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语言学刊(2015年第2期)
- 南开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化学院
- 2096字
- 2021-03-30 00:41:39
四 讨论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语言背景、言语任务的难易程度对汉语朗读停顿模式产生了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不同停顿特征的影响是不同的。
4.1 语言背景因素对汉语朗读停顿模式的影响
语言背景对不同的停顿特征的影响是不同的。语言背景对句末停顿频率没有产生影响,英语母语者句末停顿频率和汉语母语者的无显著差异。但是语言背景对其他停顿特征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初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的无声停顿频率、充实停顿频率、句中停顿频率、不自然停顿的频率、句中、句末停顿的时长等级,均明显高于汉语母语者;初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的无声停顿时长、充实停顿时长,明显长于汉语母语者;初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的不自然停顿位置,明显多于汉语母语者。这表明,初级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从零起点开始,经过6个月的学习,上述停顿特征未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由于英语母语者的汉语语言知识自动化水平较低,所以在朗读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言语识别和语音编码,导致产生更高的停顿频率、更长的停顿时长以及更多的不自然停顿类型。英语母语者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认知策略,小的言语单位是其加工的基本单元,这导致英语母语者朗读时,很少采用整句加工策略。而汉语母语者汉语知识高水平的自动化程度,使其言语识别和语音编码的时间大大缩短,在朗读时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认知策略,以整句为单元加工朗读言语。但语言背景对朗读的句末停顿没有产生影响,不论是汉语母语者,还是英语母语者在朗读时,都会根据标点符号来进行停顿。这表明朗读文本的标点符号对朗读停顿的出现频率有很大影响,朗读者把标点符号作为断句的标记。其他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也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把标点符号当作重要的停顿标记。(张延成、徐晓霞,2013)
4.2 言语任务的难易程度对汉语朗读停顿模式的影响
言语任务的难易程度对英语母语者的不同停顿特征的影响是不同的。难易程度对英语母语者的无声停顿频率、无声停顿时长、句中和句末频率以及不自然停顿频率均影响显著。表现为,较难的文章在无声停顿频率、句中和句末频率以及不自然停顿频率上明显多于容易的文章,在无声停顿时长上明显长于容易的文章。而难易程度对英语母语者的充实停顿频率、充实停顿时长以及句中句末的停顿时长等级均没有影响。这些现象说明,充实停顿频率、充实停顿时长以及句中句末的停顿时长等级这三个特征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抗变化性比较强。即使是言语任务的词汇难度降低了,任务的熟悉程度增强了,充实停顿频率也没有减少,充实停顿时长和句中句末的停顿时长也没有变短。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学习者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言语识别,所以第二语言学习者句中、句末停顿时长等级较高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较难改变。另外,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充实停顿特征才能接近于汉语母语者。跟英语母语者不同的是,言语任务的难易程度对汉语母语者的停顿特征影响均不显著。这表明,汉语母语者由于言语产出高度的自动化水平,朗读文本的难易程度很难对母语者产生影响。
4.3 不自然停顿位置的表现
英语母语者倾向于在动词、副词、破读、介词、错读、数量词、助词、助动词和指示代词这9种位置后出现不自然停顿,而汉语母语者比英语母语者少了5种。这表明,不论是英语母语者还是汉语母语者在进行朗读时,都会出现不自然停顿,但是汉语母语者不倾向于在动词、副词、助词、助动词和指示代词后出现停顿,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成分跟后面的语言成分在节奏上结合紧密,韵律结构较难打破。汉语母语者的不自然停顿频率均显著低于英语母语者,而且不自然停顿主要是由于破读和错读造成的,所以我们重点讨论英语母语者的不自然停顿现象。
我们发现,英语母语者在动词后出现不自然停顿的数量最多。而且,这些动词多为单音节动词,并且动词后的宾语长度较短,例如“打T电话”“吃T饭”“唱T歌”“坐T电梯”等。而汉语母语者没有这样的停顿,因为汉语母语者一般是在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停顿。(张静,1986)动词和较短宾语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很少有停顿。(朱德熙,1985)其他学者的研究(高莹、樊宇,2011)也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进行二语产出时,常常在动词后停顿,这可能是受到了语言发展普遍性因素的制约。
英语母语者在错读、破读后的停顿是言语产出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例如汉字识别错误、口误等。英语母语者在副词、介词、助动词后常常插入一个停顿,在听感上造成了断裂感,从而造成了不自然的感觉。例如“跟T同屋”“在T宿舍”“给T爸爸妈妈”“从T外面”“我把T电梯门关上了” “很T累”“太T无聊了”“不T太准”“会T唱汉语歌”等。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汉语介词、副词和助动词“会”对英语母语者来说是比较难习得的,这种语言特征复杂度上的限制造成了不自然的停顿。英语母语者常常在定语和指示代词后插入一个不自然的停顿,例如“中国T朋友”“学校T南门”“学生T食堂”“这T时”“那T次”等。这可能是受到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因为本研究中的被试是英语母语者,定语后的不自然停顿则可能是英语里后置定语使用偏多造成的。指示代词后的不自然停顿是英语母语者功能词处的停顿常常以指示代词为主(高莹、樊宇,2011)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