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服务的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原载于《图书馆论坛》2013年第5期。

田稷

[摘要]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方法,简要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Web服务中原子服务与合成服务的理念,提出构建基于原子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以使知识服务能在高校真正得到推广。

[关键词]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 原子服务 合成服务

前言

1997年知识服务被引入国内图书馆,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文献研究角度看,知识服务的内容与技术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知识服务的研究绝大部分仅限于理论研究阶段,许多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所讨论的内容、观点与十多年前相比没太大的变化。从用户体验角度看,除数字资源更为丰富以及检索功能变化显著外,多数用户并未能感受到服务的本质变化,没有体验到知识服务对其学习与科研带来的影响,知识服务更没有成为用户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知识服务尚未如当初所提出的那样——引导图书馆变革的方向并成为图书馆核心主导业务。本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归纳,结合调研与实践,找出知识服务的困难,引入原子服务、合成服务理念,提出构建基于原子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旨在为知识服务的推广提供解决方法。

1 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笔者在维普数据库的全部期刊中检索“(高校OR大学)AND图书馆AND知识服务”(题名& 关键词,1989—2012),命中文献460多篇[1],从中得知,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研究从2004年开始发文量明显上升,至今仍呈现研究活跃态势。

从研究内容分析,有74篇文献涉及学科化知识服务研究,63篇文献涉及知识服务的模式研究,33篇文献涉及知识服务策略研究,32篇文献涉及知识服务的管理与机制研究,20篇文献涉及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15篇文献涉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社会化应用研究,11篇文献涉及知识服务与用户需求关系的研究,11篇文献研究知识服务过程中馆员素养问题,11篇文献研究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9篇文献涉及知识服务体系构建,8篇文献研究知识服务的营运机制,其余文献则大多是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探析。可以看出,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研究中,较多文献将学科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与知识服务密切相关联,还有较多文献研究知识服务模式。在近20篇知识服务平台与体系的研究文献中,有5篇文献采用基于J2EE、博客、Web2.0等技术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而涉及知识服务体系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泛泛而谈。

从发文期刊分析,发文量较多的刊物有《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49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3篇)、《现代情报》(20篇)、《图书馆学刊》(18篇)、《高校图书馆工作》(17篇)、《情报探索》(14篇)、《情报杂志》(12篇)、《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4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关文献大多发表在非核心期刊。

从发文机构分析,辽宁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天津商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发文较多,均在6篇以上,而一些知识服务实际开展得较好的高校图书馆的发文量却很少。总体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整体研究水平并不高,理论研究偏多,但多为浅谈即止,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研究,真正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成果更少。

2 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问题

2.1 用户与图书馆信息不对称

图书馆一直以传统的结构化部门设置来对应所开展的相关服务,但用户既不关心图书馆的组织机构,也不清楚相关业务部门提供的具体服务,更不能自行组合几种服务来解决其研究问题。用户能从图书馆主页得到书目检索、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等信息,但没有一个图书馆网站能明确告知用户该如何组合图书馆的服务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虽然图书馆做了许多知识服务的宣传与推广,但日益E化的用户行为习惯,导致他们更喜欢通过平台查寻和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用户与图书馆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很难激发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而任何创新服务的发展都不是纸上谈兵,必须在实际需求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磨合、总结、提升,因而这种不对称现象极不利于知识服务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2.2 人力资源的制约

知识服务的成效最终取决于馆员的能力与水平,形成规模的知识服务需要整体的、较高的馆员素养。随着众多的数据库商、搜索商在内容与服务方面更为快速的革新与进步,用户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增强,用户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图书馆知识服务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这种需求层次的变化,给馆员的服务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国内高校图书馆即使近年馆员结构已有了很大改善,但长期积累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馆员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等现象且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整体水平。

2.3 缺乏有效的知识服务工具与平台

如果没有有效支撑知识服务的工具与平台,所有信息知识的查寻、分析、重组、集成等都需人工或常规处理,则服务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将会非常高昂,而且未必能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缺乏有意识地引进与深层次地利用知识服务工具与平台。

2.4 未能形成可以推广的模式

近些年不少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方面已有些突破,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已形成信息素养教育、专利情报服务、科研情报服务、机构情报服务、机构知识库、学科服务等知识发现、分析、评估、重组、再造等众多知识服务类型,但由于尚未形成可以扩大、推广的模式,一些很好的知识服务产品也仅能停留在少数案例的状态,缺乏持续、适当规模化实践的支撑体系。

3 原子服务的引入

近年在商业服务领域,Web服务研究与应用日趋成熟。Web服务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通过标准协议提供服务[2]。Web服务可实现应用程序在Internet上的互操作,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集成技术。Web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基本要求是原子服务合成,即组合已有原子服务以实现新的功能。其合成过程就是将不同的服务功能组合在一起,合理地安排这些服务的运行顺序,形成一个新附加值服务的过程。目前Web服务已广泛应用于B2B商业领域,以及生物信息、气象预报、分布式计算以及网格服务等等科研领域[3]

高校知识服务主要依赖于人,而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知识服务的人才却十分有限,必须尽可能将服务自动化、平台化。因此,如果能将知识服务以Web服务的方式实现,则可能突破知识服务的瓶颈,实现知识服务的规模化。为此,笔者将Web服务中的“原子服务”引入到知识服务领域,希望通过构建基于原子服务的知识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的发现与集成,最终解决知识服务难以推广的难题。

Web服务中“原子服务”是指“不可再分解为更细粒度的服务”[4]。本文所定义的原子服务正是基于此理念,意为将图书馆知识服务分解到尽可能小的粒度,以使绝大多数馆员都能参与其中,借助Web服务的理念与技术实现知识服务的发现与集成,以及平台的共建、共享,形成可以推广的知识服务模式,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知识服务体系。

当前的知识服务对馆员的要求很高。馆员要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熟悉资源的检索、获取、分析、组织等各种能力,这势必导致能参与知识服务的馆员很少,显然不利于此项服务的推广。而原子服务则不同,原子服务都是许多细粒度服务,比如检索维普数据库(还可细分到下载题录、分析题录、下载选中全文等)、CNKI学位论文、专利数据库、报刊数据库,查找百科全书、OPAC中的某本书,运用文献管理工具处理文献等,这些具体的单件事务大多数馆员都能完成其中的一种到数种,从而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的困难。

另一方面,为将知识服务用Web服务的方式实现,根据Web服务的基本要求也需要将当前的知识服务分解为原子服务,知识服务平台实现的是这些原子服务的合成与呈现。因此,与Web服务中的原子服务类似,知识服务中的原子服务除服务本身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元数据属性,以使平台能将不同的原子服务功能组合在一起,并合理地安排这些服务的运行顺序、所涉馆员等,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合成的用户解决方案。

4 基于原子服务构建高校知识服务体系

根据前面定义,知识服务平台实现的是原子服务的发现、合成与呈现。当前Web服务技术已较为成熟,知识服务的服务发现与合成技术完全可以借助Web服务技术,因此,从技术层面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化完全可行。由于服务合成的基础是查找、挑选参与合成的原子服务,因此,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如何规划知识服务的原子服务。一个合成服务的定义包括一系列原子服务以及服务之间的数据、控制依赖关系,因此原子服务包括本身的服务定义及其元数据定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原子服务的知识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原子服务的高校知识服务体系

整个体系包括四大部分:服务基础、原子服务集、知识服务案例库和知识服务发现与集成平台。

(1)服务基础:由资源、馆员、平台与工具共同构成服务的基础。其中:

资源:包括各种印刷型资源和数字资源,共同组成所有知识服务的基础。

馆员:每个人都赋予一定属性,如专业、特长、擅长的工具、外语能力与语种、熟悉的数据库等。培养具有“接受过学科主题培训、拥有知识组织、发现和电脑应用能力”的全能型员工很难,但让每个馆员都精通一种到多种服务技术,或熟悉一个到多个数据库,或了解一门到多门学科的发展等,根据馆员自身能力和意向,辅以能促进大家学习热情的激励机制,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工具(包括平台):现在许多数据库平台都有一些知识服务功能,如ISI平台除提供检索功能外,还提供了引文跟踪与分析等知识服务功能。图书馆馆员如能深入地了解、利用这些功能,对于提升服务效能、解决用户问题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此外,目前已出现了许多可用于知识服务的工具,如引文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在信息海洋中迅速锁定领域专家、经典文献、可视化呈现研究脉络等;文献管理工具有助于对获取文献进行归类、去重、分析,管理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期刊投稿格式等;数据分析工具有助于对科研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自动统计、绘图、深入分析并可视化呈现等;专利分析工具则可以帮助快速查找核心专利、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及衍变趋势、帮助制定竞争战略决策和专利战略等等。利用工具将可能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更多地提高处理效率。因此,图书馆除了引进各种资源外,还应定期跟踪这类工具的特点及其发展,并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科研需求等适时引进合适的工具,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工具提供高效、深度的知识服务;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宣传并教会用户使用这些工具,以节省用户的科研时间,提升科研进度。

(2)原子服务集:在分析本校需求、图书馆资源与工具、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基于用户视角来划分、确定原子服务。每个服务尽可能小,并赋予每个原子服务元数据描述,使上层的平台能根据用户需求查找并合成原子服务。当然,原子服务粒度应尽可能小,以易于服务合成的实现。

(3)案例库:知识服务中有许多需求具有共性,将前期的服务案例积累形成案例库,当用户需求涉及相同原子服务时完全可以直接从案例库调用,从而大大节省时间与人力。

(4)知识服务发现与集成平台:知识服务发展到现在,知识的组织不再是难点,服务的集成与创新才是关键[5]。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将用户需求分解,匹配案例库与原子服务集,并调用数据、工具、文献、馆员等,最终以解决用户问题的形式将相关的服务集成后呈现给用户。在平台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实现需求与服务的无缝链接,用户得到基于自己需求的解决方案,图书馆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多数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规模化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在高校推广成为可能。同时,图书馆也需要培养一定的高级图情人员,能进行知识的评估、分析、集成,提供用户所需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5 结语

知识服务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正如国内知识服务开展较好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其2020年发展意见书中所言:“这将是一个痛苦和长期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不做将会是死路一条。”笔者认为,在如何实现知识服务的Web服务化上,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区域合作、馆际合作等方式共建共享,数据库商也可以参与到平台化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建设中来。当然,笔者在此仅提出一种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即使目前尚不能实现顶层的“知识服务发现与集成”平台,也可以借助“原子服务”的理念规划、组织图书馆当前的知识服务,至少可以大大提升广大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扩大知识服务范围,从而为今后的知识服务自动化、平台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维普网[DB/OL].[2012-12-27].http://www.cqvip.com/

[2]维基百科.Web服务[EB/OL].[2012-12-26].http://zh.wikipedia.org/zh/Web服务

[3]史玉良.Web服务合成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2006

[4]JefferyLee.原子服务和合成服务的定义[EB/OL].[2007-06-10].http://blog.csdn.net/jefferylee/article/details/1647141

[5]袁懿,等.图书馆知识融合与知识服务研究———以西部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32

[6]张晓林,苏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20年发展意见书[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9(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