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的海德格尔导论1

吾友彼得·特拉夫尼(Peter Trawny)的《海德格尔导论》即要出版中文版,我是很高兴的,愿意在此写上几句。在德语世界,有关海德格尔思想的导引性著作已有许多种,比较出名的如珀格勒尔(Otto Pöggeler)的《海德格尔思想之路》(已有在台湾出版的中译本,流传不广)、费加尔(Günter Figal)的《海德格尔导引》(尚无中译本)、萨弗兰斯基(Rüdiger Safranski)的《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与他的时代》(已有中译本,靳希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等,可以说各有所长。而我个人仍旧愿意推荐目前还不太出名的彼得·特拉夫尼的这一本,原因大致有如下两条:

其一,特拉夫尼此书谋篇精致、比例恰当。正文部分共五章,每章均分三节,前两章讨论海德格尔前期哲学,后三章讨论后期海德格尔思想,我认为这是合乎海德格尔哲思各个时期的分量的。学界经常把重点放在1930年之前的海德格尔上,甚至有言海氏哲学无非一本《存在与时间》(1927年)而已,这种想法和说法实在是过于简单了,甚至有一点粗暴了。我以为,要论对于当代和未来的人类思想文化的关切,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和作品肯定是更有意义的。

其二,特拉夫尼此书思路清晰、不落俗套。全书实际上是以“生命”“存在”“历史”“语言”和“技术”五大问题来展开论述,显得比较集中,抓住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关键部位,是做问题研究,而非那种纯粹传记式的写作。这种做法的前提自然是作者对海德格尔思想诸维面有全面的掌握,同时又有深入的思考。这又谈何容易呢?从师承上说,特拉夫尼属兰德格莱贝(Ludwig Landgrebe)、黑尔德(Klaus Held)一线,但他未拘泥于师门传承,而是更愿意依循实事和思想本身,故不乏创新的见识。

因此之故,当特拉夫尼两年前来同济大学哲学系任教时,我即向他建议让人把这本书译成中文出版,收入我编的“同济·德意志文化丛书”里。彼得便以此书为基础,在同济哲学系用德语讲授海德格尔哲学。课后请我的研究生张振华和杨小刚来承担这项译事。他们很好地完成了翻译任务,且译文品质不错——于我,这是双重的高兴了。

我谨向中文读者们推荐彼得·特拉夫尼的这本《海德格尔导论》。

2009年11月11日


1 参见特拉夫尼:《海德格尔导论》序言,张振华、杨小刚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