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心血管性高血压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AS)
主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其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变窄,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稍下降。其临床特点:①年龄45岁以上中、老年;②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抽烟等;③胸骨上窝向胸骨后触诊可触及主动脉搏动,主动脉瓣区或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第二心音↑,呈金属调,可闻及SM、患者双手抬高,SM增强;④X线片及UCG可发现主动脉弓延长、迂曲、扩张,时见钙化沉着等。
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各种原因所致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由于左心室扩张及肥厚,左室收缩有力和收缩期射血量增加使动脉收缩压增高,同时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和舒张期血液反流入左室,使动脉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伴有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枪击音等)。
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根据主动脉造影显示五种形态:管型、漏斗型、窗型、哑铃型、动脉瘤型,女性多见,男∶女为1∶3。由于整个心动周期主动脉压总是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故通过未闭的动脉持续有血流进入肺动脉,再至左心室,使左心室负荷加重,引起左心室扩张及肥厚,心输出量增加,可导致收缩压升高;而且舒张期主动脉血液分流至肺动脉,使外周动脉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宽,出现周围血管征。
四、体循环动静脉瘘
临床罕见。如若体循环发生动静脉直接通路(瘘),动脉压力始终高于静脉压力,则较多的血液经瘘进入静脉,以致周围动脉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增加,心搏出量也增加,可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宽。
五、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是指主动脉管腔的缩窄,包括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及获得性主动脉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表现为主动脉的局限性狭窄或闭锁,发病部位常在主动脉峡部原动脉导管开口处附近,个别可发生于主动脉的其他位置;获得性主动脉狭窄主要包括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夹层剥离等所致的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只有位于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段才会引发临床上的显性高血压,升主动脉狭窄引发的高血压临床上常规的血压测量难以发现,而肾动脉开口水平远端的腹主动脉狭窄一般不会导致高血压。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临床特点:①主动脉缩窄以上供血增多,血压增高,可致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失眠、鼻出血等;缩窄以下供血不足而有下肢乏力、麻木、发凉,间有跛行。②上肢血压增高、下肢血压下降,肱动脉血压高于腘动脉血压20mmHg以上(正常人腘动脉血压高于肱动脉血压20~40mmHg),ABI<0.9。③颈动脉、锁骨上动脉等搏动增强,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④侧支循环形成,根据侧支循环形成不同部位可在胸骨上、锁骨上、腋下、上腹部等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⑤心尖搏动增强,心界左下扩大,沿胸骨左缘至中上腹部可闻及收缩中后期喷射性杂音,在左侧背部时可闻及。⑥部分患者合并大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二叶主动脉瓣畸形。
有上述临床特点可做一些实验室检查:①心电图:左室肥厚及(或)劳损;②X线检查:左室肥大、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弓呈“3”字征,肋骨“切迹”,侧支循环间接征;③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可明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缩窄的特点:①多发性缩窄,多在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段;②病变部位可闻及血管杂音;③活动病变时有发热、关节痛、结节性红斑、动脉痛等症状;④实验室检查:SR加快,CRP、ASO、抗DNA酶B可异常,X线多无肋骨切迹,逆行主动脉造影可助确诊。
六、围生期心肌病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在妊娠末期(多为最末1个月)至产后(通常2~20周)首次出现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组多因素疾病,其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障碍、高钠摄入、高热环境有关。
其临床特点:①妊娠后期1个月或产后2~20周之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心室扩大,附壁血栓形成,体、肺循环栓塞发生频率高;②多发生在30岁左右经产妇,以往无其他心脏病史;③据文献报道80%有高血压;④已排除其他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疾病如克山病、维生素B 1、缺乏性心脏病等。
有上述临床特点,可做心电图、X线照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而做出临床诊断。
七、高原病(高山病)
海拔3000m以上地区称为高原,其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居住海拔较低地区的人,未经适当锻炼,进入高原/高山,由于对其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引起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病,或称高山病。
高原病有急性(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慢性(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改变、高原心脏病)二类。如果有血压升高即可诊断高原高血压。国内有一组报道120例高原病,高血压占65%。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较少引起心肾损害,其处理包括:易地治疗、氧疗或药物处理。
八、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由于心室率缓慢,代偿性舒张充盈期延长,心搏出量增加,可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第一心音强度常变化,第二心音呈正常或反常分裂,间有“大炮音”,颈静脉出现巨大Q波。
九、原发性高动力性循环
高动力性循环,亦称高动力性心脏状态、高动力性综合征,系指静息状态下心脏指数增加,>4L/(min·m 2)。按其病因分类为:①生理性:如情绪激动、体力运动、妊娠、发热、湿热环境、饮食(咖啡浓茶等);②病理性: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体循环动静脉瘘、维生素B 1缺乏、类癌综合征、肝病、慢性肺心病、变形性骨炎等;③原发性高动力性循环。
原发性高动力性循环的临床特点:①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②多数无症状,少于1/3人主诉心悸,不典型胸痛、轻度活动后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乏力;③心率加快倾向,收缩压不稳定升高,脉压增大;④极少数有心功能不全;⑤心尖搏动强快,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及颈外动脉处可闻及2~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心尖部时有2~3/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和响亮的第三心音;⑥排除其他原因高动力循环状态。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时有ST-T改变;X线及超声心动图:心脏搏动强,心脏大小正常,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增高。治疗可用β受体阻滞剂。
十、脚气病性心脏病
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B 1引起。其诊断要点:①营养(维生素B 1)缺乏史3个月以上;②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外周血管扩张,舒张压降低,脉压加大;③病情发展快,初期心悸、气促、心动过速,以后可出现心包/胸腔积液,常发展为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④早期大剂量维生素B 1治疗可迅速使病情好转。
十一、畸形性骨炎
畸形性骨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病,以局部骨组织破骨与成骨、骨吸收与重建、骨质疏松与钙化并存为病理特征。本病受累的骨髓产生很多细小的动静脉瘘,引起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搏出量增加,从而发生动脉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