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状况

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大糯黑村共有627人。据村民高文华说,以前大糯黑村曾有迷信传说,如果全村人口超过600人,就会有人要死去。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糯黑村人口不到700人。据高文华回忆,1959年,村里去世人数为历史上最多,仅当年就有20多个小孩去世,有时一天有3人去世,村里专门划分小组,分担安葬死者的工作。当时村里有3个伙食团,高文华为其中一个伙食团的事务长,伙食团的一碗饭里,玉米饭还不到1/3,其余2/3为胡萝卜。当时村里所有土地上都种上胡萝卜和白萝卜,等胡萝卜全吃完后,村民改吃白萝卜。在海邑读书的该村学生每人每周仅发得7两玉米面作为口粮。

1982年,土地承包到户后,大糯黑村人口猛增。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撒尼人自称“尼”,称他人为“撒尼”或“撒尼泼”。彝族撒尼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大糯黑村原有13户汉族,但由于现代一些彝族人与汉族人通婚,村中原有的汉族大都娶了彝族撒尼姑娘。到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村仅有1户(未婚)仍填报汉族,原先13户汉族中的其余12户近40人皆改为填报彝族撒尼人。据2000年的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大糯黑全村236户人家几乎全是彝族撒尼人,此外仅有汉族12人、壮族1人(外地嫁入该村妇女)(见表1—2、表1—3、表1—4)。

一 自然状况

表1—2 大糯黑村人口基本情况

表1—3 大糯黑村村民年龄结构状况 (截至2004年2月的调查统计) N=994

续表

表1—4 大糯黑村村民劳动力状况

2002年10月1日—2003年9月30日,大糯黑村共死亡10人,其中男性病故共7人,女性死亡共3人,其中病故2人,非正常死亡1人。村民毕寸英生于1948年8月,2002年11月24日,她乘坐手扶拖拉机去海邑赶集时,不幸从拖拉机上掉下来摔伤而去世。据2003年12月30日由糯黑村委会计生员曾跃华填写、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高映峰负责的统计报表显示,2003年度期初时,大糯黑村有247户,人口总数为993人,期末时人口总数为994人。其中,育龄妇女为106人,女性初婚3人,且3人皆为23岁或以上。村中现有智力残疾者2人、语言障碍者1人(见表1—5)。

表1—5 1982—1990年总人口数及增长情况比较

二 人口流动

大糯黑村由于地处红河州沪西县、弥勒县与昆明市和曲靖市陆良县的交界地带,在历史上它常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兵来将往,曾经有近50户村民外迁,其中有一部分迁往小糯黑村。小糯黑村的一块围墙碑记也述及,大约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曾有大糯黑村村民迁往小糯黑村。

2002—2004年,有两名云南昭通男子、3名贵州男子共5名男子到大糯黑村当上门女婿。2002年10月—2003年9月,石林县亩竹箐乡的冯丽英、圭山乡海邑的李会英共两名妇女嫁到大糯黑村。2003年10月—2004年2月,有1名泸西妇女和1名石林县野核桃树村的妇女嫁到大糯黑村,她们的户口全都转入大糯黑村。另有两名外地男子娶走本村两位姑娘。在2004年大糯黑村的从业人员中,外出打工半年以上者有4人,在石林本县以外的地区打工者有6人(见表1—6)。

表1—6 常住人口外流和计划生育管理登记

三 主要姓氏

从语言文字上看,彝族家庭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过渡到父系制的小家庭,每个家庭都保存着口头或书面的谱系,在明清改土归流前主要构成方式是父子连名制,之后使用汉姓制是16代以内的事。

彝族撒尼人开始使用汉族式的百家姓是近代之事,撒尼姓转为汉族百家姓一般采用意译方法,然后再套百家姓。如李姓,在彝姓中原称“司搞”,即李子氏族,由此可推断该氏族的远祖图腾物为李子树,应属植物图腾的后裔,故用了百家姓的“李”。再如王姓,在彝姓中原称“阿能”,意为乌鸦,石林当地汉话俗称乌鸦即老鸹为“老wɑ”,由于“wɑ”的发音与百家姓的“王”(wɑng)相似,故用了百家姓中的“王”。又如毕姓,彝姓原为“果吉”,与表示“笔”的撒尼语是同音词,但在汉族百家姓中无“笔”姓,故用了与“笔”音相近的“毕”姓。

彝文家谱也叫“族谱”,是记载彝族家支世系或家族中人物事迹的谱牒,对研究彝族历史发展具有宝贵价值。大糯黑村主要的家族姓氏包括:何、王、李、金、高、曾、昂、毕、普、苏、杨、张、足、赵、黄、虎等。彝族撒尼人中的一部分何、王、金、毕、普、杨等姓的家族是从昆明迁徙入圭山,一部分李、赵、方等姓的家族是从南京柳树湾经陆良迁徙入圭山,一部分高、张、足、黄、虎等姓的家族是从陆良迁徙入圭山。各家族无族长,家族之间平等相处,大糯黑村历来无大家族欺负其他小家族,或富裕家族欺负贫困家族的现象。现在彝族撒尼村民的家族意识已减弱,而家庭意识则较强。

大糯黑村的王氏家谱经王有志、王正明等人收集、整理,现可追溯到王氏先祖共9代人。到第5代人时,王氏家族特别善于外出经商,曾有两人率领赶马人,用18匹马载货物前往广西经商。在王氏家族的祖坟里,最早两代人的碑文为彝文,从第3代人的碑文开始为彝文、汉文对照。王氏第4代人中曾有人到临安从军,后获封六品军功。大糯黑村先后出过三位大爷:王大爷、足大爷、何大爷。大爷相当于头人、土酋。王家的王大爷全名为王恩福。楚图南先生的《路南杂记》第七篇《记倮夷李姓与王姓宗谱碑记》中论述了他在石林所见的两块彝文与汉文的家谱碑记,其一是大糯黑村的王姓家谱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