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单位部分的问题解答

3.1  新旧语法单位及语素、短语、小句的重要性(25—27)

(25)

[原文]传统的‘句’指说话和读书的时候两个停顿之间的一个片段,不管意义上是否告一段落。(P12—L10)

[问]请举实例解释上面这一段话。

[答]古书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说文解字》说:“、(zhǔ),有所绝止而识之也。”杨树达在《古书句读释例·叙论》里认为这就是句读(dòu)的“读”的本字。前人在语意未尽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指竖排本)。后来用圈号作为句终的标志。例如贾谊《过秦论》有一个句子按现代标点是: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又作“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按传统的句读,这句话可以断句为: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这样断出来的“句”,是说话和读书的时候两个停顿之间的一个片段的标志,不管意义上是否告一段落。可见现代语法书上所说的“句子”比传统的“句”大。

(26)

[原文]多少跟‘字’相当的单位,现在管它叫‘语素’;多少跟‘句’相当的单位,有的管它叫‘小句’(分句),有的管它叫‘短语’(词组)。(P12—L14)

[问](1)为什么用“多少”?它的含义是什么?(2)字、语素、词的区别何在?

[答]这里的“多少”指或多或少的意思,用来修饰“相当”,强调“相当”的两项并不是完全对等。

字,是书写单位、读音单位;语素、词(还有短语、小句、句子等)是语法单位。这两种单位是不同范畴的东西。汉语中跟字最相近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正如《分析》第13节说的“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这二者不是全同或全异,还有别种情况,例如: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如音乐和快乐中的“乐”字);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字来代表(如“吧”和“罢”字),也可以由几个字组成(如“咖啡”)。所以只能说语素是“多少跟‘字’相当的单位”。

字、语素和词的区别,下边将有进一步的论述,这里仅举例说明它们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

t2

(27)

[原文]讲西方语言的语法,词和句子是主要的单位,语素、短语、小句是次要的。(这是就传统语法说,结构主义语法里边语素的地位比词重要。)讲汉语的语法,由于历史的原因,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不亚于词,小句的重要性不亚于句子。(P12—L16)

[问](1)如何理解有关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这段话,请再作些说明。(2)如何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讲汉语的语法,语素、短语和小句的重要性不亚于词和句子呢?这一点是否说明结构主义语法比传统语法更适合于分析汉语的语法呢?

[答](1)关于讲西方语言的语法,可否这样理解:传统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描写词类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以及在句子中的功能。句法描写句子的类型和句子成分。句法是建立在词法基础上的。一般词法内容很多,句法很简单,因为大部分内容都在词法部分讲了。这就是西方传统语法“词和句子是主要单位”的意思。结构主义语法就不同了。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的语法单位是音素、语素、词、短语。结构主义语法不仅重视语素,而且十分重视短语。如果说传统语法是句本位的语法,那么结构主义语法就是“短语本位”的语法。正如布龙菲尔德在《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中所说:“句子是在具体的一次说话中不是更大的结构体的一部分的一种形式。”任何短语(静态的结构单位)只要加上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动态的使用单位)。

(2)关于汉语的语法体系,一般是从汉语语法的特点出发来提出问题加以讨论的。比如说,由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以讲汉语的语法,句法显得更加重要。又比如说,由于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短语(或词组)的构造原则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讲汉语的语法,要特别重视短语(或词组)。有的学者已提出了跟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句本位的语法体系)的不同观点,认为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来描写句法,建立一种以词组为基点的语法体系(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提出这种主张的学者认为,词组本位语法体系适应汉语实际,因此比旧语法体系更合理,也更简洁而自然。

至于吕先生所讲的“历史的原因”是指上文提到的:对语言进行语法分析,中国的传统的用语是“字”和“句”。多少跟“字”相当的单位是语素;多少跟“句”相当的单位是“小句”(分句)或“短语”(词组)。这个历史原因,是指语言发展的历史原因。古汉语里,词绝大部分是单音的,而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一些双音节的叫联绵字。古时只要讲“字”就够了。现代汉语是语素为主体,词是语素组合起来的。从单音的词,发展出多音的词。而外语,原来是多音的,是研究语言的人把它分析成许多语素,词为主体,语素从词里面分析出来的。这就是汉语和其他一些语言历史的发展不同。短语也是这样,汉语有很多短语词,它是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这是汉语的历史发展形成的。还有像简称,是经过几十年的约定俗成的演变过程,现在人们只当它是一个词而不再想到它是一个简称了。“小句的重要性不亚于句子”,比如某些外语,像英语、法语,句子的界限很分明,小句是在句子里头划分的;而汉语实际上从古时候传下来,就是小句比较清楚。但是哪里是一句呢?这就比较为难。比如我们看旧小说,往往一部小说就有好几种版本,不同版本标点也有许多不同。古书更是如此,同一篇文章,有几种选本里选了,不同版本,标点也常常有出入。这个选本把这里划成一句,那个选本则可能把那儿划成两句了,断句标准不易掌握。传统断句,四五个字到七八个字就有一个停顿,可以在那里画一个圈,这就是句读(dòu)。而从现代的句子结构的理论看,往往这个地方还并不成为一个句子,只能叫它是一个小句,甚至小句也不是。所以这如同成词的语素与不成词的语素的关系一样,往往是小句容易确定,整句倒反而不容易确定。这也是历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