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正定
  • 蓝梅
  • 803字
  • 2020-08-29 10:59:07

与定慧相通的概念:佛教中的止观

六朝时,智大师栖止天台山,倡立一宗之教观,世称天台大师,其所立之宗被称为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它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后来更传入日本,至今仍兴盛不衰。天台宗的实修方法,就是止观。

什么是止观?

“止”,梵文音为“奢摩他”,意为“止寂”、“禅定”等,意思是止息妄念,专心一境。海空上师在《开示心要》中这样定义“止”:指心持续专注一境而寂定不动。其心寂止之处,心得凝住,依止于定,此定即是凝心住处,故名奢摩他。

“观”,梵文音为“毗婆奢那”,意思是在“止”的基础上发生的智慧,即正观察力,指用如实的智慧观析真实。观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慧观”,就是用产生的正智慧像佛陀那样观照世界,如同透过平静的水面透视水底。即用真智去破除轮回的根本(我执)而证入涅。

一是“胜观”,是在慧观的基础上产生了轻安而成就“毗婆奢那”。如果我们产生了佛陀一般的正智慧,并会用这种正见来分析宇宙世间的一切真相时,在慧观的基础上就会产生“轻安”,成就“胜观”,也就是“毗婆奢那”。

止与观的关系

大师在《童蒙止观》中把止和观比喻为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止和观必须兼修,止观平均,才能了明真义。只修止不修观,就不能得到断无明的智慧,不能究竟圆满;只修观不修止,遇到烦恼障碍时,就不知该如何对治,已修得的止也会退失。因为我们的心不能寂定,那么观也就不能成就了,所以止与观必须是势均力敌的,也就是说两个必须是同时进行的,缺一不可。

止观与定慧的关系

从意义上就可看出,止观与定慧的概念是相通的。止是静息动心,远离邪念,止灭烦恼,使心安住于一境。观是发起正智,观想事物的真性,与之冥合为一。如上所说,止相当于定,观则相当于慧。所以,止观又称定慧。

止与观必须平等兼修

止与观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必须平等兼修,才能了明真义。

唯有止观双修,才能以清明无碍的智慧清晰观照生机活泼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