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工种与国家职业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客观反映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职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职业领域也引起了相应反响。1999年,我国正式颁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2015年7月29日通过《大典》修订版,并严格遵循客观性、继承性、科学性以及开放性的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确定职业分类,制定国家职业标准,构建国家职业资格体系。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加强职业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手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是在细化职业分类的情况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工种

(一)职业工种的概述

职业分类是指按照某一行业领域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艺特点和工作人员职责划分对工作种类进行划分。职业(工种)的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或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中规定的名称执行,如车工是机械行业内以从事机械工件旋转表面切削加工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工作种类。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工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由加工制造类和信息技术类两大类组成。本科、高职以及中职所开设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各个阶段各有侧重(见表1-2)。

表1-2 本科、高职、中职专业对应情况

本书主要分析中职所设置的专业在《大典》中对应的职业工种(见表1-3)。

表1-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职)与《大典》的对应情况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资格

(一)职业资格的概述

职业资格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具有的基本条件或身份。职业资格就心理意义上讲,是某种职业对其就业人员心理素质和心理结构提出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有法律上的认可,也有社会对职业角色的期待。当一个人具备了这些条件或身份时,也就取得了与职业目标相应的职业资格。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有当教师的资格,这是法定的职业资格;此外他还需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相应的专业知识及一定的教学能力等条件,才符合社会的角色期待。

职业资格是对个人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二)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是我国现行的、对从业者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的基本依据,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职业活动内容,由国家组织编制的、对从业者从业能力的综合性水平规定,是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发展。

1994年国家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制度以后,为适应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对部分职业的原有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修订,模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其改为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1998年,为实现职业标准与发达国家接轨,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对原有职业标准模式又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建立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职业技能为导向的新标准体系。国家组织专家编制《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对职业标准制定进行了全面规定,新的职业标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采用模块式,其内容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部分(见图1-8)。

图1-8 国家职业标准的结构

1.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等级

职业等级是指某一职业(工种)中反映工作范围和工作复杂程度的工作等级。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职业等级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

2.职业等级及相对应的标准

(1)初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

(2)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并在特定情况下能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

(3)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

(4)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能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5)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术管理能力。

取得中级技能(中级工)资格,相当于技术员待遇;取得高级技能(高级工)资格,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待遇;取得技师资格,相当于工程师待遇;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待遇。

3.职业资格与学历的区别

(1)学历: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经历。它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知识水平的主要标志,包括受过何种教育、文化程度、专业水平、修业年限、结业时间等。人们完成某种学业以学历证书作为凭证。学历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印制,教育主管部门验印,学校颁发。国务院各部委批准开办的学校,其学历证书由国务院各部委统一印制,教育司(局)验印,学校颁发。目前,我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证书由国家教委统一印制,学校颁发。学历是衡量人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对待学历的原则是“看学历,不唯学历,重在真才实学”。在职业教育中,符合国家规定,经正式批准、备案的各级各类职工学校的毕业生,以及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一般来说,学历层次高的人,其才干、学识比较强。但学历侧重标志学校承认的学习经历,不能标志每个人学习的实际效率和额外的学习方面经历。因此,学历并不是衡量知识多少、文化程度高低、实际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

(2)两者的区别:职业资格与学历不同,学历主要反映学校学习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实际劳动紧密结合,更能直接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获得该资格后所达到的工作水平。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特点

1999年,《大典》正式颁布并施行。《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空白,对开展劳动力需求预测、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7月29日通过了2015年《大典》修订版。2015年版《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与1999年版相比,维持8大类,增加了9个中类和21个小类,减少了547个职业。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职业分散在: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第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师范类)职业特点

(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2)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工作分团队工作和个人工作两种。团队工作主要是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明确分工,加强交流。个人工作主要是脑力劳动,包括备课、上课等过程,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精神财富的占有和输出,带有明显的个体特点和独立性。

(3)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基本都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主体意识的个体,学生的德智体和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双方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发展。

(4)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转化、渐进的复杂过程。

(5)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的工作价值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获得知识成为劳动力并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相对于学习过程存在时间差,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间接对社会发展产生价值。

(6)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教师工作的成果是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方位的发展。教师工作成果的要求是由社会决定的;教师工作成果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服务社会;教师工作成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学生在社会中的表现。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职业特点

1.职业分布的广泛性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有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职业。所以与其他行业不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不是只存在于某一个行业中,而是分散于各行各业。在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编撰的《大典(2007增补本)》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涉及了第二大类、第三大类、第四大类以及第六大类,足可见其分散之广。该专业涉及的工作主要包括:

(1)使用工装、夹具和焊接等设备,将零部件装配成真空电子器件和电光源器件的管芯和微波管、激光管等特种管;

(2)使用设备和工装,将管芯和玻壳封接成灯或管;

(3)使用专用焊接设备,采用软焊、硬焊、石墨焊、高频焊、脉冲焊等激光束轰击工件,使金属熔融进行焊接;

(4)使用工具将放射性同位素装入放电器件腔体内;

(5)使用碳化台等设备和工装、仪器,将平板荫罩加工成型,组装多色电子束管荫罩,并配入玻屏;

(6)使用焙烧设备,对真空电子器件的荧光粉层、石墨层、半导体层、高阻螺旋线、铝层等内表面涂覆层进行焙烧;

(7)使用高温封接炉,用低熔点玻璃将玻锥和荧光屏熔封成管壳;

(8)使用氢气炉或真空炉,将陶瓷、氧化铍陶瓷零件与金属零部件进行熔封;

(9)使用高频炉等封接设备,进行玻璃与玻璃、玻璃与金属的封接。

2.职业的综合性

信息化时代到来,单一的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产业,更不能完全独立于其他行业,需要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系统、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生物医学电子系统等主要领域。张庆辉,陈卫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电子与光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结合形成了交叉行业。以其他化工产品生产人员中的电子绝缘与介质材料制造工为例,其必备知识和技能要求中,既需要掌握基础的电工学、电子学知识,又需要了解材料学、化工学等知识。

3.职业的变化性

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业中,一批职业随着新技术的诞生应运而生,职业多变性在信息时代尤为突出。例如,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是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等电工仪器仪表、工具,对电视机、空调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进行维护、修理的人员。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5.这是随着电视机、空调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走入我们的生活而出现的职业。流水线上的装配工则可能被机器替代而失去工作,“机器吃人”的现象在低端制造业中随处可见。掌握一门不可替代、与时俱进的技术十分必要,这就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使用高新设备的技能,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描述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作领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工作领域十分宽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三大方面。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设计师等职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分为以下三个:一是电子方向电路设计工程师;二是信息方向电信工程师;三是计算机方向软件/硬件开发工程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作领域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各大高校开设该专业的侧重不同,该专业学生可以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设计、光电子系统设计、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开发等领域,以及电子信息领域新型交叉学科从事科技开发等工作。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师范类)工作任务

该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教学活动、实训实习组织、指导竞赛、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等五个主要方面(见表1-4)。

表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师工作任务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能力要求

一个行业的发展好坏和该行业的行业标准密不可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业细分了该专业不同职位的具体职业能力,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见表1-5)。

表1-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职业能力对照

续表

续表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核心技能

随着机器化生产的普及,大量一线工人被机器生产线所替换的“机器换人”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站在技术前端、掌握核心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核心技能也成为该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培训的关注点(见表1-6)。

表1-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核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