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邓小平改革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留下了富有价值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深化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和考验,即使在经过一些波折之后,社会主义制度仍然被人民所信仰和维护,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举措,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否则将被历史和人民所遗弃,这一点已被80年代自由化运动的失败所证明。“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21],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必须革除阻碍生产力的旧有体制和生产关系,但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得到坚定维护,社会主义的红旗不能倒。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优化,而不是社会制度的变更,这既是邓小平改革的成功经验,也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

其次,改革必须立足现实国情。“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22],邓小平改革之所以成功,正离不开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掌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从经济建设到政治制度、文化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相比改革初期,国情产生了很大改变,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这仍然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认清改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认识、正确把握国情社情,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提供深刻的现实依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的现实保障。

最后,改革必须解放思想。纵观我国革命和改革的全过程,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和事业推进,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都与解放思想分不开。“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23]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打破固有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在正确认识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和创新,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来。改革过程中必须越过和克服所存在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构建出良好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都以解放思想为必要前提,只要我们不断坚持解放思想,敢于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张卫良,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运杰,东南大学伦理学)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3]同上书,第255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5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8]同上书,第138页。

[9]同上书,第207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8页。

[11]同上书,第147页。

[12]同上书,第372页。

[13]同上书,第28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15]同上书,第374页。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页。

[17]同上书,第134页。

[18]同上书,第142页。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20]同上。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22]同上书,第3页。

[2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