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病机,主要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及病机变化的过程与规律。五运六气理论以五运六气变化规律为基础,提出了分析病机的纲领,即“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辨析五运六气病机是辨证的关键,即在审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机理时,一定要考虑五运六气盛衰变化状况,观察有无胜、复、郁、发之变,不要违背六气主时规律,并将此作为审察病机的准则与要领。五运六气病机理论以《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为代表,它为审证求因制定了辨证纲领,奠定了中医病机学基础。

五脏病机。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五脏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生命健康。因此,五脏病机在中医学病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素问·至真要大论》研究病机变化时,首先提出了五脏病机的辨析方法,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根据五脏功能特点及病理变化状况,指出了辨别五脏病机的一般规律,以及临床应用的基本方法。

六气病机。自然六气盛衰对人体脏腑有相应影响,并且决定着疾病的病位和病性。因此,可根据六气盛衰变化对脏腑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六气病机时,指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将多种常见疾病进行了六气定性,为临床分析病机、研究疾病传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界定原则。

六气升降失常影响脏腑气机。《素问·刺法论》指出:“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升降气机失常主要有不迁正、不退位及升降不前等情况,自然界气机升降失常,气交壅塞,致使其气暴郁,进而直接影响脏腑气机失常,主要使脏腑气机阻滞甚至闭塞,易发生温疫及各种病证。

五运病机。五运六气理论指出五运与脏腑病机密切相关,即自然界运气变化对人体有直接影响,如果当年岁运所致的气候变化超过人体适应限度,则导致相应脏腑发生疾病。

《素问·气交变大论》阐述了五运太过与不及之岁所致脏腑病机变化规律。例如:木运太过之岁致病的主要病机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指出木运太过则肝气偏胜而病实证,肝旺乘土,导致其所胜之脾病;木运不及之岁的主要病机为“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指出木运不及,燥金之气大行,则肝气受邪而病,肺金实而自病;木不及,其子火气为复气制约肺金之气,则出现心火亢盛而自病。可知,五运病机变化,表明了岁运太过,则与之五行属性相应之脏偏盛为病,其变化规律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气机升降郁塞易致瘟疫。“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素问·刺法论》),指出司天在泉及四间气之六气,当升不升,天地气机郁滞,会有剧烈的气候变化,其郁滞之气不同,能影响相应之脏腑气机,可针刺相应脏腑之五输穴调治。《素问·刺法论》又云:“刚柔二干,失守其位……天地迭移,三年化疫。”“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如此三年,变大疫也……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年作土疠。”明确指出司天在泉的左右间气不能迁正为司天在泉,三年左右可造成疫病流行,其疫疠大体可分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五种,影响相应脏腑气机,可以针刺相应脏腑俞穴预防。

运气胜复与病机虚实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意为运气胜衰与病机虚实密切相关。运气盛衰取决于运气的太过与不及,太过者有余则气盛,不及者不足则气衰。因此,感受胜气之邪则病实,感受衰气之邪则病虚。说明运气的胜复郁发影响着运气盛衰,是虚实病机产生的机制。无论运气太过或不及均可产生胜气,“有胜必复”“胜盛则复甚”,所以出现胜气之后,其所不胜之气必为复气,因此,受邪的脏腑必然发生虚实转化。形成胜复相搏,虚实互移,胜极则复,实极必虚的胜复虚实转化关系。

标本中气与疾病转化。标本中气理论主要记载于《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标本中气理论以六气为本,以三阴三阳为标。《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可见,标本中气的基本内容是阐述三阴三阳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标本从化关系的。即少阳为火,阳明为燥,太阳为寒,厥阴为风,少阴为热,太阴为湿。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有标本同气从本、标本异气从本从标,以及从乎中气三种,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研究标本中气有益于指导病机分析,根据六气的三种从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分析病机。例如,临床时结合症状表现,确定其病在本、在标,还是中见,从而决定治疗方向。《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标本中气理论对分析病机很重要,如太阳表寒证其病机为出于本,而太阳表热证则为病出于标,阳明病出现太阴湿证者就可分析为病在中。另外,根据标本异气或从标或从本的理论,就应注意疾病传变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可能性,如太阳、少阴从本从标,就有寒化、热化的可能性;而阳明、厥阴从乎中就应该注意燥湿转化和风火相助的病机变化。可见,研究标本中气的从化关系对于确定治疗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六淫之邪作用于人体,可以相互转化,表现为不同的从化变化,《伤寒论》六经病证的设立即是以标本中气理论为基础,少阳太阴从本,即少阳之病,易从热化、火化,而表现为火热上炎的征象,临床治疗应以清泻火热为主;太阴病,易于湿化,临床多见湿浊困阻之病,应以健脾化湿为主。太阳少阴从标从本,则少阴之病,可从标而寒化,从本而热化,因此,既可以四逆汤类温化少阴之寒,又可以黄连阿胶汤类清少阴之热;太阳之病亦是如此,既可从热化而表现出麻黄汤证,又可从寒化表现出四逆汤及诸附子汤证。阳明厥阴从乎中气,则阳明病从中可见太阴虚寒证,可用温补太阴之剂;厥阴从乎中可见少阳相火证,可用清热泻火息风止痉之剂。总之,六经病证不离标本中气之特性。

分析病机的思路与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了分析病机的思路与方法。人体疾病的病机变化虽然大体可以运用五脏、六气、五运等方法来推求,但是,实际疾病的病机变化难以胜数,因此,《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了分析病机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即分析病机时要考虑到自然气候季节变化对病机的影响;其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即谨慎辨析病机,掌握各种病象的病机归属;其三,“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对于原文中没有谈及的病证也当按照病机分析方法探求其病机归属,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其四,“盛者求之,虚者求之”,对于邪气盛实及正气不足的病证表现,均应认真追究病机归属。

五运六气病机反映了天人相应整体观念,指出了掌握病机的重要性及病机归类规律与方法,奠定了中医病机学基础,成为后世病机学的重要内容。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分析病机及其转归,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