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 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系
- 4593字
- 2022-08-05 18:18:45
对一起汽车火灾事故疑点的分析及火灾原因的认定
廖俊辉1 ,2
(1.武警学院研究生部,河北 廊坊;2.广东惠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惠东大队,广东 惠州)
摘要:介绍一起汽车火灾事故的原因调查过程。通过对火灾现场烟熏、炭化、烧损等火灾蔓延痕迹细致分析,运用对比勘验、逐层勘验、水洗等勘验方法,采用物证技术鉴定技术手段验证,克服干扰火灾调查人员的因素,排除了火灾中的疑点,解答当事人的困惑,科学准确地认定起火原因,化解了当事人、汽车厂家之间的矛盾,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对策。
关键词:疑点;汽车;火灾事故调查
1 火灾基本情况
2015年10月25日8时06分,惠东县平山街道某垃圾中转站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烧毁工棚(单层彩钢板结构)一间、垃圾转运车一辆、家具和办公生活用品一批,工棚自东向西功能设置依次为仓库、办公室、宿舍、杂物房等。惠东县公安消防一中队接警后,迅速出动2部消防车12名官兵赶赴现场进行扑救,于9时20分将火灾扑灭。
2 火灾调查经过
火灾发生后,惠东县消防大队迅速组织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火灾调查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反复勘验,逐一排除可疑点,并调查走访当天垃圾站的相关工作人员、报警人及周围其他知情人员。
2.1 现场勘验
2.1.1 环境勘验
起火建筑东南西北均为空地。建筑为临时工棚,单层,建筑面积约为200平方米,自东向西依次为仓库、办公室、宿舍、杂物房,为彩钢板结构。工棚全部过火,其中仓库的顶棚翘起,西侧的宿舍、杂物房部位顶棚塌陷。工棚东侧1.5米处有一辆垃圾转运车,车头全部过火(见图1)。
图1 火灾事故现场概貌图
根据以上痕迹综合判断起火部位主要集中在垃圾站内的工棚和工棚东侧的垃圾车车头部位,也是我们的重点勘验对象。
2.1.2 初步勘验
(1)对工棚内侧进行勘验。工棚东侧仓库部位的顶棚呈软化塌陷状态,东侧外墙中间有明显的高温灼烧痕迹,烧毁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减轻。
(2)对工棚外侧进行勘验。在工棚东北侧外墙边有一堆塑胶桶的提手用塑胶袋(高约60cm)包装,塑胶袋上面呈现高温熔化痕迹,提手东侧高温变色痕迹比西侧靠工棚处明显。塑胶袋与工棚间有一根线管,线管残留约50cm,在高温作用下软化弯曲,朝向垃圾车方向;表明工棚的火灾蔓延方向为自东向西,提手、线管的高温热源来自于东侧。
东南侧有一堆塑胶桶,全部烧毁,有两个立式分类的垃圾桶,完全烧毁,倒向工棚和垃圾车。工棚东侧的垃圾车,车头全部烧毁,车窗玻璃全部破裂,车头部位的挡风玻璃下半部分呈现熔融状态,流向车内驾驶室。表明东侧的塑胶桶的热源来自于工棚和垃圾车方向,垃圾车内的驾驶室有一个升温过程,且温度较高。
2.1.3 细项勘验
工棚东北侧的堆垛东侧地面上覆盖有垃圾车头的前挡格栅,下面有一个轮胎(直径约60cm),轮胎呈现东侧重西侧轻的燃烧痕迹。车头前面有散落的玻璃碎片,碎片正面有烟熏痕迹,反面(贴地一面)干净无烟熏痕迹;车头呈现上重下轻、北轻南重的燃烧痕迹;两侧车门呈现自车头向车尾逐渐减轻的变色痕迹,车头部位的操作杆南侧掉落,北侧还固定在车头上。表明垃圾车和工棚之间的轮胎热源朝向垃圾车;火灾发生时,按照烟气的流动方向和附着的层次性,贴地一侧属于背火面,车窗内侧先有烟气附着然后破裂倒地;车头部分南侧驾驶位的受热程度比北侧副驾驶位重。经分析上述火灾痕迹,初步认定起火点位于车头驾驶室部位。
2.1.4 专项勘验
车头方向盘北侧的电源总开关完全烧毁,车头部位连接电源总开关的线路绝缘皮全部烧脱落,线路裸露,临近电源总开关的线路有一爆断点,在爆断点上有大量熔珠附着;在车头中间位置的踏板上有一小截线路,线路端部有尖状熔珠。对可能证明或排除某种起火原因的电气线路残骸等物证检材,按照法定程序在量取痕迹物品的位置、尺寸并进行拍照、绘图后,分别进行了提取。
将带熔痕的导线送广东省公安厅火灾物证鉴定技术重点实验室检测,确定熔痕为一次短路作用形成。
2.2 调查询问情况
据第一到达火灾现场的工人王某供述,到场后发现车头着火,其余还没有过火,等搜救完人员,出来发现工棚顶部开始燃烧。垃圾车司机许某证实,当天早上8时05分许他把垃圾车停放于该位置,熄火上锁离开但未关闭汽车的电源总开关,当时工棚内有两个小孩,系工友徐某的亲属。据当事人徐某证言,当天早上离开时孙子孙女在工棚内玩耍看家,平时没有打火机等之类的引燃物在工棚内,两个小孩也没有玩火的习惯。
3 火灾事故的疑点和分析
在报警时称是垃圾站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到场时发现垃圾站内的工棚、停靠在工棚东侧约1.5米处的垃圾转运车车头部位均在燃烧,火势处于发展阶段。火灾扑灭后,当事人认为是汽车先着火后蔓延到工棚,汽车厂方则认为是垃圾站工作人员管理不善发生火灾,与汽车质量无关。
3.1 疑点一:火灾的蔓延方向与网络照片是否相互矛盾?
通常火灾都是围绕一个起火部位或起火点向周围蔓延的,因此蔓延方向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起火部位起火点的准确认定,对整个火灾调查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工棚、垃圾车两个地方都有过火,那么在这两者之间就有一个先后顺序,是工棚向垃圾车蔓延还是垃圾车向工棚蔓延?网络上出现的一组照片(拍摄于消防队到场前,火灾发生后约10分钟左右)显示火灾处于猛烈燃烧阶段,从照片上看只有工棚在猛烈燃烧,垃圾车的燃烧痕迹并不明显,是否能够说明火灾的蔓延路线是从工棚向垃圾车方向蔓延(见图2)?
图2 网络照片
分析如下。
(1)从现场勘验情况看,工棚与汽车之间的轮胎、塑胶桶提手的堆垛、线管的燃烧残留痕迹均证明高温热源来源于汽车方向,汽车挡风玻璃的熔融状态也证明驾驶室内部的缓慢升温过程。
(2)从照片上的燃烧情况来看,工棚东侧靠近汽车的部位功能设置是仓库,主要堆放日杂、环卫工具等,并存放有一桶柴油和一些机油,工棚本身材料是易燃的彩钢板结构,因此火灾荷载非常大,在火灾中火势最猛烈,受热破坏程度也比较高。照片拍摄时正处于火势猛烈发展阶段,所以从照片拍摄的角度显得工棚位置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特别突出。
(3)从照片上的燃烧痕迹来看,工棚外的围墙部分有一处明显的火烧变色痕迹,但围墙处火光并不明显,说明此处已经被火烧过了,如果是工棚先着火,那么照片拍摄时除工棚外其余地方应该都是完好的。
综上所述,认定的火灾蔓延方向与网络照片并不矛盾,而且网络照片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火灾的蔓延方向是从外面蔓延到工棚内的。
3.2 疑点二:工棚东侧隔板上的异常是否是“起火部位”?
工棚东侧仓库的外墙隔板(面向垃圾转运车的一侧)整体受热变色均匀,在隔板中部距北侧约2米、距底部0.5米处有一圈明显的变色痕迹呈深蓝色,充分说明在火灾中这部分的受热时间较长,温度较高,是否是“起火部位”呢(见图1)?
分析如下:该处变色痕迹对应的隔板内侧有一个类似于“V”字形的燃烧痕迹,但是从现场勘验的情况来看,该“V”字形痕迹的底部到地面还有一段距离,围绕“V”字形底部周围可燃物燃烧偏向于高位,而且向两边的蔓延痕迹并不明显,在向上发展过程中有一横截面中断了“V”字形的发展,整体痕迹不连贯,在该位置处并未发现有引火物和点火源。
综上所述,该处异常的变色痕迹是由于在火灾发展过程中,该位置的火灾荷载较大,且存放有柴油、机油等物品,在火灾中燃烧持续时间较长、受热温度较高形成异常变色痕迹。
3.3 疑点三:是否存在小孩玩火的可能?
火灾发生时只有两个小孩(是垃圾站员工的孙子孙女,平时住在工棚里,大的7周岁,小的5周岁)在垃圾站里面,在火灾发生后自行逃离工棚,由于没有成年人在现场监管,对小孩是否玩火并不清楚,因此是否存在小孩玩火的可能也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因素。
分析如下。
(1)从现场勘验情况来看,火灾的蔓延路线是从汽车车头部位向工棚及周围蔓延,汽车当时是锁闭的,小孩无法进入汽车内部,汽车周围也未发现攀爬痕迹,工棚及汽车周围也没有发现打火机、火柴等点火源的残留物。
(2)从证人证言情况来看,小孩的爷爷徐某虽然抽烟,但是打火机一直随身携带,小孩也没有玩火的习惯,其他工友也证实小孩都比较懂事,没有看他们玩过火,询问小孩了解到当时他们在房间内做作业,听到异响后出来看到车子着火了就去找大人去了。
综上所述,可以排除小孩玩火的可能,第一是没有点火的工具,第二是可能点火的位置和火灾蔓延方向不一致。
4 起火原因的认定
通过现场勘验、调查询问、技术鉴定等获取的证据材料,现逐个加以否定排除或予以认定。
(1)外来人员放火情况。火灾发生前,并没有发现有可疑的外来人员进入;火灾发生时,有两个小孩在工棚内,也没有发现有可疑的人员进入;据垃圾转运站负责人许某等人证言,日常和同事邻居关系比较融洽,从未发生过纠纷,社会关系比较单纯,没有和社会上的人员有什么矛盾和纠纷。综上所述,可以排除外来人员放火。
(2)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火灾发生时正处于上午8时许,且发生地点位于垃圾转运车内,不存在生活用火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排除生活不慎引起火灾的可能。
(3)小孩玩火。火灾发生时虽然有两个小孩在垃圾站内,但是不具备玩火的条件,火灾现场勘验也不存在小孩玩火的情况。因此,可以排除小孩玩火的可能。
(4)物品自燃起火的可能。工棚内主要存放日杂、环卫工具和柴油、机油等物品。这些物品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可排除自燃的可能性。
(5)垃圾车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车头驾驶室部位提取3段带熔痕的线路,经广东省公安厅火灾物证鉴定技术重点实验室鉴定,其中样品1为一次短路,其余2段为短路作用形成。
经综合分析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烟熏、炭化、烧损等火灾蔓延痕迹,结合技术鉴定结果,认定起火原因是垃圾转运车车头部位电气线路发生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成灾。
5 这起火灾给我们的启示和工作对策
5.1 火灾的启示
(1)彩钢板建筑的易燃性。该垃圾转运站建筑结构采用易燃彩钢板结构,是导致火灾发生蔓延扩大的间接原因。
(2)垃圾站的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有待加强。由于垃圾站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鉴于生活与工作的客观矛盾,导致在上班期间只能留小孩看家,无法对小孩的活动情况和安全环境进行有效监管,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3)车辆维护保养不到位。垃圾转运车作为每天都在使用的车辆,没有严格的管理保养制度,车辆制造商对车辆的检修指导不到位,导致火灾的发生。
5.2 工作对策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提请县政府与各镇、办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指导镇安全办、派出所、社区开展彩钢板建筑专项治理工作,杜绝生活经营场所使用易燃彩钢板进行搭建。
(2)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环卫工人群体的管理。环卫工人这个群体基数大、生活环境普遍比较简陋,主管部门应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加强消防宣传培训的同时应设立一个临时托管机构,对环卫工人的小孩进行照顾,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次火灾如果发生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个人岗位责任。应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不同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车辆装备的保养,定期检修或邀请厂家人员进行培训,保证车辆的良好性能。
参考文献
[1] 胡建国. 火灾调查[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45-52.
[2] 胡建国.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务实指南[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3] 李玉强,杨勇. 汽车主要部件与系统的火灾分析[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4] 刘振刚. 汽车火灾原因调查[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 崔昌新. 浅议对静止状态下汽车火灾的现场勘察[J]. 科学之友,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