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食用油行业概况

一、食用油进口依赖度的变化

食用油由油籽加工而成(本书所探讨的内容属于植物性油脂范畴,不包括动物性油脂)。油籽是脂肪及蛋白质丰富的农产品,油籽经压榨后加工为食用油和油粕。食用油用于烹饪及生产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油粕可以加工成动物饲料,两者亦可加工成其他可作多种工业用途的化学衍生产品。

从世界范围来看,2011年,全球生产了1.46亿吨的食用油,产量最高的是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分别为4791万吨、4196万吨和2265万吨,占全球食用油总产量的77%。同时,这三个油种的产量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世界三大油种产地情况:

●种植油棕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种植大豆的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

●种植油菜籽的加拿大。

以上这些国家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这些国家要么是地广人稀、有大片荒原可以开拓,要么是通过焚烧热带雨林获得农业用地。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三大油种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

2011年,中国供给食用植物油2765万吨。我国油料作物产地大致是这样的:

●东北、华北生产大豆,其中黑龙江省占全国大豆产量的一半;

●以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为中心的华南产区种植油菜籽;

●山东、河南、河北等黄河流域地区产花生;

●内蒙古和新疆产葵花籽,新疆还产红花籽;

●湖南、江西等南方省市产油茶籽。

大豆油是中国食用油供应量最大的油种,占全部供应量的40%。菜籽油和棕榈油排在第二、第三位,均占全部供应量的20%。这三个油种也是进口油脂及油料最多的油种。

中国2011年靠进口供给约1752万吨食用油,进口依赖度高达60%以上。2010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占全世界大豆进口总量的59%、占全世界大豆总产量的22%;中国的棕榈油进口量占全世界棕榈油进口总量的15.5%、全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12%。如表1-1所示。

表1-1 2011年中国食用油供给结构1

(单位:万吨)

过去10年,中国的食用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最低为2001年,进口油料折油与进口油脂合计为482万吨,占全国食用油总供给量1413万吨的34%。

最高为2009年,进口油料折油与进口油脂合计为1838万吨,占全国食用油总供给量2680万吨的比例高达69%。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食用油进口依赖度有所回落。从各油种的全球发展前景来看,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的进口量只多不少,中国国产的所有主力油种的增产潜力有限。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保持较高的食用油进口依赖水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就发出过这样的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布朗的疑问在食用油行业得到部分证实。如何确保食用油供应安全,是一个让中国人担忧的问题。

菜籽油的进口依赖程度较低。国内不产棕榈油,棕榈油的进口不对中国农业形成直接冲击。这里主要谈一下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

大豆曾经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中国曾经是全球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20世纪末,我国大豆连续减产、国内供给不足、需求却很旺盛,大豆价格居高不下。国家为了弥补国产大豆的不足,于1996年调整了大豆贸易政策,对大豆进口实行配额管理。普通关税税率为180%,优惠税率为40%,配额内税率是3%。但是,国内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进出口专营权,一直执行3%的税率。1996年中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数量连年飞速增长,200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也是这一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为了保护国产大豆市场,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首次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随后,2002年3月20日又发布了三个配套规章。这四个文件对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国内销售等众多环节做出了严格限制。受此影响,200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仅为1131万吨,较2001年的1394万吨剧减了19%。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激增。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以转基因为由设置非关税壁垒,遭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强烈抗议。2004年4月21日,中国农业部对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实施正常管理。从此,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区国家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获得了永久性出口中国的保证。进口大豆数量连年猛增,中国大豆开始进入低靡时期。

2006年春天,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减少25%,收购价格为2200元/吨,同比下降了24%,跌破了每斤1.25元的种植成本。黑龙江有1800万的农业人口,从事大豆种植业的农业人口占了1000万。虽然有不少土地可以改种玉米或者水稻,但仍然有不少农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

以东北为主的国产大豆竞争劣势:中国大豆农场面积小,最多只有几百亩,无法与美洲大豆农场动辙几千亩的种植面积相比。农场面积小就不能产生规模效益,良种推广、机械作业、产品收购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中国对大豆的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大豆技术推广不力,国产大豆的出油率至少要比进口大豆低2个百分点。国产大豆一年一熟,压榨企业只能在大豆收获季节采购,占用的收购资金较多。进口大豆则是北美和南美轮流收获,仓储物流设施完善,可以做到全年供货,采购资金压力小。美国对大豆种植业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中国受WTO限制无法对豆农提供补贴。东北大豆运输到山海关内,运输成本要高于美洲大豆运到中国的海洋运费。

日本和韩国原本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传统出口国,但近年来,日本、韩国却舍近求远,宁愿选择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定购非转基因大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豆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流通复杂、产地来源不明、难以建立追踪体系保证食品安全、品质下降、杂质较多,中国大豆无法进行合同栽培、提前定价,采购风险较高。

要解决国产大豆减产问题,短期来看,需要政府加大补贴力度,或推动国产大豆出口,包括利用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市场。长期来看,需要依靠改善品种、增加肥料等方法提高大豆单产。或加大科研投入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大豆附加值,走供食品消费的加工贸易之路。或改变农业政策,一方面鼓励农民将小户农业整合成大规模农场,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农民教育、就业和迁徙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帮助多余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近年来,黑龙江大豆年产量维持在600万吨左右,其中约一半交给国家临时储备,剩下部分的2/3运往省外用于食品加工,最后约有100万吨供给省内榨油企业。相对于省内1740万吨的加工能力来说,100多万吨大豆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