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下去先:提高创业成功率的24条法则
- 兰远华
- 6855字
- 2022-09-19 18:16:39
第二节 选择合伙人
一万个人创业会有一万个故事,但每个故事里都少不了合伙人这个角色。对于那些刚刚上路的创业者来说,心中有宏伟的计划等着实现,前方的道路又充满了无数的机会和风险,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或几个靠谱的合伙人更重要的了。
在我看来,创业合伙人按照所起的作用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一定专长并在创业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创业伙伴;一类是负责提供公司发展过程中必要资金的财务投资人。这一节的内容,我们主要讲第一类合伙人。而第一类合伙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公司的初始阶段就加入的创业伙伴;一种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进入公司的高级别人物。因为本书是面向处于初始阶段的小公司创始人的,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只讲第一种。
创业者和合伙人合作的过程,就像和恋人谈恋爱的过程一样,从最初的春心萌动到后面的柴米油盐,中间不知道会出现多少不可预知的化学反应。而不同的是,谈恋爱是以情感交互为维系纽带的,而创业是以共同的利益为维系纽带的,这意味着这种关系将面临更加复杂而严峻的考验。
在各种网络媒体上,关于合伙人的文章很多,用“合伙人‘合’的是格局”“合伙人的最高境界”“合伙人天规”等关键词或句子去网上搜一搜,能搜出数以百万计的内容。网上的很多文章,妙笔生花、行云流水,或让人暖心,或让人感悟,或让人斗志昂扬,建议创业者去看看这些文章。
而我仅根据实践经验,提几条个人觉得很重要的建议。这些建议仅仅来自我的实践,不能面面俱到,何况万事总有例外,所以请不要求全责备!
一、合伙人必须能和你一起全职投入创业工作
创业者在创业的起步阶段,通常会和哪些人成为创业合伙人呢?一般是同事、同乡、同学、朋友等相互了解比较深且彼此的信任感比较强、价值观比较相似、具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的一个或几个人。在创业伊始就和不太熟悉的人合作的创业者比较少,这也是我们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一个特色。但是,在创业这件事情上,以人情为基础的合作方式,往往又会给创业之路埋下祸根。
创业者在确定合伙人时,无论人情这一因素所占的比例有多大,请记住一点:尽量选择能和你一起全职投入工作的人一起创业。
我碰到很多年轻人,在思考创业的时候,因为自身的各种原因,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因为某种不足,会去找一个自己眼中对自身创业很有帮助或者在某方面能发挥作用的人,说:“我们一起创业吧,你只要负责某某方面就行,不耽误你自己的正事。”天呀,小伙伴们,这样是不行的,这不是创业,这是投机!你是在投机他某一方面的资源,同时也给了他投机你梦想的机会。我有一群朋友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创业历程。
他们总共有7个人,之间不是同学就是同乡,甚至很多是发小。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的在IT行业,有的在医疗设备行业,有的是中学老师,有的是公务员。其中,小F从水利设计行业的一家企业辞职之后,参与了两个水利工程的投资和建设,并幸运地赚到了不多不少的第一桶金。恰好在当时,县域水利工程建设列入了国家重点建设投资目录。基于小F自立门户的愿望,基于另外六个朋友对他初次创业成功的羡慕,也基于国家政策倾斜所带来的投资热情和由此而产生的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小F和他们创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水利工程服务的公司。
这家公司运营一年之后,就出现了问题:公司所签订的两个项目,全部无法按进度完工和交付。
我在此无意评价小F的工作能力,但是他在面对朋友的责怪时,所说的理由是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他的理由是:“你们全都有固定的工作,公司的事情从不参与,你们有什么资格责怪我?”
听完这个故事,每一个创业者要思考的是:
如果你是小F,会有怎样的苦恼?
如果你是小F,在面对同伴的责问时,会不会产生同样的想法?
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未知和变化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全情投入,需要不断地去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公司的起步阶段,涉及资金、管理、人员、项目的各种事情,烦琐复杂,如果此时,你的合伙人却在另一个工作岗位上从事他原来的职业,并悠然地享受生活,那么你们这样的创业团队能凝聚前进的动力吗?这样的创业团队能抵御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吗?
创业就是做生意,生意场上有句话叫“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小F和他的朋友们多年的感情是基于共同的成长过程的,但是感情终究无法承载创业过程中的沉重负担。创业是需要大家一起冲锋陷阵的,而不能仅仅依靠相互的信任。在这一点上,小F和他的朋友们都是有问题的,起步就埋下了祸根。
反过来想想,在这件事的开头,小F和他的朋友们的初衷,有没有相互投机的成分呢?
二、合伙人对各自家庭的财务状况要有合理的安排
创业是一场异常艰苦的修行,并且最后不是一定能成功的。创业者及其合伙人都必须认清这一点,并且要接受这一点。我建议,在开始创业之前,创业者及其合伙人都必须对自己家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做一下预估,并且做好妥善的安排。创业当然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但只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才是对自己负责。
比如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恰好有一笔不小的助学贷款要还;
比如一个有女朋友的年轻人,恰好碰到秉持“无房不婚”观点的丈母娘;
比如一个已婚的白领,恰好有一个在教育上需要持续投入的小孩;
……
在创业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些压力和负担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怎么解决。
如果刚出校门的学生,能够先通过一份工作还清贷款;
如果有女朋友的年轻人,能够说服丈母娘接受更遥远但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有小孩的白领,能够通过压缩家庭开支的办法保证小孩的教育投入;
……
创业当然是行得通的。
创业者在选择自己的合伙人的时候,除了梦想和价值观之外,不可忽略合伙人的家庭因素,创业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家庭财务状况是最可能出现意外事件的地方,创业者开始创业以及在寻找合伙人时,都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量。一个家庭有了妥善安排的财务计划,就可以增强其承受波折的能力。
小H,有某一行业的多年行销经验。创业的时候,他开发了一款很有潜力的产品,不仅拿到了天使投资,而且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也打造了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销售团队。这个产品的总研发负责人是一个他认识多年的年轻人,能吃苦,也很能干,一直是产品的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担任CTO的职务,并且作为创业合伙人占有公司20%的股份。鉴于小H对技术处于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水平,核心的研发和生产工作都由这个年轻人负责。
在产品将要大规模生产、大面积推向市场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突然跟他说,因为当前的收入不能满足他生活的需要,所以要求辞职,并要求公司回购其股份。小H对此觉得难以置信,认为这个年轻的合伙人说的不是实话,也许另有隐情。因为在公司发展已经走上正轨的情况下,这样的决定是不理智的,至少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可是,他通过侧面打听,发现这个年轻的合伙人说的是真的。这个年轻人结婚早,有两个小孩,妻子是典型的白富美,家境好,在家做全职太太,养成了花钱没有节制的习惯,每月光化妆品的费用就超过五位数,再加上两个小孩高昂的教育和抚养费用,他的收入增长速度确实赶不上家庭花销增长的速度。而且由于他自身的家境与妻子的家境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家里的事情大多由妻子说了算。
现在,经常会出现一个社会议题:一个人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摆脱原生家庭对其的影响?这个年轻人的苦恼,是他和他的妻子的两个原生家庭以及他们自己的家庭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小H既不能改变这个年轻人的性格,也不能介入他的家庭问题,当然更不能逾越公司的薪酬制度去满足这样的家庭消费。这个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小H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果你是小H,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我还见过另外一些情况:因为要回家乡结婚定居,合伙人选择退出创业;因为女朋友想换个城市体验生活,合伙人选择重新找工作……当然,还有一种更普遍的情况,团队创业过程中碰到资金困难,不得不降低团队成员的薪酬以渡过难关。很多人在创业之初,会把事情想得过于美好,以至于问题出现后,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当问题真正出现的时候,创业者不仅要面对公司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有时候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于是各种现象就出现了:离队的、兼职的、说怪话的……在这个时候,梦想没有了,激情不见了,当初的豪迈也消失了,彼此的信任也减弱了,甚至还有不少人翻旧账找问题来证明自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所以说,创业者在选择自己的合伙人时,不仅要考虑这个伙伴是不是真的能和你同甘共苦、休戚与共,更重要的是还要考量他的财务状况能不能经受这样的波折。如果能,就和他坦诚沟通,把可能出现的困难说在前面,达成共识,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不能,就需要你自己心里有数,不要让别人陷入为难的境地,提前做好预案,多准备一笔备用的资金。如果对方不能承受这种波折,而你也无法做出妥善的安排,那就慎重考虑合作的可能性。
从另一方面来说,创业者在刚开始选择合伙人时,不仅要描绘美好的未来,更要说明可能面临的困境。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如果你都不敢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危机拿出来讨论,那怎么判定一个人是否够资格成为你的合伙人呢?
三、能力与梦想匹配
在很多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神奇”的创业故事,比如谁和谁一见如故,一杯茶的工夫就谈定合作细节,舍弃之前的所有,开始波澜壮阔的创业之旅,最后成就一番事业,同时他们之间的故事也被广为传颂,成为后来者的楷模。
这样的事,有,但不常见。创业者千万不可把特例当惯例,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都不同,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
大多数创业者选择的合伙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你很有兴趣地和某一个你心仪的对象畅谈你的创业计划时,这个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示愿意追随你,与你共闯天下,成就大业。仿佛只要两人联手,天下唾手可得。此时,请你先打住,心中默念一句话:意愿和能力是两回事!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三个“我”:别人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真实的“我”。通常情况下,自己眼中的“我”是最高大的,即便你此刻对自己说:我觉得自己眼中的“我”是最渺小的,那你也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谦虚。
所以,很多人在表现出对某件事情不寻常的热情时,可能只是说明他对做这件事有强烈的意愿,但并不表示他有做好这件事情的能力。而作为创业者的你,需要慎重考虑的是他有没有这个能力,而不是被他强烈的意愿所迷惑。
所以找合伙人,一定要找能力配得上梦想的人。
首先,他的能力能够和你形成互补,能够补齐你的短板。创业者在开始的起步阶段,重点是要解决某一个或者两个核心问题,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创业者刚开始的时候,独自上路的也不少。既然要找合伙人,那这个人就一定是在这个阶段不可或缺的人,除了能力和你互补的人,其他的人都可以先缓一缓。
其次,他的能力现在就可以发挥作用。既然是找合伙人,那就不需要你再培养,而是当下就能发挥作用和产生价值。在这一点上,创业者要注意一个误区,就是对能力的界定。结合上面的一点,由于创业者找的是能力与自己互补的人,所以可能对这项能力的具体要求并不清楚,可能会出现主观认识与实际需要的偏差。比如,你实际需要一个IT系统架构工程师,却误认为一个做网站后台的工程师也能胜任;再比如,你需要的是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业务销售总监,却以为一个有快销品销售经验的区域经理也能凑合。事实上,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面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创业者一定要多找了解这个领域的人请教,尽量减少认识上的偏差,然后再采取行动。
第三,他所具有的能力能够满足公司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要求。公司要不断发展,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在起步阶段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创业者不可能在每个阶段,在同一类人才上,不断引进新的合伙人,除非公司的股权没有价值(但这是不可能的,公司股权永远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所以,合伙人的能力必须有较大的冗余度,能够满足公司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要求。
第四,他能快速成长。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创业合伙人,还要看他的成长性,也就是学习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创业者和其合伙人都必须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力的提升必须跟得上公司的发展。一个不能快速成长的合伙人,当下可能是公司发展的动力,以后可能将变成公司发展的阻力。因为不学习的人,更容易故步自封,更容易自我满足,更容易拒绝新事物。而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够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进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更加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继续说前面小F 的故事。在小F责怪他的六个合伙人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导致公司项目进展不顺利之后,有两个合伙人也选择了从原单位辞职,全职参与公司的经营。但是这两个人,原来并不从事这一行业,既不懂工程设计,也不懂施工管理,在后来的工作中,不仅什么问题都要问他,还对他的一些意见提出诸多不专业的看法,使得项目不仅见不到起色,反而更加无序。最后,这两个合伙人说:“你是专家,你都搞不好,也不要怪我们搞不好。”小F说:“你们既然也没搞好,就不要把所有责任推到我头上。”其他人:……(他们能说什么呢?)
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这样的创业团队,当初何必凑在一起?
四、合伙人不能通过招聘解决
前面三点都在讲寻找创业合伙人的参考标准。而这一部分重点捋清寻找创业合伙人时常见的几个误区。
通常情况下,创业者在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时都已经考虑得比较周全了,比如启动这个项目需要有哪几类岗位,需要多少个人才,他们分别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初次创业者可能会把招聘员工和寻找合伙人混为一谈。请记住:创业时你所需要的人才,只要能用招聘解决的就一定用招聘的方式解决!
员工与一家公司签约,无外乎以下几个因素:满意的薪水、满意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发展平台。如果你的公司已经满足了员工的这些期望,而你也招聘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又何必浪费其他的资源,如原始股权呢?而一个合伙人愿意和你一起创业,如果仅仅是因为以上因素,那只能说明你找错人了。因为你找的人肯定没有“溢价”,要么徒有其表,要么另有所图,要么准备在你这里养老。
要记住,合伙人是招聘不来的。
把价值观、发展愿景放在首位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合伙人。如果这个人为了你的愿景,甚至愿意降低薪水、愿意屈就小平台,那就感谢上天吧。
创业团队一般都不是为了薪水和当下的平台而凝聚的,而是为了梦想而凝聚的。能够遇到愿意为你所发起的梦想一起付出和奋斗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如果你暂时找不到这样的人,可能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梦想不像你想象得那样有吸引力;另一个是你接触的人还不够多。所以,找合伙人的过程也是验证你的梦想是否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过程。只要有信心,就应当相信志同道合的人一定会出现。
但是,这里又存在一种情况: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者,通常会急需某一方面的人才,但受限于资金实力,给不了其有竞争力的薪水,又无法立刻找到合伙人,于是很多人会选择权宜之计,用近似于合伙人待遇的许诺,留住急需的员工。在这些留住的员工中,随着公司的发展,或者其本人意识的调整,有一部分员工愿意主动“进化”为非常得力的合伙人,而有一部分仍然只愿意停留在员工的状态,甚至还有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差。因此创业者在刚开始许诺时,必须把握分寸,设置合理的兑现标准。这个许诺既要给员工以想象空间,又不能过于简单和线条化,以免让没有“进化”的员工吃到“天上掉的馅饼”。在公司发展的后期,不合理的许诺不仅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更会扰乱公司对员工的回报体系。
就我个人意见,创业者要么坚持寻找志同道合(既愿出力又愿出钱最好)的合伙人,要么准备足够的钱用招聘的方式解决急需的人才,最好不要走中间路线。
五、不要期望一开始就把合伙人找齐
创业者在寻找合伙人时应该具备一种心态:宁缺毋滥。在前面“凭什么开始创业”一节中列举了创业之前应该考虑清楚的几个方面:产品、研发(产业链)、销售、财务、人力资源,以及竞争分析、风险控制、企业管理等。创业者在开始创业之前,应该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即便有困惑,也需要与有经验的人沟通、交流。如果已经有了这个过程,那么你就可以上路了。
记住:
美丽的风景在路上才能看到。
同行的伙伴在路上才会碰到。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在还没有遇到心中的“梦想合伙人”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在创业起步阶段的短板呢?如果创业者专长于销售,可以在前期把研发外包;如果创业者专长于研发,可以先在一个小区域尝试、探索销售模式。也就是说要在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出标杆和典范,在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只做验证。毕竟把伟大的创意变成实际的商业模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此期间,抓住重点、突出优势、形成核心的价值,创业项目自然会有越来越强的吸附力,对资金和人才的获取都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找到对的合伙人是创业成功最核心的基础。能否找到合适的人、能否找到对的人,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和发展。一个好的合伙人抵得上千军万马。创业者选择合伙人一定要慎之又慎,就如找结婚对象一样,那将是你工作中的伴侣,价值观、人生观相同,志趣相投是最重要的。
其实,在这一节讲到的很多关于选择合伙人的标准,又何尝不是对创业者自己的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