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校评注古文观止
- (清)吴楚材 (清)吴调侯 王文濡校勘
- 4008字
- 2021-03-29 18:16:09
小传
左丘明,周鲁太史。孔子修《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又作《国语》,司马迁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是也。又按左氏,丘明名,相传为左史倚相之后,亦有以左丘为复姓者。
公羊高,周齐人,子夏弟子。作《春秋传》,四传至其玄孙寿,与弟子胡母子都录为书,汉何休作解诂,其书遂大传。凡言《春秋》者,《公羊》与《穀梁》合称二传,为公穀派。
穀梁赤,周鲁人,子夏弟子,传《春秋》。按唐杨士勋《穀梁传疏》云:穀梁子名淑,字元始,一名赤。《孝经序》正义引《七录》作名俶。
檀弓,周鲁人,姓檀名弓,以其讥仲子舍適孙而立庶,为善于礼者,故以名篇。
李斯,楚上蔡人,从荀卿学,西仕于秦。始皇既定天下,斯为丞相,定郡县制,下禁书令,变籀文为小篆。二世时,为赵高所诬,腰斩咸阳市。
刘向,字子政,汉楚元王之四世孙。初为谏大夫,宣帝招选名儒材俊,向以通达能属文与焉。尝裒合战国诸人所记时事并为一编,名《战国策》。又辑屈原、宋玉、景差诸赋,附以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诸作,及向自作《九叹》为《楚词》十六篇。
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人。官至太史令。作《史记》百三十篇,序事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刘向、扬雄皆称之为良史之才。
汉高帝,姓刘名邦,字季,丰人。秦二世立,起兵于沛,自立为沛公。入咸阳,破项羽于垓下,五年即帝位,在位十二年崩。
汉文帝,名恒,高帝之中子,初立为代王,及吕后崩,大臣诛诸吕,迎立为帝。在位二十三年崩,谥文。
汉景帝,名启,文帝长子,节俭爱民,有文帝之风,故史以文景并称。在位十六年崩,谥景。
汉武帝,名彻,景帝中子,承文、景之业,兴学崇儒,开边拓土,称为雄主。在位五十四年崩,谥武。
贾谊,汉洛阳人。文帝召为博士,累迁至大中大夫,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又拜梁王太傅而卒,年三十三。著有《新书》。
晁错,汉颍川人。学申韩刑名,以文学为太常掌故。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景帝时,迁御史大夫;请削诸侯封地,以尊京师。吴楚七国反,藉口诛错,帝卒用爰盎策,杀之。
邹阳,汉临淄人。景帝时,与枚乘、严忌仕吴,以文辨知名。吴王有邪谋,上书谏,不听,去之梁;从孝王游,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谮之,下狱,上书自陈,王出之,待为上客。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以病免;武帝时,召为郎,通西南夷有功,寻拜孝文园令,病免。工文词,有《子虚》《上林》《大人》等赋,汉魏六朝人多仿之。
李陵,字少卿,汉成纪人,广之孙也。武帝时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击匈奴。以五千众自当一队,兵败力竭而降,事闻,上怒,族其家。
路温舒,字长君,汉巨鹿人。初为狱小吏,因学法令,转为狱史。昭帝时守廷尉史。宣帝时,上书言尚德缓刑,帝嘉纳之,累迁临淮太守。
杨恽,字子幼,汉华阴人。宣帝时,官至中郎将,后以事失爵,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友人孙会宗以书戒之,恽报书,辞语怨怼。宣帝见而恶之,当恽大逆无道,坐腰斩。
汉光武帝,名秀,字文叔,蔡阳人,高祖九世孙。王莽篡立,帝起兵舂陵,大破之于昆阳。及莽诛,即帝位,定都洛阳。在位三十三年崩,谥光武。
马援,字文渊,后汉茂陵人。建武中,拜伏波将军,后以征交阯功,封新息侯。卒于军,建初中谥忠成。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阳都人。隐于隆中,先主三顾乃出。先主即位,策为丞相,建兴初封武乡侯。屡出师北伐,后以疾卒于军,谥忠武。有《诸葛武侯集》。
李密,字令伯,晋武阳人。事祖母以孝谨闻。武帝时,征为洗马,及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免官卒。
王羲之,字逸少,晋会稽人。仕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善草隶,为古今冠。卒年五十有九。
陶潜,一名渊明,字元亮,晋鄱阳人。尝为彭泽令,旋弃之。好饮酒,游观山水。元嘉四年卒,世号靖节先生。有《陶集》十卷。
孔稚珪,字德璋,南齐山阴人。少有美誉,高帝召为记室参军。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
魏征,字玄成,唐曲城人。初事太子建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转秘书监,进知门下省事。犯颜敢谏,凡上二百余奏,皆极剀切。封郑国公,卒谥文贞。
骆宾王,唐义乌人。七岁能赋诗。工文章,为初唐四杰之一。武后时,数上书言事,除临海丞,弃官去。徐敬业起兵,为草檄讨武后,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时,诏求其文,得数百篇。有《骆丞集》。
王勃,字子安,唐龙门人。六岁善文词,与卢照邻、骆宾王、杨炯齐名,号四杰。后渡海溺死,年二十九。有集三十卷行于世。
李白,字太白,唐人,生于蜀之青莲乡,号青莲居士。天才英特,贺知章见其文,叹为谪仙,言于玄宗,供奉翰林,甚见爱重。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所为诗高妙清逸,与杜甫并称。有《李太白集》。
李华,字遐叔,唐赞皇人。擢进士弘词科,天宝间官监察御史,为权幸所嫉,后去官隐山阳,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文辞绵丽,少宏杰气,时谓不及萧颖士。有《李遐叔文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中山人。以进士登博学弘词科,累官至集贤殿学士。出为苏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元和初,以党王叔文被贬。工诗文,有《刘宾客集》四十卷。
杜牧,字牧之,唐万年人。善属文,第进士,历殿中侍御史。会昌中,迁中书舍人。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有《樊川集》二十二卷。
韩愈,字退之,唐昌黎人。由进士累官刑部侍郎,宪宗迎佛骨,上表极谏,贬潮州刺史,寻改袁州。召拜国子祭酒,转吏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谥文。宋元丰中追封为昌黎伯。
柳宗元,字子厚,唐河东人。少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第进士,中博学弘词,拜监察御史。坐王叔文党,贬永州司马,徙柳州刺史,为文益进,世号柳柳州。有《柳先生文集》《外集》《龙城录》。
王禹偁,字元之,宋巨野人。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为右拾遗,累迁翰林学士,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著有《小畜集》《集议》《五代史阙文》《诗集》。
李格非,字文叔,宋济南人。第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工词章,尝言文不可苟作,诚不著,则文不能工。又矫时弊,留意《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
范仲淹,字希文,宋吴县人。举祥符进士,尝言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宗时,与富弼同率兵拒西夏,旋召拜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卒谥文正。
司马光,字君实,宋夏县人。熙丰间,官端明殿大学士,极言安石新政之不便。哲宗立,擢为左仆射。卒谥文正,赠温国公。著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及《传家集》《家范》《稽古传》《涑水纪闻》等书。
钱公辅,字君倚,宋武进人。第进士,为集贤校理。英宗即位,陈治平十议,旋以事坐谪。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以忤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徙扬州,改提举崇福观卒。
李觏,字泰伯,宋南城人。博识能文,举茂才异等。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嘉祐中,历太学说书卒,学者称盱江先生。著有《退居类稿》《皇祐续稿》等书。
欧阳修,字永叔,宋庐陵人。与进士甲科,出知滁州,旋拜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著有《唐书》《五代史》《归田录》《集古录》,及诗文集、诗话等书。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宋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与二子轼、辙俱擅文名,时称三苏。有《嘉祐集》十六卷、《谥法》四卷行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洵长子。弱冠试礼部,欧阳修擢置第二,累官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卒谥文忠。为文浑涵光芒,雄视百世。有集一百五十卷。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又号栾城,洵次子,轼弟。与轼同登进士科。王安石行青苗法,力陈不可,出为河南推官。徽宗朝,以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有《栾城集》。
曾巩,字子固,宋南丰人。嘉祐间举进士,历知齐、襄、洪、福、明、亳、沧等州,后为中书舍人。文章与欧阳修齐名,世称南丰先生。著有《元丰类稿》。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临川人。少好读书,工为文,擢进士上第。神宗朝,拜同平章事,封荆国公,卒谥文。有《临川集》一百卷。
宋濂,字景濂,明浦江人。元末入龙门山,著书逾十年,太祖召见,除江南儒学提举,诏修《元史》,充总裁官。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有《宋学士全集》三十六卷。
刘基,字伯温,明青田人。元末进士。明初,召至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屡从征伐有功,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著有文集二十卷。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宁海人。洪武间授汉中教授。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兵起,文皇欲令草诏,哭骂不屈,磔之于市。福王时,追谥文正。
王鏊,字济之,明吴县人。成化间乡会试皆第一。弘治时,历侍讲学士,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恪。著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说》《春秋词命》《史余》。
王守仁,字伯安,明余姚人。弘治间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讨平宸濠。卒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
唐顺之,字应德,明武进人。嘉靖中会试第一,以兵部郎中视师浙江,屡破倭寇,擢右佥都御史。于学无所不窥,为文汪洋纡折。著有《荆川集》,学者称荆川先生。
宗臣,字子相,明扬州人。嘉靖进士,由吏部考功郎,历稽勋员外郎。文章与王世贞、李攀龙相切磨,为嘉靖七子之一。卒年三十六。有《宗子相集》。
归有光,字熙甫,明昆山人。九岁能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累试不第,授徒安亭江上,称震川先生。晚成进士,授长兴县,大学士高拱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著有《震川文集》行世。
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归安人。嘉靖进士。善古文,又好谈兵,官广西兵备佥事,迁大名副使,旋落职归。著《白华楼藏稿》《续稿》《玉芝山房稿》《耄年稿》《史记钞》《浙省分署纪事本末》等书。
王世贞,字元美,号弇州山人,明太仓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四部稿》《读书后》《觚不觚录》等共数百卷。
袁宏道,字中郎,明公安人。万历进士,官至稽勋郎中。诗文多主妙悟。著有《瓶花斋杂录》《袁中郎集》,及《萧碧堂》《破研斋》诸集。
张溥,字天如,明太仓人。崇祯进士,以葬亲乞假归,遂不复出。曾倡复社,以继东林,声势大盛,执政恶之,几得祸。著有《史论》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