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
- 李君如主编
- 1233字
- 2021-03-28 01:51:26
三 中国改革是先易后难进行利益调整的过程,这轮改革新出发要突破的难关也是改革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分化,破除利益固化,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
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先易后难,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的过程。我们把中国改革新出发,形象比喻为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意思是这轮改革遇到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此前没有遇到过的。所谓“攻坚”,是从难易角度讲,好改的、见效快的、利益增量式的和普遍受惠的改革,绝大多数都进行了,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所谓“深水”,是从复杂性上讲,需要改革的内容不少涉及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根本上涉及对社会群体利益格局进行协调,对业已形成的利益藩篱予以破除。改革新出发,凝聚共识的难度之大,可以想见。
如果说改革初期的难度更多地集中在人们的思想认识,重点是突破思想上的束缚,那么中国改革新出发的难度,则更多地集中在利益调整上面。利益调整为什么是件难事?西方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而当今中国社会,事实上出现了利益分化和利益固化的情况。所谓利益分化,是指社会群层多样化了,每个群层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使是同一个群层,比如工人,也分国有企业工人、民营企业工人、外资企业工人,在岗工人、下岗工人、退休工人,白领工人、农民工等,虽然都是工人,但他们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相同。所谓利益固化,则是指一些群体获得和维护他们的利益的方式渠道,已经形成相应机制,甚至出现利益群层相对固化的现象。改革初期那种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深化改革必然触动某些部门、某些地方、某些人群的既得利益,甚至触动他们的灵魂。制定和实施一些改革措施,也常常面临两难甚至多难境地。
但是,利益调整这个关口,无论怎样艰险也必须得过,否则,改革就会失去群众支持,改革的意义就会打折扣,改革本身也会停滞下来。对这种情况,事实上邓小平早在1993年就预见到了。他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2亿人口怎样共同富裕,财富怎样分配,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我们要利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改革新出发,明确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要“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是为了解决邓小平此前预见到的利益分配和调整这个难题。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是中国改革新出发的根本目的之一。具体说来,就是要逐步解决在发展、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存在的权利、机会和规则不公平、不正义的问题。只有突破这道难关,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那时候,中国改革新出发所激荡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就更加可观了,人民群众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更多了。中国改革新出发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同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追求,紧紧衔接起来了。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