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章小结

对于任何经济体而言,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总量不断扩张,也表现为内部结构的不断改善。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了国家实力,但依赖投资推动的增长模式让人们对增长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同时投资对居民消费的挤压也让人们对经济增长质量和不断累积的社会矛盾提出了担忧。如何实现增长结构的再平衡,成了讨论这个问题的关键。然而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我国需求结构存在严重失衡,却很少有研究给出合理需求结构形态。而本章的研究表明,无论从横截面数据看,还是从时间序列数据看,要想能够从中找出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模式似乎很难,因为国家之间的内部结构差异非常大,巨大的国家间差异模糊了需求结构变化所体现的一些关键特征。所以希望通过建立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模式为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与否建立某种标准似乎是徒劳的。但尽管如此,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需求结构变化所具有的某种规律性。这其中包括需求结构变化的收入效应和结构效应。正是基于这种规律性的发现,我们在钱纳里和赛奎因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需求结构与收入效应、规模效应以及结构效应之间的某种关系等式,并依据这一等式所体现的需求结构变化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对我国需求结构失衡与否及其程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需求结构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上述规律,但严重性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大。不仅如此,其偏离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有好转的迹象。如果剔除其中的水平因素,近年来的居民消费率偏离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曲线斜率的差异。本书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我国需求结构之所以与世界其他国家差异很大,可能是源于我国高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所以对这种看似失衡的需求结构表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经济高增长必然付出的代价,也是与高增长相匹配的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