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心 佛教修心的定义
佛教“修心”修的不是平常心,而是最殊胜、最慈悲的爱心与慧心——菩提心,它不仅惠利修行者自身,也给他人带来欢喜与自在。
修心的内涵
古书有云:“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因此人们常常把心脏视为思维器官、情绪来源,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多半是与思想、性格相关,“修心”即是“端正思想”的意思。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养生长寿是为一大特点,不少医学家与思想家都认为,“修心”是一条重要的养生之道,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修心”理论。比如形神兼养、以求身心的和谐统一;保持心理健康、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养德以修心”;又或者节制情欲、顺应四时调养,遵循古老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来养性调神,以达到修心的目的,等等。
然而佛教的“修心”则与之大不同。禅宗在“修心八诀”里提到,修行佛法就是修行八种心,它们分别是:惧怕轮回出离心、念众生苦慈悲心、无我无人平等心、自他二利菩提心、难忍能忍大忍心、恒沙心量智慧心、无希无惧精进心、降伏妄念见真心。这其中最为重要、最为殊胜的便是求真道、正觉之心——菩提心。
修心要修菩提心
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良田”,是一切正愿之始、慈悲与智慧的根本。大乘佛教里,成为菩萨的先决条件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众生因为外境的干扰,心受到沾染,菩提心便被蒙蔽、埋没起来。修心的意义就在于撇除蒙在菩提心上的灰尘——贪、嗔、痴、爱、恶、慢、疑……种种不良的欲望、情绪,回归心清净无法的本来面目。
“修心”对于藏传佛教格外重要,被视为修行最重要的核心所在。藏语中的“修心”一词本义即为“冶炼心志”,从广义来说,它包括端正思想、去除私欲、厌离世间、扩大慈悲、强化意志及坚固信仰等知、情、意三方面的修养、锻炼和提升。
我们都喜欢清净、厌恶污秽,当身体不干净时,便会沐浴清洁,然而对于最重要的心,时刻受着各种尘垢的染污却毫无觉知。所以,时刻观照并清净自心,是修行者最重要的课题。
凿取我们心中的璞玉——菩提心
菩提心被誉为“佛心”,是滋长福报的良田,也是成就一切善业的种子。虽然修菩提心的过程很长也很辛苦,但它对于我们并不那么遥远,因为对于所有人来说,菩提心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我们沉恋俗世,令自己的菩提心蒙上了尘垢。修心的过程就好比匠工伐石凿玉,只要我们努力修行、坚持不懈,最终一定能凿出深藏在心底的璞玉——菩提心。