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在得与失之间来回往复的过程,有得有失,得失参半。昨日有人长街买醉以消解痛苦,明日又有人长街摆宴分享喜悦,有人得就必有人失,世间多少烦琐事,不过就是得失两个字。所以,我们在得到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在失去的时候也不要太悲观,因为只要你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对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就能在得与失之间找到平衡点,最终健步如飞地奔跑在人生道路上,早日奔向自己心里早就搭建好的那座幸福城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战场上的有利地形,而有利地形又比不上人心所向、团结一致。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一座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却可能攻不下来。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击城池,又有有利的作战天气,但还是不能取胜。那么,就一定是缺少地利了。可是,有些时候,城墙不可谓不高,护城河不可谓不深,武器装备不可谓不好,粮食准备不可谓不充足。但是守城者却弃城而逃,这又是为什么呢?肯定是因为守城者军心涣散才弃城逃跑的。
所以说,要让人民安定下来而不外迁,不能仅仅依靠划定的疆界界限;要想国防安全巩固就不能靠山河关险;威震天下不能仅仅依靠强大的武力。那些懂得施以仁政的君主,都能得到很多忠心跟随的人;那些不懂得施以仁政的君主,就会弄得人心惶惶,得不到大家的支持,甚至会众叛亲离。因而,那些施以仁政的君主,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他就能牢牢地掌控天下,做到战无不胜。
茫茫人海中,你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万众仰慕的人,那么你就必须懂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应该懂得“聚人心”,只要你身边有一群鼎力支持你的人,那么你想想你还会遭遇失败吗?就算遭遇失败,那也只能算是跌倒,而且大家都会马上将你扶起来。
【国学智慧】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概念是“亚圣”孟子提出来的,并且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只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和睦一致,没有钩心斗角,互相之间懂得谦爱礼让,才能够形成“人和”的局面,如此方能幸福快乐地生活与工作。
得失之心:做人应该轻得失,做事需要重选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
这是两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其大意是作诗著文是一件千古不朽的事,但其中的得与失只有诗人自己心里最为清楚。事实上,不仅作诗著文如此,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就算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伟人,可是得与失之间的滋味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所以,明白得与失,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去弄清楚的一件事情。假若,一个人没有了得失之心,那么他自然是一个十分消极的人,生命中的美丽片段他看不见,人生旅途中的漂亮风景他亦瞧不见,因为失去了得失之心的他已经无法再感触这个世界了。
一个人,若真的失去了得失之心,那他真的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了。
为人,重要的是要有得失之心。可仅仅是拥有得失之心就够吗?答案是:拥有得失之心,关键是要明白,做人应该轻得失,做事需要重选择。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得”与“失”之间摇摆不定,就是因为你不能当机立断,不会选择,既放心不下当前,也割舍不下过去或者未来,最终在舍与不舍之间错失机会,空留悔恨。
由此可见,得与失的关键就是你会不会选择——做人要把得失看得淡一些,在做事的时候要冷静地去选择,不焦躁、不胆怯、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遵从自己的内心与现实的客观条件做出抉择。
把得失看得淡一些,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异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输赢。因此,对于这些十分看重输赢的人来说,总是把输赢得失看得比泰山还重,最后只能落得一个自忧自怜自恨自愤的结果。
也许,把输赢看得淡一些,就会把得与失看得淡一些,最终我们才能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国学智慧】
都说人生是一部不惧怕剧透的大戏,因为结局都清楚地摆在了那里。既然我们都知道结局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能洒脱地活一辈子呢?但是我们要洒脱,却不是要放纵。从始至终,我们都应该记住一句话:敦厚做人重品行,淡泊名利轻得失。
塞翁失马: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
在靠近边塞地区的百姓中,有一个非常精通卜算的人,他家养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了北方胡人的领地去了。为此,很多人都来安慰他,结果他却说:“这怎么就不能看作是一件好事呢?”几个月之后,之前跑失的马竟然回来了,而且还领回了一群胡人的骏马。这个时候,人们又纷纷上门道贺,他却一反常态地说:“谁又知道这不是一件祸事呢?”他的家里养了很多马,他儿子也非常喜欢骑马。一次,儿子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来,直接摔折了大腿,成了一个跛子。在人们又一次上门安慰他的时候,他再一次说:“这怎么就不能看作是一件好事呢?”一年之后,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地区,当地的壮年男子都被征召去打仗,只有这个人的儿子因为是个跛子而没有应征,父子俩得以保全性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传播了千百年,上至街头的老妪下至学堂的幼童,几乎都听过这个故事。可是,又有多少人在遭遇“塞翁失马”的境况之时能有“焉知非福”的心态。很多时候,人们在遭遇挫折困境或喜乐之事的时候,不是悲观失意就是扬扬得意,根本看不到现实遭遇的背后隐藏着的悲与喜。所以,人们总是在逆境中表现得无比悲观,在顺境中又因为失去风险意识而遭遇灾祸。
古时候的台湾,有一位乐观又有智慧的书生,在生活中遭遇了坏事的时候,都会劝勉自己要向好的方向看。后来他做了县太爷的幕僚后,衙门里一旦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他都会告诉县太爷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情。久而久之,县太爷觉得这个书生简直就是个庸才,觉得他是个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
一天,县太爷外出办案被匪徒袭击受了重伤,整个县衙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儿。可是,这位书生还是像之前一样,说县太爷受重伤在当前来看是一件坏事儿,可未来就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儿。书生的话很快就传进了县太爷的耳朵里了,县太爷闻听此言后大怒,觉得这位书生不怀好意,幸灾乐祸。于是,县太爷下令,将书生关进了大牢。
书生被关进大牢一个月后,巡抚大人下来视察,看到在办案中受了重伤的县太爷,觉得这个知县是个好官,马上给他官升一级。这位县太爷已经做了十年的知县了,一直都在为如何升官而发愁,没想到就此因祸得福而官升一级。
县太爷升官后想到了那位已经被关进大牢的书生,马上派人把他放出来,并且擢升他为自己的首席幕僚,薪俸增加了一倍。书生被放出来后,县太爷向他表示歉意。结果书生说:“你把我关进大牢去,也不是一件坏事啊。”县太爷吃惊地问道:“你就因为一句话就进了大牢,还怎么不是坏事呢?”书生笑着说:“我如果不进监狱,怎么能成为您的首席幕僚呢?”
书生说罢,两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好事情和坏事情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所以,我们必须冷静地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切的不如意,面对一切可让我们兴奋得失去清醒头脑的事情,都要保持足够的理智,时刻谨慎面对,才能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出现太大的失误,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国学智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得,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忘记了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更要时刻保持冷静,对于好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注意风险,千万不要乐极生悲,而对于坏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忧心忡忡,甚至万念俱灰,换个角度看问题,没准就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人生在世,就好比江上行船,遇到风浪的时候不要恐惧,顺风顺水的时候也不要掉以轻心,只有时刻向着正确的方向,时刻为成功靠岸去做准备,才能让自己一生都一帆风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命运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公元前209年,被征发为苦役的陈胜和吴广在走到大泽乡时号召起义,他们向天下发出了不屈服于命运的呐喊:“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荣华富贵都是他们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起义呢?
在台湾,很多人在年少时就会聆听到这句话——父母亲、老师教给他们这句话,目的就是要孩子不要屈服于出身和命运的不公,你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你们却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
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听见很多人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抱怨自己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将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原因归结于没有一个优渥的家庭环境。事实上,他们迟迟无法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自己不够努力!
试想一下,一个整天怨天尤人且毫不努力的人,又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对于那些出身低微的人来说,上苍也给予了同样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你足够努力,只要你选对了正确的奋斗方向,不要因为眼前的“失”而放弃未来的“得”,那么你肯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明太祖朱元璋幼年的时候生活十分贫苦,整日里连吃饱肚子都很困难。他的父亲叫朱五四,“五四”其实就是一个不能算作名字的名字,因为他贫贱到了连个好点的名字都没有。因为,元代汉人百姓如果不上学的话是不能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出生在贫苦家庭的朱元璋,一度流落为僧人。但是,不管生活是多么的残酷,他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他加入了元末农民起义军,最终通过不懈的奋斗夺取天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揭开了大明王朝的序幕。
纵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却应该时刻谨记:即使出身低微、命运坎坷,可是那又能怎样,幸运女神最青睐的人,都是那些屡败屡战,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只要我们坚定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奋斗目标,并不断为之付出汗水与智慧,那么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国学智慧】
难道命运真的是天注定的吗?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会被命运左右。你有一个能够给你金山银山的家庭,但是你却未必是那位合格的“财富守护者”;你出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生都是“贫穷的固守者”。命运的这条线其实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命运之神从来都不可能轻易就左右你的人生,因为这世界上本身就没有命运之神。这世界能够左右我们命运的,只有努力、聪慧、勇敢和一点点的幸运!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留也意味着失去
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
一个人能守住自己本来的旧貌,本来也算可以了。但是梁启超却认为身为这世间之人,做人处世,就像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不努力就要后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每一次停下都意味着失去。有句古诗说得好:“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很多人总是因为停留而失去了时间与机会。
在人生的得与失之间,很多人都会犯在逆水中停下来的错误。殊不知,正是在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别人才迅速地超越我们,拿走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荣誉、机会、财富等“贵重物品”,最终还将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留给我们的只有失望、悔恨和不甘心。正因如此,我们才要不断地划动手中的船桨,让人生这艘船不断地向前行驶。当然,在累了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休息,千万不能将适当休息变成停滞不前。
逆水行船,自然极为费力,因此在这个奋勇向前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人心生埋怨。总觉得自己付出如此之多,得到的却如此之少,眼看着那些顺流而下的人,不用费力即可一路通达,其内心深处自然会泛起一层层充满着怨恨之气的涟漪。应该说,他们在注意到别人比自己更容易的同时,却忽视别人与自己方向的不同。顺流而下的人不管行驶得多么轻松,他们却最终只向着“下游”奔去;逆流而上的人不管行驶得多么费力,他们始终都在向着“上游”而奋斗。所以,每一个在逆流中奋斗的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明白:埋怨,这是懦夫们的表现;努力,才是真正的人生态度,今天的艰难付出,是为了让明天走得更轻松。
事实上,有些人在逆水中停滞不前,是因为他们在停下来计算眼前的得失。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着眼于眼前,而是要用长远眼光来看待当下的得与失——人生如逆水行舟,你不进则别人进,你后退而别人未必后退。所以,我们不能计较一时的得与失,而是要一直奋勇向前。
【国学智慧】
一个人的一生就如同航行于大海之上的一叶帆船,每个人就是屹立于船头的艄公。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遇到挫折就裹足不前,甚至一蹶不振,而是应该时刻都明白,不管是搁浅也好,还是触礁也罢,只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就应该越挫越勇,逆流而上。在品味人生的得与失之时,我们一定要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逆水中原地踏步,那么只能走向灭亡,这就是“失”;溯流而上,适应环境,把握机遇,才能创造新的辉煌,这就是“得”。
坦然面对:生活再艰辛,也要坚强活下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穿行于台湾的大街小巷,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看着眼前那些卖特色饮食的小摊贩、计程车司机、西装革履却面带疲倦的赶路人,不仅会感慨活着真累!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尤其是在那些不顺心的日子里,各种不如意交织在一起后自然有一种活着太累的感觉。
活得真累,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现代人的通病,你不光能够在台湾的街头巷尾感受到,在纽约、在法兰克福、在东京等世界一流城市你依然能够感觉到。可是,我们就能因为活得累而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吗?
舜是从田野间被起用的,他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他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他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他(管仲)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纠失败了,作为罪人他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虞国的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赋予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肯定不能,因为活得累就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那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懦弱的人。还是老祖宗那句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当然,赖活着也不行,我们必须活得精彩,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我们要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意识,明白只有自己不断地去拼搏奋斗,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之苦,才能拥有轻松快乐的生活,人生再也不会那么累!
在遭遇不顺心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坦然面对。看看那些每天一大早就出海捕鱼的渔夫,看看那些早出晚归在农田里忙活的农夫,生活那么艰辛,他们却活得有滋有味,把歌声留在大海深处,把欢笑声留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不能摧毁他们的生活信念,相反却让他们更加坦然地去面对这一切,最终把日子过得快乐而又红火。
所以,生活再艰辛,我们也要坚强活下去,要坦然去面对这一切。你若坦然面对,未来还有希望;你若死心放弃,未来就只有绝望!
孰对孰错,你自然明了!
【国学智慧】
天空留不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句话应该是对“坦然面对”的最好诠释。如果失败的人生是一种经历,那我们应该学会在失败中走向成熟,坦然面对人生的风浪,秉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得失心”,不畏生活的艰辛,时刻保持远大的目标理想,未来必定不可限量。
君子之心:不计得与失,做人坦荡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倘若是个君子,那必然具备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自己的错误,更能容忍别人的错误,在生活工作中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相反,那些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君子,甚至可以称之为小人。
由此可以看出,坦荡是一种大度宽容的胸怀。古语有云:“泰山不避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做事快乐多。人生冷暖,世事无常。丢掉那份虚伪,摒弃那些顾虑,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勤勤恳恳,坦坦荡荡,乃做人之大智慧。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典故,疑邻盗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这个典故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有一个丢失了斧头的人,总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因此觉得对方的走路姿态、脸上神色、语言谈吐都是很可疑的,看起来非常像偷斧子的人,等到有一天他的斧子找到了,便觉得邻居儿子的各个方面都不像是那个偷窃斧头的人。
从表面看上,这段话告诉世人:在生活中千万不能轻易怀疑别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就最好不要直接去怀疑别人,因为怀疑通常是一种感觉,而感觉往往都是靠不住的。可是我们仔细一思量就会发现,真正让我们轻易怀疑别人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不够坦荡,经常会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错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坦坦荡荡的胸怀,总是疑神疑鬼,千小心万谨慎,害怕自己被别人算计了,最终导致自己总是接二连三地犯“疑邻盗斧”的错误,成为同事朋友眼中的戚戚小人,落得一个坏名声的同时还让自己的人脉圈越来越小。所以,我们要想获得幸福生活,就必须不计较,看淡得与失,不受世间风云繁杂的种种羁绊,如此才能让我们在迷茫中看到灯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来。
【国学智慧】
胸怀坦荡的人必定拥有丰富的人生,因为坦荡里面有“玄机”,它能够让一个失意的人突然顿悟,心里豁然开朗,发现人生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黑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这样一种顿悟和境界。另外,胸怀坦荡不但能够让我们正确地面对“得与失”,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好方法,因为你的坦坦荡荡,所以大家对你也是肝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