判和整肃的重点,其结果不但严重伤害了新闻界广大知识分子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新闻工作的顺利进行,致使其走了许多弯路,留下了许多教训。

四是忽视新闻媒体的批评监督职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十分重视运用报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监督党和政府的工作,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1950年4月,在新中国成立刚刚半年的时候,他主持制定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要求报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来监督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防止腐败现象和各种不良作风;1956年,他提出并阐释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思想自由和学术争鸣;1957年,他又就报纸批评提出了“开、好、管”的“三字方针”,要求报纸既要认真开展批评,又要开展好批评,同时要求党的组织要加强对报纸批评的管理。然而,后来毛泽东本人很少再强调报刊的批评监督问题,很少关注如何让报刊独立地、负责地承担起这一职能。而大量的实践也说明,他提出的人民内部允许“舆论不一律”的思想,在文艺界和学术界要实行“双百”方针,以及对报刊批评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等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在新闻实践中并没有真正有效地付诸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新闻媒体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对党委和政府进行批评监督的职能。

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这些问题和缺欠,对我国新闻事业的成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都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一些负面结果。

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缺欠,有的是由于毛泽东个人的主观因素所导致的,有的是在当时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下难以避免的。然而,不管是在何种原因下产生的问题,它们都有损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都对党和政府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都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很大危害。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康生、陈伯达,以及“四人帮”等一伙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别有用心地利用毛泽东的某些失误和偏差,推波助澜,从而加剧了危害的后果,扩大了危害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当从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予以高度重视,进行认真总结。

尽管毛泽东在指导新闻工作中有过一些失误,甚至出现过某些严重错误,但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他在领导我国新闻事业开拓发展方面所建立的伟大功绩,充分肯定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科学价值,充分肯定毛泽东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宣传家的历史地位。


注释

*此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作,载《当代传播》,2011(3)。

[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211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86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21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98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5]《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98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6]《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206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7]《关于农村调查》(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3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兴国调查〉前言》(1931年1月26日),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2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10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13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136~1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10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段中引文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50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14]参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805~8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