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腹腔化疗

腹腔化疗

腹腔化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了解机体及疾病情况,并进行多学科评估。

恶性腹腔积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腹腔积液蛋白/血清蛋白>0.4,腹腔积液LDH/血清LDH>1.0,CEA、CA125、CA199升高提示为恶性积液。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腹腔积液,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良性病变后可以做出临床诊断。

B超检查对腹腔积液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进行腹腔穿刺定位。

腹部CT或MRI检查可用于大概了解腹腔积液量和腹腔有无包块,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肿大及肝、脾有无肿大。

腹水中查到癌细胞可以确诊。

由于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仅为40%,如为阴性也不能排除恶性可能,可以重复多次送检,或进一步行腹膜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用顺铂行腹腔化疗的有效率高。顺铂是一般状况较好患者的首选药物。一般每周1~2次,2~3次为1个疗程。顺铂为强致吐化疗药物,可常规预防性应用5-HT3受体拮抗药止吐。腔内同时注入地塞米松5~10mg可以减轻局部和消化道反应。顺铂有一定的肾毒性,应酌情采用水化疗法,记录24h出入量,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3000ml。定期检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和听力。用药期间,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注:1.恶性腹腔积液的内科治疗原则

(1)恶性腹腔积液常提示患者为肿瘤晚期,治疗原则为控制原发肿瘤同时进行局部治疗。

(2)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引起的腹腔积液,如卵巢癌、淋巴瘤、乳腺癌,可采用有效的全身化疗控制原发肿瘤及腹腔积液。

(3)对于全身治疗抗拒的肿瘤患者,既往多次全身治疗不再有效的患者,大量腹腔积液患者,需局部治疗以缓解症状。

(4)局部治疗包括腹腔穿刺抽液、腹腔置管引流、腹腔内药物治疗。

(5)腹腔化疗用于恶性腹腔积液及腹腔恶性肿瘤的治疗。

(6)腹腔化疗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剂量、疗程的确定,应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肝肾功能、血常规、体表面积、是否同时或近期应用全身化疗、原发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和计划。

(7)腹腔化疗,一般每周1~2次,2~3次为1个疗程,每1~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无效者应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8)治疗肿瘤的同时应重视全身治疗。根据患者疾病状况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以使用利尿药物,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9)患者应进食低盐、易消化和高质量蛋白质食物。

2.注意事项

(1)腹腔穿刺腹水引流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快速大量放出液体可导致低血压、低蛋白血症,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此,不宜过快、过多地放出液体,初次放液量不可超过3000ml。

(2)腹腔引流过程时如遇流出不畅,引流管应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3)腹腔引流过程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每天测量腹围及进行腹部体检。

(4)大量腹水者,穿刺时应把腹壁皮肤向下或向外牵拉,然后穿刺(或斜行进针),以使拔针后皮肤针眼与腹壁针眼错开,防止腹水外溢。

(5)已有腹膜粘连或肠梗阻患者不宜进行腹腔化疗。

(6)大量腹水患者,腹腔化疗前先放出大部分积液,可以在残留腹水量约为1000ml时进行腹腔化疗。此时化疗,用20~40ml液体稀释药物后即经引流管或穿刺导管注入腹腔。

(7)无明显腹水的患者,腹腔化疗时,化疗药物需与1000~2000ml等渗加温液体一同经引流管输入腹腔。

(8)若同时注入2种以上药物,可调整液体量,使入量与出量平衡。

(9)化疗药物经引流管或穿刺导管注入腹腔过程应避免将药物注入或漏入皮下或皮下组织。

(10)腹腔注药后需夹管48h,使化疗药物充分吸收并发挥作用。

(11)注意防治化疗药物及腹腔注射引起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发热及疼痛等。

3.腹腔化疗的其他方案

方案一:氟尿嘧啶

说明:A.氟尿嘧啶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程度轻,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

B.推荐用于不能耐受全身化疗患者的姑息性腹腔化疗。

方案二:丝裂霉素

说明:A.丝裂霉素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可表现为中重度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常规,酌情处理。

B.该药对腺癌效果较好,推荐用于消化道肿瘤所致的腹水。

C.推荐用于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

方案三:卡铂

(或按AUC=4~5计算剂量)

说明:A.卡铂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可表现为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一般在用药后14~21天出现。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常规,酌情处理,多数患者耐受性较好。

B.此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内,药性稳定,并在8h内用完。

C.该方案推荐用于卵巢恶性肿瘤所致的腹水。

方案四:紫杉醇

说明:A.该方案抗瘤普较广,一般联合全身用药。

B.主要副作用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过敏反应,严重患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C.该药应用前须预先予以地塞米松、西咪替丁等抗过敏药物。

(许 慎 甘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