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家想要做豆腐,最先要弄到的就是石磨。如果要买一副石磨少说也得花三四十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通常都要攒上一年,这对顺子家来说是明显不现实的。
说起做豆腐的石磨,石匠打制的时候也是一门手艺活,通常要花上个把月才能做好。石匠师傅先将花岗岩先凿成两个脸盆状的石鼓,然后在石鼓上凿上扇形的齿盘,一面石鼓上凿有装转轴的方孔,另一面石鼓上凿有轴转动的圆孔,上面一块石鼓还有个下料的口子,边上再装上木制的摇柄,两面石鼓合在一起石鼓的齿互相咬合,推动石磨就可磨豆子了。这种石磨每用几年就要找石匠凿深齿盘,当石磨用得久了,修得多了石磨就会慢慢变薄。
顺子家没有多少农活,平时里自然不会去想着备一副石磨的,就算平时要用一下石磨,也是让顺子妈拿到饭店里去借用公家的石磨来磨的。那时有石磨的人家并不多,整个村院里也就只有大郭叔家有石磨。他家的石磨平时不用的时候就会收藏好,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清扫干净再开磨。据说他家那石磨,是祖上留下来的,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平时他们自己家并不怎么舍得用。他们家那石磨用的时间久了,看得出明显变薄了,也不知修凿过多少次了。顺子爸想找他借,但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饭店里倒是有石磨,但那个显然是借不来的。想买新的,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凑足这么多钱,就算东拼西借凑足了,买了石磨就没有了买豆子的本钱了。再说,那时最怕借钱了,借了钱担心还不上,还天天向借钱的人陪着笑脸,不自在。
“你们饭店里有没有旧的石磨,找别人借确实不好借,能凑合着用用就行的那种?”顺子爸问起了顺子妈来。
饭店里有一副磨得非常厉害的石磨,已经被饭店里的新石磨替换下来了,一直在那里闲着,如果找人打凿一下还是可以将就着用的。但那是公家的,顺子妈不敢确定能不能借那旧的石磨,只能先问问店长。顺子妈于是去找饭店的店长李阿姨。
李阿姨是店里最有文化的人了,年龄比顺子妈小五六岁的样子,待人挺和善的,平日里顺子、文子去了饭店里,总会分点小零食什么的给他们吃。顺子妈觉得只要李阿姨能办到的事她就肯定会办。
顺子妈跟李阿姨说了想借石磨的事。
“石磨可是咱店值钱的大家伙,那旧的虽然不用了,但每个月要算了备用的库存,每个月还是要盘点的。”李店长为难了。
顺子妈颇有些失望,想再求求李阿姨,但看到她为难的样子还是没有求她。心里想,那只能再等等。可一副石磨要三四十块钱,是她二个月的工资。一家五口人,每个月的开支就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甚至过年做个新衣服都得做大一号,文子穿完再给顺子接着穿。顺子妈心里想:“不知道哪个猴年马月才能存够这三四十块!”她脸上显得很失望。
李阿姨的心很软的,看到顺子妈失望的样子,不免有了恻隐之心。更何况她自己的大儿子跟成远是很好的朋友。一想起顺子妈一家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李阿姨还是想帮她。过了好一会儿,她给顺子妈出了个主意。
“上面与同事都盯着这石磨,但不到盘点的时候一般没人会注意,要不你先拿出去用着,到了盘点的时候再搬回来。不过这事你可千万不要出去说,不然我就不好办了。”
看到事情有了转机,顺子妈感激地答应了。此时,她觉得只要能借到石磨,盘点前把石磨还回来根本不算什么事。
李阿姨与顺子妈谋划起搬石磨的事来了。“你家里穷得那样,你先把那快要当柴烧的豆腐箱带回去,这个没有人会注意的,就算烧掉了也没有人会注意。隔天再慢慢地搬石磨。”
顺子妈先把豆腐箱拿回了家里。她找到老肖来修豆腐箱,老肖果然是好手艺,几锤几钉竟然让那做废柴样的豆腐箱变成了宝贝。
接下来就是怎样把石磨搬回家了。在一个没人注意的晚班下班的时候,顺子妈用报纸把石磨包好,在李阿姨的示意下悄悄把那石磨搬回了家。为了防止被同事问起这石磨,顺子妈干脆把店里磨豆腐的事自己一个人全包了,这样就不会再有人去注意石磨的事了。
第二天顺子爸赶紧找来了石匠,把石磨修凿好。生产豆腐的设备总算准备妥当了。
豆腐需要很多的豆子,顺子家不种地,只能从集市里把豆子买进来。那时小镇上一周赶一次集,只有在赶集的这个时候才会有各处的农民把豆子拿到集市上去卖。小本生意的好处就是可以有多少钱做多少事,那时三毛几一斤的豆子,顺子爸一高兴,把顺子妈给的钱一下买了三十来斤。
到了晚上,顺子妈下班回到家里,她看到那一箩筐的豆子问顺子爸:“钱全买豆子了?”
“是的,一大箩筐呢!”顺子爸开心地说。
顺子妈知道给顺子爸的钱全买了豆子了,心里有些不高兴。但她最终没有再说什么,当地人不喜欢做一个大事的时候争吵起来,他们认为发生争吵这种事不吉利。
但看到顺子妈的不高兴的脸色,顺子爸马上收起了笑容,他这时才想起来手上已经没有钱。顺子爸后悔起来,白天被卖豆的乡亲说上几句恭维的话,一高兴他就把手上的钱全花掉了。当时他带着即将开业的喜悦,心里确实没想那么多。听到顺子妈的唠叨,他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小心翼翼地,生怕引起更大的争吵。他默默地到一边去把豆子泡好。
这一整个晚上,两人都不再说话。顺子爸小心地陪着顺子妈把泡好了的七八斤豆子慢慢磨成了豆浆,再通过顺子妈神奇的手变成豆腐,最后入箱,过滤,晾干。
第一次豆腐做得非常顺利。看着豆腐做成了,顺子爸心里非常开心,赶紧夸了夸顺子妈手艺不错。顺子妈还是不吭声,估计还在想着那钱的事。顺子爸讨了个没趣,不再说话了。他心里只想着第二天挑着豆腐去卖掉之后,赶紧换出一点钱来交给顺子妈。
第二天清早,顺子爸收拾好了担子,开始走街串巷地卖豆腐去了。七八斤豆子的豆腐,按当时的做法,可做四箱豆腐,正好一百片。做一百片也是图了个吉利的数字,代表百事百顺的意思。
这一天的豆腐很好卖,因为乡里邻里都会在开张的这一天来捧场的。还没到中午,顺子爸就回了家。看到第一天豆腐都卖完了,他心情看起来特别好,还特意买了一包“丰收牌”的香烟带身上。
回到家里,他泡上了一壶茶,坐在桌子旁。他一边等顺子妈回家,一边坐着休息一下。在外面走街串巷一个上午了,对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的他,确实需要休息一下了。
顺子妈中午下班回家了,她似乎还在为昨天买豆子的事不开心。一进门,她看到顺子爸已经回来了,于是问起了当天的收入情况来。看顺子爸在桌子旁笑眯眯的样子,她知道生意应该还不错。顺子爸笑着把钱交给了她,说:“又可买十几斤豆子了。”
“你还在想着买豆子,家用不要钱了!文子顺子的班费我都是向店长借的。”顺子妈一边点着钱一边说。
原来顺子妈昨天问钱的是因为文子顺子的班费的,之前准备的钱都被顺子爸全买了豆子了。
“不对,你卖六分钱一片,一百片就是六块钱......”
“我还买了一边烟,花了一毛三。”顺子爸象做错了事一样,赶紧陪着笑说。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昨天用了八斤豆子,应该是三块二不到,这里是五块八毛多。也就是说赚了两块六,除去其它的东西,应该是赚了有差不多两块了。”顺子妈在算着数。
“是的,昨天花钱买的豆子,今天钱就回来了,可以把本钱留下,先还了店长的钱再说。”顺子爸算数快。
顺子妈说:“今天赚的相当于我三天的工资收入了。”
顺子妈这时想到了什么,她之前没想到做生意本回这么快,之前的担心没钱都是多余的,只要生意能运转起来,活钱就会滚滚地来。也难怪的,那时谁都只是紧紧地盯住自己手上的死工资的。
几天下来,顺子家的小本生意慢慢盘活了。虽然手头依然拮据,但不管怎么说,总能算能让他们看到希望了。顺子的爸妈开始憧景起未来来了。
“再过两个月,应该可以打一副自己的石磨了。”顺子爸心里想,露出满意的笑容,盘算着打一副石磨的事来。
文子顺子两兄弟从此可以每天喝豆浆了,自然很是高兴,甚至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家的豆浆了。慢慢走出困境的顺子妈在饭店里似乎腰杆挺起来了不少,逢人便会夸成远有眼光,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